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7章 缺心灯笼

    秦玉是姑娘家,虽然人失踪了,但还是要顾及脸面的。所以来的路上,沈青棠就和宁知商量好,今天由她来出面。

    按照县衙给的地址,沈青棠一行敲响了秦家的门。

    “吱呀”一声,门从里面打开了,出来一位满脸沧桑的妇人。

    听说是来查案的,那妇人深深叹了口气,把三人请进了屋。

    “我这个闺女,命苦啊……”那妇人一坐下便开始抹泪,“那薛已,看着老老实实,谁知道……谁知道心肠这么歹毒!”

    “我可怜的闺女啊……大人一定要替我们做主啊!”那妇人泪水涟涟,边哭边叹气。

    沈青棠于心不忍,纠结要不要说出秦玉还活着的可能,想了想又觉得不妥。

    在真相没有水落石出之前,还是不要随意给别人希望了。

    当务之急,还是想办法找到线索,尽快破案。

    “秦夫人,方便去秦小姐的房间看一看么?”沈青棠轻轻开口。

    “这……”秦母犹豫地看了一眼宁知,沈青棠会意,“他们不进去,只有我进去。”

    “……好吧。”秦母撑着桌子站起来,拿了房间钥匙,带沈青棠去了后院。

    “就是这里了,姑娘,你慢慢看吧。”秦母怕触景伤情,转身就回前厅去了。

    沈青棠感谢过后,便打量起这房间来。

    秦玉的闺房在西边,离厅堂有些距离,所以很是安静。

    她推门进去,那门吱吱呀呀落下了灰,看来是有段时日没人来了。

    房间的陈设很简单,除了床和柜子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张梳妆台,上面放着一只小巧的纸灯笼。

    沈青棠走了过去,拿起灯笼仔细瞧了瞧,发现这灯笼只有个空壳,里面竟没有烛心。

    沈青棠有些好奇,仔细打量起来。

    这灯笼是玉兔造型,圆鼓鼓的很是可爱。灯笼上还提了一句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美中不足的是,这灯笼有一处打过补丁,应该是被裁开以后,重新贴好的。

    最奇怪的是,这灯笼做工精巧,却偏偏没有烛心。

    只剩一个美丽的空壳。

    沈青棠觉得不太对劲,但一时也想不出原因。

    她正在冥思苦想,忽然听见院子里有窃窃私语的声音。她抬头一看,几个婢女正聚在一起,议论着什么。

    沈青棠有了主意。

    她走到婢女身旁,轻轻行了个礼:“请问几位姐姐,可曾见过秦玉姐姐的灯笼?”

    那几个婢女听到这话,互相看了一眼,疑惑地问:“你是?”

    沈青棠面不改色,“我是秦玉姐姐的朋友。”

    “朋友?没听小姐提起过……”

    “我们是在女教认识的,之后秦姐姐就出嫁了。”沈青棠垂眸,“她说,她有一盏很珍视的灯笼,成亲时带不走,想留给我做个念想。”

    “这样啊……”其中一个婢女回忆道,“小姐是有一盏灯笼,好像是去年上元节带回来的。”

    “上元节?可是薛公子送的?”

    那婢女摇了摇头,“不是。说来也怪,小姐从未见过薛公子,那薛公子却像着了魔似的,执意要娶小姐。”

    “那秦姐姐可愿嫁?”

    “当然不愿意了。”那婢女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打量了一眼四周,压低了声音道:“大家都在传,小姐在上元节那天,跟另一位公子私定终身呢……”

    话音未落,那婢女突然脸一红,低头匆匆行了个礼,便逃也似地跑了。

    沈青棠回头一看,才发现不知何时,宁知已站在她身后。

    看着那婢女落荒而逃的背影,沈青棠不由得感叹:宁知这样貌,要是个采花大盗,不知得祸害多少姑娘。

    想到这里,她又不禁好奇:不知道这倾国倾城貌,日后会折在谁的手里。

    此时的宁知,对沈青棠的心理活动毫不知情。他对上沈青棠玩味的眼神,挑了挑眉道,“朋友?”

    沈青棠知道他听到了刚才的对话,也不遮掩,反而昂起了头,“善意的谎言,有时也是必要的。”

    “你倒是挺自信。”

    “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又有什么重要。”沈青棠摊了摊手。

    “看你这样子,收获不少。”

    沈青棠扬起了下巴,随后便将自己了解到的线索告诉了宁知。

    “你是说,秦玉心有所属,那薛已是强娶?”宁知若有所思。

    沈青棠点了点头,“我猜想,秦玉房里那盏灯笼,是她与心上人定情之物。灯笼烛芯已失,便如她心已死,只剩一具空壳了。”

    “倒是新奇的说法。”宁知沉思了一阵,“若真如此。秦玉中毒,倒有可能是自愿的。”

    “自愿的?”

    “她不愿行尸走肉,冒险选择给自己下毒,要么逃出生天,要么立毙当下。无论哪种结局,都不肯嫁与薛已。”

    “这我倒没想到。”沈青棠有些意外,“若真如此,她那心上人该是怎样惊才绝艳,才能让她如此决绝啊。”

    宁知没有回答,思索了一下,说道:“原先我们不知道这些,可能忽略了一些线索。”

    沈青棠想了想,点了点头:“有道理。”

    宁知又道:“如果重新探查一遍,也许有更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