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7章 第17章

    皇帝亦是冷漠地没有答话,而是率先给太后行了一礼,道:“儿臣给太后请安。”

    太后脸上满是慈祥地笑意,“皇帝多礼了,快来这边坐。”太后的身旁早已备好了皇帝的位置。

    沈悠然也笑着给太后请了安,说了几句吉祥话,太后高兴,也给她赐了座,还特意将她安排在皇帝的身旁。

    有皇帝在,沈悠然就要拘谨许多,不似平日那般拉着太后撒娇,她就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太后与皇帝说话。

    这皇帝就算是与太后说话也是惜字如金,语气依旧冷得比外面的天还要冻人,太后问一句答一句。

    太后早就习惯了他这副态度,两人也不是亲生母子,不过是做做样子,给外人看看罢了。

    两人不知怎的就说到了立后一事上,太后语重心长,“皇帝也是该有个知心人了,登基四年了,按理说立后一事不可再拖,哀家老了,不中用了,后宫也应当有人来打理。”

    皇帝点头道:“太后说得是,立后一事朕自会慎重考虑。”

    见皇帝终于松口,太后接着道:“哀家看贵妃就很不错,贵妃进宫也有一年了,大方懂事,端庄得体,心思也不坏,适合做皇后。”

    当着许多人的面太后也没有避讳,沈悠然与她同根同源,身后又有丞相坐镇,这皇后之位非她们沈家莫属。

    皇帝心中自有主意,回道:“立后一事朕心中自有决定,太后身子不好,这点小事太后不必操心,倒是朕听说近日太后在为靖王挑选王妃。”

    闻言,太后笑着道:“越儿年纪也不小了,哀家想着给他寻个知心的人儿,他远在异乡,有个人替哀家照顾他,哀家才能放心。”

    知她所想,皇帝权当她是爱子心切,“太后可有选好人家。”说罢他转头对着靖王问道:“靖王可有心怡的姑娘。”

    端坐在一旁听着两人说话靖王忽然被点了名,忙起身回道:“臣弟并无心仪的女子,一切听从母后做主。”

    皇帝见他这般孝顺,顿了顿道:“朕觉着朝中黄侍郎有个女儿不错。传闻美若天仙,知书达理,求娶的人都快踏破了黄家的门槛。”

    沈悠然在一旁听着,就知道皇帝话一多,准是心里憋着坏,这黄家的姑娘的确长得美,却有个缺点,便是她是个草包美人儿。

    她在闺中时参加赏花宴见过这黄姑娘几次,性格冲动,说话做事毫无顾忌,听说因此还闯了祸,黄侍郎为此还特意安排了两个嬷嬷成日里跟着她,她的名声才好了许多。

    太后虽久居宫中,自有为靖王纳妃的念头起,她便着人调查了京中所有闺中待嫁女子,皇帝说的这位黄姑娘她自是听说过,她神情一僵,“皇帝说得是,不过既是为越儿选妃,也要越儿满意才是,过完年哀家打算办一场赏花宴,将这些姑娘们都接近宫来,让越儿自己相看。”

    皇帝双目微抬,他自是知道太后心中早已有人选,今日不过是试探自己,这母子两各有心思,倒是有趣。

    “既然太后已经有了想法,便依太后的意思。”

    太后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脸上的笑意更深,她与皇帝不是亲生母子,靖王与皇帝也不是一母同胞,无论是做何事他们都要小心翼翼,生怕皇帝起了疑心。

    除夕团圆饭所有人坐了一桌,用完饭,皇帝一走,其他人也陆续离开,沈悠然领了太后的赏赐,满意回了朝阳宫。

    今日除夕,沈悠然给宫里每个人都发了赏赐,为了图个喜庆,她特意让人将金裸子用红布包着发下去,大家都领了赏赐,面上都是喜笑颜开。

    因为今儿过年,沈悠然便留了一部分伺候的人,其余人都遣下去歇着,也让他们过个热闹的年。

    晚上,沈悠然与林嬷嬷宝福一块儿用了晚膳,她们因怕她一人守岁孤独,便陪着她一块儿守岁,直至她睡着。

    ……

    正月初一,躲在云层里多日未见的太阳冒了出来,为静谧的皇宫增添了一丝活力。

    沈悠然一早起来,刚梳好妆容,宫里的宫人们便来请安,沈悠然笑着赏赐了许多东西,还安排他们下去休息。

    她收拾妥当先去太后宫中拜年,这些日子靖王在宫中陪伴太后,沈悠然亦是不愿与他们母子久呆,请了安。便找了理由离开,太后也没有挽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