首页

搜索繁体

第4章 第四章

    说话的人是监察院御史黄秉直的夫人林氏。

    要说这林氏,算得上是姜宁安少数认识的几个晔都官家夫人了。

    林氏乃是前户部尚书之女,这林尚书算起来也算是给姜秉文指过路的名师了。当初姜秉文初入朝堂,林尚书也没少帮过他。

    照着这层关系,姜家同林家的关系当是极为亲密的,可偏生在这林尚书的女儿林氏身上出了岔子。

    彼时的姜秉文年轻气盛,又生得一副好相貌,时常出入林家也不知何时起入了林氏的眼。

    然那时候蔺如之已然嫁入姜家,眼看着这场相思就要变成无疾而终的苦恋,谁料林氏在家中哭天抢地的吵闹着甘愿为妾,只要能嫁入姜家。

    气得林尚书直言此女败坏门风。

    至于姜秉文,在听闻林氏心意之后都不敢再去林尚书家述职,若非万不得已恨不得见着尚书府的牌匾就绕路走。

    本做着郎有情妾有意奈何相遇不逢时的少女怀春梦,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林氏一气之下嫁给了当时还只是个二甲出身的进士黄秉直。

    可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姜秉文、黄秉直,联系起这段往事咂摸起这两个名字来,总是别有一番意味。

    更遑论遇见这等聚会之时,林氏总是会在这样有意无意地说几句似是而非的话来破坏气氛。

    久而久之,就连不常呆在晔都的姜宁安都听说过这号人物了。

    “宁安幼时身子不好,医师说还是养在气候宜人的地界比较好。”这是姜家一贯的说辞。

    晔都的盛夏炎热而冬季又时常让人觉得湿冷,比起淮州来说确实不是个适合养病的地方。就连许多长居晔都的官家夫人到了冬夏两季都会想着去庄子上小住几日,姜家送个女儿出去养着虽不寻常,但也不算奇怪。

    可偏生林氏今日抓着这点不放,“身子不好?怎的我瞧着这五小姐的面色,比起四小姐还好呢?”

    姜宁安惯爱往外头跑,比起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姜宁宜来讲,肤色确实健康许多,倒也不是林氏胡说。

    不过今日是主家的喜事,林氏这般难免有找茬之嫌,有同她交好的夫人已然是面色尴尬,恨不得拽着她的袖口让她别说了。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姜宁安睨着眼看了看林氏,“瞧起来怎么样也不代表真的就怎么样。”

    “就譬如我瞧着您双颧微凸,就一定说明您是个气量小的吗?”

    说罢,姜宁安还以手捂嘴,故作惶恐的模样,“哎呀,宁安只是不会说话,并不是想冒犯夫人您,夫人您不会生气吧?”

    姜宁安笃定林氏不会当众发难,否则不就坐实了她气量小的说辞。

    在场不少同林氏关系不好的人看着林氏握紧双拳恨不得指甲都掐进掌心的模样,都忍不住用手帕捂着嘴吃吃的笑了。

    “如之啊,你这小女儿,真真是个妙人啊。”一个相貌英气的夫人对着姜宁安招了招手,“来,到伯母这来让伯母好好瞧瞧。”

    说话的人姜宁安不认识,侧着头向蔺如之投去了一个求助的目光。

    明白自家女儿这不识人的毛病又犯了,蔺如之暗自摇摇头之后替她圆了圆场,“叶夫人,您这声伯母,可算是占了我的便宜了。”

    “谁不知道我家老爷和您夫君叶尚书平时里惯爱争个谁兄谁长,若是宁安这声伯母叫出口了,免得不扫了我家老爷的面子。”

    听到母亲提了句叶尚书,又说到父亲同他的关系,姜宁安瞬间明白眼前这个人是谁了——祖父门生叶罡,现刑部尚书的夫人王氏。

    “行,不叫伯母也行,我还巴不得宁安叫我别的称呼呢!”王氏从腕间褪了个翠玉的镯子套在了姜宁安的芊芊细手上。

    “当初宁安才到暮江的腰间,一转眼就成这么大的姑娘了。”她口中的暮江是她的独子。

    话里话外说得有些许暧昧,在交际场上的人精们瞬间就意会到王氏的意思,惊叹于她如此直白的同时又暗自懊恼自个儿落于人后了。

    好在这姜家还有个女儿。

    不少人明里暗里都开始打量起姜家的另一个女儿,比起方才说话带着刺的姜宁安,从一开始就文文静静地坐在一旁侧着头听众人寒暄的姜宁宜,似乎更有一番大家闺秀的做派。

    几个月前外祖母劝说姜宁安归晔都的时候,也是说她父母皆在晔都,往后寻亲事也方便。

    现下才将将到了几日,就有人开始打上她亲事的主意了,姜宁安忍不住觉得烦闷。

    她才十七岁,难道就要过上被家中庶务束缚着不得脱身的后宅生活了吗?

    谢过王氏的礼之后,姜宁安寻了个借口逃离了偏厅,她可不愿像个货品一样呆在那被人打量。

    “小姐小姐,那位少爷你认识吗?”抱珠跟在身后,小声的打探着,“就是那个什么暮江?”

    姜宁安走在廊下,漫无目的地闲逛着,侧着头想了想,“不太有印象了。”

    虽然姜家不爱交际,但也不是完全不跟人来往的,姜宁安幼时回晔都也见过别人家的小孩,但是姓甚名谁真的就不能指望她记清了。

    毕竟她小时候回晔都,更多的时间都拿来偷偷一个人呆着想外祖父和外祖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