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章 钥匙?

      礼堂四周墙壁上的煤气灯尽数打开,天花板上的三组枝形吊灯一并亮起——后者用上了最新的电灯技术,上百个复杂的水晶阵列交相辉映,让整个大厅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

  而舞台的焦点无疑是中间那台七尺的黑色波埃修斯钢琴。

  几位穿着精致黑礼服的年长绅士们先后缓步走进礼堂。

  为首的个子稍矮的老人就是圣莱尼亚音乐学院院长贝伦·古尔德,他头发黑亮、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时常微笑。

  全体学生起身致礼,直到老师们在第一排主席位落座。

  “今天阵仗有点大啊,院长亲自来了,还有七位教授副教授,其中包括两名副院长。”范宁遥遥地看着教授们的背影。

  古尔德院长走上舞台,站在前沿一侧的发言台。

  “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

  醇厚的声音响起,碳精电极麦克风的拾音效果不甚理想,但分贝够大。

  “我想,在每年6月的毕业季,最令我感到振奋,又备受期待的就是毕业音乐会了。”

  “圣莱尼亚大学的历史不算最悠久,迄今不过140余年。但音乐学院走出过好几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以及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音乐家。”

  “让我想想,本格主义时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除了吉尔列斯大师,另外两位都是从这里走出。迈耶尔大师在学院791年的毕业音乐会上首演了《第一交响曲》,卡拉塔尼大师在814年的毕业音乐会上首演了《第五号钢琴奏鸣曲》。再往后,尼曼大师898年首演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成为了他艺术生涯中第一个浪漫主义的高峰...”

  学生们听得心潮澎湃。

  的确,不说全部,但这个世界上很多音乐大师的成名,都是从毕业音乐会上首演曲目的一鸣惊人开始。

  帝国授予功勋卓越的艺术家以爵位,艺术家同科学家一样,是这个世界被极度尊重的群体之一。

  不管历史悠久的贵族,还是新兴的企业主,都渴望被大师的某首作品提献其名,视其为家族的荣耀。

  人生不过五六十年逝世,惟艺术永恒,大师长眠于地下,但世界各地每天都在纪念他们,上演着他们的音乐,在精神世界中寻得对于苦痛的安慰。

  抛开这些罕见的金字塔顶人物不谈,想点现实的:争取到留校任职机会,拥有终身的体面职业与收入保障,或在家族成为受到尊敬的一员、或完成中产阶层的巩固与跃迁...

  “好了,下面开始说现实一点的事情。”古尔德院长笑眯眯的,显然很满意台下学生的反应,“今年的毕业音乐会作品选拔大赛,我们准备稍稍改变环节,增加点不一样的,第一轮今晚就开始。”

  “不一样的?”

  “今晚开始第一轮?...意思是今晚就会有什么测试或比赛吗?不可能吧!”

  台下一阵小声议论。

  每年的作品征集大赛都会有几轮测试,这是意料之中的,最后一轮才是最终成品的比拼。

  而之前的几轮,并不会直接要求学生写作最终的成品。

  这既是节省教授们的筛选时间,也是节省创作者的精力。

  尤其是大型作品——万一人家事前不知道自己水平太次,单机写了半年,最后被看了一分钟就扔进垃圾篓,不太好。

  前几轮其他形式的测试,足以达到筛选效果。

  按照惯例,这些测试也并不会在中途主动地淘汰选手,只是留下一轮轮评分,在最后合并计算。

  也就是说,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到最后,这是为了展现出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综合音乐素养,力求客观,也尽可能规避作假(尽管历史上这种事情在严肃音乐作曲领域几乎没有)。

  当然有人因为前期评分太低自觉无望,或后期灵感枯竭而弃权的,这就是后话了。

  俗称“劝退”嘛...

  但在最初的通气会上就开始第一轮测试,也太猝不及防了。

  有几位工作人员从舞台一侧出现,搬出两张红木大长桌,每张桌子上有一大叠信封一样的东西。

  古尔德院长继续道:“你们正对左手边桌子上的信封是白色的,右手边是黑色的。白色代表小型独奏或室内乐作品,黑色代表需要交响乐团参与或配合的大型作品。”

  “先提示一下,选了白色信封小型作品的,第一轮测试为‘限时作曲’,所以,今晚散会后就可以回去了,明天早上八点来此,准时提交你的作品。”

  “选黑色信封大型作品的,第一轮测试为‘即兴演奏’,现在,立刻,马上在此进行!今天到场的七位教授们会给予你们公正的评价。”

  “上来排队吧,亲爱的同学们,告诉我你们的选择!信封上写有打乱的序号,每人限领一封并由工作人员登记!”古尔德笑得有点得意。

  下面哗的一下炸开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