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2章 善后事宜

    随后赶到的程玉从正乾门攻入,剿获了萧琳的堂弟明远将军萧鹏,其余人等束手投降,萧重也在裴安和程玉的合围中死于乱军之下。

    其余各营及众朝臣赶到时,已接近天明,南宫中尸体遍地,血流如柱,玄池中的水也变成了血红色,躲起来的宫女和太监出来看到此番景象多已是失魂落魄,不知何往,唯一的安慰便是庆幸自己没有成为昨夜的刀下亡魂。

    祁帝下旨,封陈康为尚书仆射,程怀锦为吏部尚书,命陈康负责论功行赏之事,程怀锦负责清点伤亡、安置降军,黄门侍郎王元恭与楚阳等负责清点宫人、清洁及修缮事务,一切有条不紊。

    朝中众人与恒城百姓,都盛赞陛下为天命所定之君,替世人翦除了祸害,纷纷高呼万岁,更加为大将军枉顾人命屠戮宫廷的行为而感到痛恨哀叹。

    桓清自再次跨入宫门,见到尸横遍地,已是泪水盈眶,握刀的手也不住地发抖,争权夺利一定要以这么惨烈的方式吗?而这还只是一场宫廷政变,在真正尸山血海的战场上,又会是何等的残酷,她想都不敢想。

    她惧怕流血,也畏惧战争,而就在昨日,她挥刀杀人的时候,却为什么从没有迟疑呢?也许真正上了战场的人已经没有恐惧的资格了,她浑身战栗,呕吐不止,接连做了好几天噩梦。

    时至今日她才明白,原来程怀锦自始至终都是陛下的人,是他一步步地将事情推演至今日的局面,从劝诱大将军借用御苑,到布下陷阱激怒他,再到唆使他逼宫……

    大将军一贯自命不凡,嚣张跋扈,却始终不够聪慧,否则怎会被程怀锦玩弄于股掌之间,断送了原本显贵荣宠的一生,也断送了别人几辈子都艳羡不来的世族地位。

    桓清回过味来了,难怪陛下毫不计较她的身份来历,仅仅因为年少时的那点情谊就封她为官,明明没帮他什么忙仍愿意对她言听计从,给予她前所未有的宠信,原来这一切不过只是给为了给萧琳一个勤王的名头……

    实际上,她什么也不是。

    而如今大敌已除,她的存在已经没有了意义,再留在朝中只会招惹朝臣的不满,最终导致小命不保。

    元焕听了她自愿辞去官位以消众怒的请求时,却一口回绝了她:“桓爱卿,说起来朕还要封赏你呢,你怎么能忍心丢下朕离开呢?当有人质疑你时,你应该做的是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他们的看法,而不是逃避,懂吗?”

    桓清委屈道:“陛下不是有志做明君圣主吗,怎么能枉顾朝臣的谏言,非要留下我呢?难道我这颗棋子还有别的用处?”

    元焕听了她的话,脸色气得发红,手指着桓清气怒道:“你!你明明知道什么狐媚女官之辞不过是个由头,又何必在意,朕是真心想留你在身边,只是恰巧利用了你议使的身份罢了,朕从未想过枉顾你的性命,你就是不信是吧?”

    桓清抬起头,突然笑道:“我信了。只是怕将来别人拿我的事戳你脊梁骨罢了,我可是提醒过陛下了,你执意如此将来可别怪到我头上治我的罪。而且,您千万别加封我!”

    你再封赏,朝官有没有意见她不知道,伯雁铁定会更恨她。

    元焕哭笑不得,使劲在她肩上砸了一拳,胆子真是大了,敢诈皇帝!

    “只是陛下,您……有必要将大将军逼到这份上吗,万一有个意外,真的让他得逞了怎么办,您就没想过这种可能?”

    元焕垂眸不语,身旁的楚阳见状,开口道:“议使大人,您别忘了太后也是姓萧的,若是不能彻底翦除萧家势力,难保不会又有春笋发芽的一日。”

    也许大将军入宫勤王真的只是为了给陛下一个教训,但陛下可不会放过这个收回权力的机会。

    “陛下,谋反虽是诛九族的大罪,但臣听说,屯骑校尉萧鸿刚在烺州立功,他的手下裴安此次又救驾有功,他那支军队中还有士兵斩杀了萧重,这可不是小功劳。还有萧遇,他一向与萧琳不和又早已退官在家与其划清界限,这两个人应该在诛杀名单之外吧?至于大将军夫人,她一向柔顺不理外事,也一定不会参与其中的,您……”

    “你还敢说!屯骑营离皇城不近,又是萧鸿的手下,朕怕走漏了风声,并没及时派人通知,他怎么可能那么快赶到这里?你敢说这不是你干的好事?”元焕眯起眼睛冷冷看着她。

    正因为裴安是萧鸿手下,皇帝才不敢轻信屯骑营,而大将军自始至终将萧鸿和屯骑营排除在是非之外,就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了,若他真的只是为了以防万一给萧家留后的话,那还真是个偏心的父亲。毕竟,若是宫变赢了,萧鸿作为嫡长子可坐收其利,而若是输了,那么当时远在烺州为国尽忠的他也未必会受到牵连,但他那个二儿子萧仲盈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了。

    “他毕竟是我夫君,我已经眼看着他的父亲兄弟奔赴死地,又怎么能再让他受牵连……”话越说越小声,她没有把握萧鸿能原谅她,打从她决定留在宫中时,她就做好了被他怨恨的准备了。

    “朕明白你的想法,会好好考虑。”他从案上拿了块桂花糕递到她手上,兄长似的轻轻摸了摸她的头,柔声道,“凌儿怎么会喜欢上伯雁呢,徐秀不比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