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 131 章

      赵仙枝的话, 说的本就内疚的李宏亮和林俊青满脸胀红,不停的向赵仙枝等人检讨,一再声明自己只是想照顾夏菊花, 而不是强迫她在病床上坚持工作。
  
  赵仙枝完全不给面子:“这有我们, 还有队长两侄女, 伺候起来更方便, 你们两位还是先回招待所休息休息, 等我们队长好利索了, 再跟你们讨论行不行?”
  
  夏菊花听了感动又有些哭笑不得:“仙枝。”她叫停赵仙枝接下来的话:“我这病真不关两位同志的事儿, 大夫说输两天液就好了, 没你说的那么严重。”
  
  见赵仙枝还想说啥,夏菊花忙转移话题:“这两位同志,是志/军他们当兵去的地方的领导,我们一块说起咱们平安庄的新兵,才忘了时间。”
  
  对,就是这样。夏菊花不知道在方便酸辣粉没有供应部队之前,消息能不能走露,所以给李宏亮两人的出现找了一个现成的理由,还向安宝玲笑着说:
  
  “两位同志都见过志/军, 你不问问他们志/军表现的咋样?”
  
  儿行千里母担忧, 安宝玲咋能不想知道儿子在部队的表现如何?哪怕刘志/军往家里写过信, 她也怕孩子报喜不报忧。听夏菊花说李宏亮两人都见过刘志/军, 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夏菊花就给双方做了介绍, 由着安宝玲拉着李宏亮两个,事无巨细的问刘志/军在部队的情况——这要是让安宝玲和赵仙枝双剑合壁, 两名部队的同志更不是她们的对手。
  
  赵仙枝跟夏菊花干了这么长时间, 自然看出夏菊花是有意缓和气氛, 也就不再针对两名部队来人,转而问起夏菊花参加博览会的见闻来。
  
  两辈子头一次出远门,夏菊花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说起来那是头头是道。尤其是说到平安庄的编织品如何受欢迎,签了多少订单,能挣多少钱的话时,赵仙枝几个乐得快拍巴掌了。
  
  等说到平安庄要通电、秋收前会有联合收割机到位,妇女们是真忍不住议论起来:“咱们平安庄要通电,不就能跟城里人一样点电灯了?听说那东西一拉就有亮,亮堂着呢,还不冒烟不熏眼睛。”
  
  “还有联合收割机,那些男人听了还不得美坏了。现在春耕有播种机,他们都省多少力气了,再来个联合收割机,往后躺在家里就把麦子收回来了。”
  
  “不行,不能这么便宜他们,收完小麦,还得让他们再种茬玉米。林技术员不是说啥小麦和玉米可以套种吗,让他们套着种去。”
  
  “别种玉米,不是有晚红薯嘛,让他们收了麦子种红薯,正好收了红薯接着漏粉儿。”常仙草人狠话不多,几句话把男人们一年四季的活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夏菊花看着议论得热火朝天的女人们,很为平安庄的男人们抹一把辛酸泪:他们前些年是把妇女们给得罪成啥样,才让妇女们看不得他们轻快一点儿?
  
  不过夏菊花相信,平安庄的男人们,潜力是发掘不完的,只要能增加收入,套种也不是不可能的。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得快点把酸辣粉儿改进出来。
  
  李宏亮两人却被夏菊花的昏倒给吓怕了,哪怕平安庄的人都被夏菊花撵回去,还严令再不许来人探望她,两人仍不肯在病床前,跟她再讨论酸辣粉的问题。为了不让夏菊花有开口的机会,两人干脆躲到齐卫东那里,不在医院露面了。
  
  夏菊花得输液,自是不能去齐卫东那里抓人,正好把去供销社的好消息,告诉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妇。
  
  一开始听说自己可以到供销社吃商品粮,刘志全和刘志双两人眼睛都亮晶晶的,让夏菊花很是欣慰:高兴好呀,高兴就能快点儿搬去省城和地区,管谁去哪儿呢,这两人离了自己就是好事儿。
  
  不想刘志双眼睛就亮了那么一会儿,跟着说出口的却是拒绝:“娘,让大哥去吧,我留在平安庄,你身边不能一个人都没有。”
  
  刘志全的脸就沉下来了:“说啥呢,要去也是你去。我是老大,给娘养老照顾娘,是我的责任。”
  
  “我也是娘的儿子,同样应该照顾娘。大哥,你想想保国和乐乐,不管是去省城还是去地区,两孩子就都是城市户口,都能上那里的学校,不比在平安庄上小学强?”
  
