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章 序

    “你不上班呐大美女”

    “下班时间加周末都贡献给你”

    “这两天在爷爷奶奶家,那就周六约起来”

    “完美”

    晚餐后一家人坐在客厅看新闻,奶奶剥了个橘子递到周清怡手里,一边跟儿子儿媳说道:“今天下午正言打电话来,说是临时把知达的婚礼改到了3月15号。”

    周正明疑惑:“怎么改成3月15了,之前不是说想等五一假期办的吗?”

    爷爷叹了口气:“上星期咏庭的大姨脑血栓住院,情况很危急。当时是抢救过来了,但是医生说状况还是不稳定,就怕有个万一。咏庭和知达想让大姨放心,就把婚礼提前了。”

    赵兰感慨道:“听杨晶说过,咏庭妈妈走得早,是大姨抚养大的。这么多年了也算是半个亲娘,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爷爷说着喝了一口水接道:“是啊,婚礼提早了也好,让家里长辈都放心。”

    爷爷周邵礼和奶奶许慧欣都是安城人,当时因为工作的调动来到了柏城,从此便定了下来,生了两儿一女。

    大伯周正言年轻时经商,在生意往来中认识了妻子杨晶,婚后生下了周知达。杨晶是安城土生土长的姑娘,结婚后周正言决定搬去安城,一是尊重妻子不想离乡的意愿,二是考虑到父母思乡的心情。

    周正明则一直留在柏城,循规蹈矩地读完大学后当了名工程师,经人介绍认识了同行赵兰,后来便有了周清怡。

    小姑周正玲是历史老师,小姑父也是个生意人。小时候父母忙,周清怡时不时就去小姑家蹭饭,饭后闲聊的时候小姑便常给她和表妹讲一些历史故事,大概是从那时起周清怡对那些年代久远的事物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于嫂嫂傅咏庭的事她是知道的。

    傅咏庭是福城人,四岁那年父母离婚,她爸是个顶不负责任的,常常不着家,钱也都败光了去。

    有天晚上傅咏庭的爸爸喝得酩酊大醉,直到凌晨三点才回家。一回到家里也不管不顾的就撒起了酒疯,闹得熟睡中的小咏庭被惊醒,害怕地哭起来。咏庭妈冲到客厅让咏庭爸消停点,没成想挨上了对方结结实实的一巴掌。

    这几年来她已经受够了这样的生活,终于情绪崩溃,对着咏庭爸吼道:“嫁你这么多年我为这个家忙里忙外熬成了黄脸婆,你倒好,整天的到处寻花问柳当个撒手掌柜。这么多年你关心过我们母女吗?你对这个家尽过该尽的责任吗!”

    咏庭爸听得更加心烦,怒目看着她:“你有完没完!敢教训我?你是什么玩意儿!”

    这一句话彻底击碎咏庭妈最后的心理防线,她绝望地吼道:“你爱去哪去哪!我告诉你,我要跟你离婚!如果你还有点良心,这房子归我们母女,其他的我一分都不稀罕你的。从此一刀两断,你到死也别回来找我们母女!”

    咏庭爸无所谓,他甚至觉得断了更好,省事。但是房子他是不想给的,双方僵持了很久,闹到了傅咏庭的爷爷奶奶那里。老两口知道儿子做的这些混帐事后怒火中烧,把咏庭爸大骂了一顿,最后他才答应把房子过户给了咏庭妈。

    离婚之后傅咏庭的妈妈找了份超市里的工作,工资不算高,母女俩的生活过得挺艰难的。以至于后来咏庭妈操劳过度昏倒了过去,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爷爷奶奶本想抚养,但是家里条件不好,实在是有心无力,而她的叔叔伯伯就更不想接这么个“拖油瓶”。外公外婆去世的早,这样一来小咏庭便一个人了,六岁的孩子看着叫人心疼。

    大姨嫁去了安城,但以前每年的寒暑假都会把咏庭接到自己家来玩,对这个外甥女也是很疼爱的。那年知道自己妹妹出了意外,急忙赶了回来,处理完后事便带着楚楚一起回到安城,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咏庭就在大姨身边长大了。

    七岁那年大姨给她选好了小学,正巧也是周知达在读的小学。

    开学那天大姨送咏庭去学校,但在校门口的时候小姑娘迟迟不愿进去,大概是新的环境让她感到不安,突然哭了起来。

    这时正好遇上三年级的周知达背着书包路过,他停下来看了看这个哭得伤心的小女孩。大姨瞧见,便问他:“小朋友你是几年级的呀?”

    “我都三年级了,不小了。”周知达一副酷酷的小大人样子。

    “哇你都三年级啦,咏庭你看这个小哥哥都在这里读了三年啦。”大姨说着抹了一把咏庭的眼泪,转头又对周知达说道:“小朋友你告诉她学校里的同学和老师是不是都很好,叫她不用害怕。”

    周知达对这个“小朋友”的叫法不是很满意,于是直接对着还在啜泣的傅咏庭说:“我叫周知达,你以后就这么叫我吧。你别害怕,我带你进校门。”

    他们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周清怡第一次听到时就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心想这样的爱情她怎么就没遇上呢,老天爷果然是个偏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