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6章 第十六章

    许是城外所见凄惨之状远超想象,回府途中,苗凤行双拳紧握摆放在双腿之上,怅然焦灼之色凝于眉眼间,许久都不曾说话。

    程刚虽有些同情,但远不如她动容,安抚道:“既然大人应承了会接纳流民,又有二爷施粥援助,你已做了能做之事,也不必太过挂怀了。”

    “不,程哥,我只是有些想不明白。”她道。

    “想不明白什么?”

    “百姓们勤勤恳恳劳作,按时缴纳赋税,不过是图一个安居乐业,稳定生活。如今遇上天灾,却吃不饱穿不暖,四处漂泊,靠乞讨为生,路过许多州县也不见立足之处,他们昔年所做努力又为的是什么?”苗凤行说着,脑内又浮现出先前所见之景象。

    “你浑说什么!快住口!”程刚就差没伸手捂住苗凤行的嘴了,沉声道:“谁又愿意碰上天灾了?恐怕那些大人们也愁白了头,顾不上这许多人了。”

    苗凤行轻笑一声,不再言语了。

    顾不上?

    北地饥荒,难不成朝廷不开仓放粮?无应对举措?家中若是有地,农民又怎舍得出逃?

    乡绅地主掌握七成田地,丰年时,农民还可在他们手中讨上几口饭吃,一遇上灾年,交不出田租,自是无家可归,不得不沦为流民。

    苗凤行走南闯北,常在大户家中做护院,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世情百态深有体会,她又怎能不厌恶?怎能不抗拒?

    “到了。”程刚跳下马车。

    苗凤行站在车边,看梅昭慢吞吞地下车,恍惚了一下。

    不管他图什么,至少他做了事。

    “看什么?”梅昭摸了摸脸。

    “没有。”

    “苗护院方才所说,我在马车内听得真切。”

    苗凤行脚步一顿,神色坦然,“若是二爷应允,我明日也想去城外帮忙。”

    进了院子,梅昭指向花棚,“这边说话。”

    “我去沏茶。”紫苏快步离去。

    两人刚坐下,苗凤行忍不住问:“二爷不允?”

    梅昭摇头,“苗护院有此善心,我若阻了你,是为无义。可我也有一问,苗护院今日去,明日去,即便日日去,以你一人之力,又能做出什么改变?”

    苗凤行平静道:“我不如二爷,有万贯家财能搭棚施粥,能说服吕大人收容平民,但也想尽一尽绵薄之力。最多三五日,病员好转,即可入城了。”

    梅昭笑道:“不管是搭棚施粥,还是开城收人,左不过都是些治标法子。数地旱情,牵连者众,岂止千百人?苗护院见多识广,更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苗凤行垂眸,“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梅昭又笑:“苗护院心口不一。”

    “难不成二爷有治本的法子?”

    “若我有,你可愿依我之计,听我之令?”

    “果真?”苗凤行眼神炯炯,急道:“二爷说来听听。”

    “收编流民,击溃水寇,取而代之。”

    “荒唐!”苗凤行拍桌而起,“怎能让良民沦为匪寇?万一惊动朝廷,派人围剿又该如何?此乃下下策,不可为之!二爷切勿再提,免招牢狱之灾!”

    梅昭手指轻叩石桌,“若朝廷一方有人庇佑,无后患之忧呢?”

    苗凤行惊疑:“怎么可能?!”

    梅昭笑道:“世事皆无定数,怎不可能?”

    “不成,我做不到。”苗凤行别开脸。

    “幼子入府为奴,壮汉凭劳力吃饭,不知老弱妇孺又当如何?”梅昭说完,径直进屋去了,留下苗凤行一人,呆立在花棚架下,翻来覆去地想着刚才的对话。

    有人庇佑?以流民取代水寇?

    太疯狂了,他图什么?水路上的过路费?

    风险巨大,他不怕丢脑袋?

    不成,此非义举!

    苗凤行走了几步,忽的想起一张张或卑微或痛苦或祈求或绝望的脸庞,深深的无力感中燃起沸腾的怒意,她原地打拳,发泄着满腔愤懑。

    为什么!

    就非得逼民为匪?

    难道没有更好的法子保全所有人?

    连着数日,苗凤行去县郊外帮忙,感染风寒的流民一个个痊愈,粥棚撤去后,适龄的童男童女与少男少女被牙郎带走,不知卖往何方,二十至四十岁的壮年劳力去了梅家田庄,留下的一众老弱病残无人理会,一部分进了襄安乞讨为生,一部分沿着沧浪江继续向南。

    很多人有了归宿,依旧能继续做他们的良民。

    这个结果算好的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