  “小满不是也要生了?”刘志全觉得刘志双就是狡辩:“不管小满生的是男是女,同样得在城里上学。”
  
  “那孩子不得六七岁再上学?”刘志双满嘴都是理:“我孩子能等六七年,保国可等不起,乐乐也就两年多就该上小学了。”
  
  夏菊花被他们吵的头大:“你们两个有一个算一个,我谁也不用你们养老,我自己还能挣呢。还是那句话,我还能动,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王彩凤不干了:“娘,你知道前天晚上多吓人不,要是身边没人,你倒那儿都没人知道,第二天人都得冻僵了。”
  
  夏菊花奇怪的看了王彩凤一眼:“彩凤,你也跟志全想法一样?”上辈子最想搬到城里生活的,可就是王彩凤。
  
  王彩凤点头不迭:“娘,我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就算志全去省城或是地区,我也得留下来陪着娘。不光是我,乐乐也离不开奶奶。”
  
  小满跟着直点头:“我也不去,我离不开娘。要去让志双自己去吧。”
  
  夏菊花看看这个,不象撒谎,再看看那个,一脸真诚,不由的自己叹一口气:“都胡说啥呢。孩子的户口是跟着娘走的,你们两不去,孩子们的户口咋办?”(当时的户口政策,孩子的户口随母亲,与现在可以随父或随母或是祖父母、外祖父母)
  
  别看两千年之后。城市户口失去了吸引力,农村户口也不能再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可夏菊花清楚的记得,直到九十年代初期,还有不少地方的农民,愿意花几千块钱给家里人办城镇户口。
  
  不为别的,就为很多地方企业招工,要求必须是本地城市户口。
  
  现在王彩凤和小满两人都说不想去省城或地区,不就意味着刘保国兄妹几个,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少了很多机会?
  
  因此夏菊花的态度是强硬的,那就是不管愿意不愿意,刘志全兄弟两个必须带着一家子把城市户口的事儿解决了。
  
  解决的办法都摆在面前了,只要答应去供销社就可以马上着手办理。
  
  刘志双不高兴的说:“娘,你是不是觉得这样就能把我们分出去?”
  
  夏菊花觉得自己小看这个儿子了,脸上却凝重起来:“把你们分出去,对我有啥好处?还不是想着现在趁着我还有点儿用,让你们在城里把根扎下了,以后保国他们就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城市户口不管咋说,月月都能买着商品粮,可农民一闹灾,只能等着救济粮。”
  
  “再说,保国和乐乐学习都好,小满你们两的孩子也错不了。这样的好孩子,不给他们一个好环境,就耽误啦。娘只能替你们走到这一步,还是厚着脸皮求来的,你们都说不去,娘的脸皮不是白舍了?”
  
  这下子刘志全几个都不说话了,只有乐乐听到奶奶说她名字的时候,呲着小白牙冲夏菊花傻笑。
  
  可以说屋子里的人,包括因为上学没来的刘保国,夏菊花对乐乐是最宽容的,一见她笑就板不住脸,直接向小丫头招手。
  
  乐乐头一天来看夏菊花的时候,还因为她躺在床上输液哭了一鼻子,这两天再见夏菊花手上扎液已经不哭了,不过行动还是小心翼翼的。
  
  见夏菊花冲她招手,小丫头吧嗒吧嗒跑过来,小心的摸摸奶奶输液的手指头,说:“疼,不能碰。”
  
  夏菊花就问她:“乐乐,想不想跟着你爹娘去城里住,天天都能点电灯,还能看电影?”
  
  电影是啥乐乐没概念,不过这几天病房里的电灯她拉了不知道多少回,很高兴的用嫩生生的指头指向头顶的灯泡:“点电灯,天天点电灯。”
  
  “你们看,孩子们见识过和没见识过是不一样的。虽然说将来读好书,他们也能考出去,可提前见识过,孩子们出门多点底气。”夏菊花时刻不忘记给儿子儿媳妇洗脑。
  
  刘志双闷闷的说:“娘,你总说考出去考出去,现在哪儿还有考大学的事儿?”
  
  傻儿子,等今年十月份,你就知道有没有考大学的事儿了。夏菊花不满的看了刘志双一眼:“我这次参加博览会,见了好几个国家的人,那些人说话我一句都听不懂。可人家翻译就能听得懂。我一问才知道,翻译都是在大学里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