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782章 第782章

    黎夏盘算过, 不算地皮价格的涨幅只算租金的话,买一块地皮修广场大概是八到十年左右收回成本。后期租金它会涨的嘛。

    她的第一个广场,贵阳那个。当初咬牙买下来的。因为被人恶意抬价也要买, 一度还被人嘲笑人傻钱多。

    那是96年买的, 房地产都还没全面市场化呢。

    前两个月累计收到的房租就把成本包括贷款利息都全抵消了。

    到如今那地方旺得不行。当初连买带修花了16亿, 如今光地皮都涨到35亿了。

    再算上下面四层楼的旺铺和上面的写字楼, 赚嗨了!

    那是她唯一一个正好在市中心的广场。后面的基本集中在一环、二环以内。

    但广场只要不倒霉得遇上天灾,旧的行政区作废全部迁往新区, 真的是稳赚不赔的!

    紧也就紧那么十来年,之后就是纯利润了。

    当然, 前提是地段选得好!

    不管买房子还是买地,那首要的都是地段、地段、地段!

    首选市中心,然后一环、二环或者新区。

    所以现在压力再大, 黎夏都要继续买地皮建广场。

    不过,如今不但地皮涨价涨得厉害, 建材和人力成本也是越来越贵了。

    她前几年囤了价值16亿的建材不假,但那是用公司债券的钱囤的,只用于小区楼盘的开发。如今也早用光了。

    所以现在修一个广场, 成本高了许多。

    就贵阳那个广场, 现在连买带修得五亿了。差不多是当初三倍的价格。

    上海那个广场, 当初花了72亿。现在没10亿拿不下来。

    黎夏如今有十块广场没付清尾款,这里差了各地政府有30亿的样子。

    另外修建还得花20亿。然后她还要继续买地, 多多益善。

    所以如今压力还是蛮大的。

    她上半年从集团公司拿了10亿, 这是三年前就该给她的分红。

    截止04年底,她还有100亿。但这个钱再抽走公司账面彻底没钱了。

    她6月份已经让丁明明把黎裳拿去北京的农行抵押贷款,预备借30亿。数目有点大,流程还没有走完。

    如今银行还在对房地产业放水, 而且她资产结构优异,贷得的款项也不会内贷外用,所以下来得应该是很顺利的。

    国家放这些贷款给他们地产商,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土地财政,所以他们只能在国内花,花在房地产上。

    不然就要上黑名单,以后不但贷不到款了,银行还会提前催你还贷。

    娱乐圈纪检委小王家后来就是犯了这个忌讳,不但把贷款来的钱花到了国外,而且是拿去了国字头中铁的大生意。

    所以一下子急转直下,从首富到了首负,不得不卖资产抵债。

    当然,后来的发展他家是因祸得福。刚把旅游项目连同酒店卖了600多亿,新冠疫情就来了。

    降价出售成了高位抛售。只是苦了接盘的人,以为低价买了优质资产,结果拿到手里就开始掉价不说,还完全没有进项。

    就不说疫情这个不可预料的因素,从时间上看,王家也踩准了国家不再向房地产放水的时间节奏。

    感觉简直是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那会儿没撤还继续高杠杆囤地的房地产商,小一点的就像周x光,300多亿身家砸进去不够,还倒赔100多亿。

    大一点的就是以两万亿为首的那一拨房地产商,负债都以万亿计。

    黎夏记得上辈子的2020年左右,明哥也是陷进去了没能及时抽身的。还在她这里拿了两亿去周转。

    不过他还有物流,应该不会一败涂地。

    还有一位王总所在的房地产公司,那是被姚员外等人搞了一把,后面几年没再激进,同样成功上了岸。

    大地产商,滑脱了的也就这两位王总的公司。

    实在是2017年以前房地产真的太赚了啊。又有个4万亿大放水的先例,都以为国家不会让大的房地产商倒掉。

    上下游企业、员工、买期房的人,牵连太广了!

    所以大家就依然囤地,囤在那里只要土地像之前一样飞涨,大家都还能继续赚的。

    谁知道涨幅真的被国家摁住了,房价基本平稳了。这样老百姓不会闹,因为价格没降嘛。

    而高杠杆的利息得一年一年照给,拖也拖死现金流了。

    相当于地产商早些年赚的,如果没有及时抽身上岸,都得倒出来。

    她得引以为鉴。

    这三十亿的贷款估计8月底9月初就能到账,算快的了。

    5年期利率是612,一年利息184亿的样子。这是非常健康、正常的利息了。

    后来民间借贷有高达36的利息。借这么高利息的贷款,赌注是全压在房价上涨上了。

    黎夏私人资产截止目前一年入账16亿,随着建成的广场越来越多,还会上涨。五年后到期归还应该不成问题。

    但这只能付清目前的22个广场的钱。

    后面还得继续挪腾,但一两年之内应该无忧了。

    黎夏抱着胳膊畅想着未来15年的地产发展脉络,程程碰碰她的胳膊,“妈妈,下船了。”

    “哦,等别人先走吧。”

    他们坐的是黄浦江上2块钱一次的渡轮,浦东新区和外滩之间往返都是这个价。

    很多上海人都坐这个去浦东新区上下班。说白了和公交车差不多的性质,所以是有市政补贴的。

    要是晚上坐游船逛黄浦江,那就要一百多的船费了。

    程程小声道:“妈妈,要是咱们家的游艇能开到这里来就好了。”

    黎夏道:“私人游艇只能在香港的海里以及公海开。”

    内地就没有私人游艇这种说法。两边的体制差异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