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五十三章:该来的终究会来

    早些时日,在信陵县与虎跃关之间的夹子廊处,一直立有一座硕大的白色帐篷。

    隔上几日,双方便会派人前往帐篷中会谈一次。

    没有人知道他们都谈了什么,大家猜想应该是为了平息叛乱而在谈判。

    能谈就是好事儿,百姓们也都心怀忐忑地祈望。

    不知为何,后来商谈的次数愈发地频繁起来,却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气氛越来越紧张,双方原本驻城的兵马也都有所前移。

    终于有一天,白色帐篷中出现了打斗,伫立了半月有余的帐篷四分五裂,只剩下了一堆破布与残桩。

    百姓想要获得安宁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凤原的武威军曾围攻过虎跃关,因虎跃关的援军迟迟未到,守关将士不敢贸然迎战,只是紧闭关门,凭借天险做以抵抗。

    武威军并未得了什么好处,虎跃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他们似乎也不想为此白白损伤自己的兵力。

    故此,双方打了一次后也就作罢,两军就此处在了僵持状态。

    若是一直如此僵持,凤原的百姓倒也不太惶恐。

    可没过多久,朝廷派来的四万援军到了,而且大家还从传闻中知晓,援军正是扬威朝野的云州军。

    如此一来,百姓们知晓这一场恶战不可避免。而战乱一起,无辜之人也就难免招受其害了。

    信陵与容川、桑宁二县,在地域上呈品字形排列。信陵居前,靠近虎跃关,而容川与桑宁在其左右,天然起到护佑策应之效。

    焦野在三县之侧后,正对的则是青华隘口。

    过了隘口,再向西不过百里,就是溍集府衙的所在地靖远城。

    此刻,焦野县城倒是平静,县城的城门并未关闭,来往行人仍旧可以随意进出。

    虽然街市上的寻常百姓很少,多是持刃的军卒整队整队地走动,可依然有不少店铺开张迎客,不时地传来几句叫卖之声。

    县城府衙内,一头银发的老将军郑习凛端坐在正堂的背椅上,神情平和,正看着手中刚刚送来的密函。

    堂案的下方,身形健硕的郑烁似乎有些心情烦乱,在堂中来回地走动着,一刻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云骧将军郑习凛收好密函,望着不停踱步的儿子,皱眉道:“烁儿,你也是为将之人,心性怎如此急躁?长此以往,今后怎堪大用?”

    郑烁听见父亲的训斥,赶忙停了脚步,并足而立,躬身执礼道:“父亲教诲得极是,儿子知错了,儿子只是希望能早些了结此事,解了朝廷的忧患,也能让家中的母亲与子弟眷属少受些罪。”

    郑习凛笑了笑,说道:“为父也想早些回返京城,可终是要凯旋而回呀!至于家中之人受罪,倒也谈不上,就算受些罪,也是好的。让族中那些浪荡子弟也知道何为不易,何为艰辛。”

    郑烁点头,继而又皱眉道:“父亲,都这些时日了,怎么还不见人家上门呀?要是人家不来,难不成咱们就这般耗下去?”

    郑习凛闻言,想了想道:“火已经烧起来了,朝廷里也添了柴,想来应该快了。”

    父子二人正说着话,就见门外一名披甲小校快步地走了进来。

    小校进门后,单膝着地,抱拳执礼道:“启禀大将军,门外有一人求见。”

    未等郑习凛开言,郑烁单眉一挑,问道:“是何人?为何事?”

    小校向郑烁再次执礼道:“回将军话,那人并未通名,只说是来帮大将军解虎跃关之困。”

    郑烁闻言,双眉高挑,笑道:“来了。”

    老将军郑习凛也是暗喜,沉稳地说道:“将那人带到后庭书房中等候,本将军稍后会去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