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八十二 悬壶济世

    伏羲神情困惑,道:“奇也怪哉,我全无异样。”

    萧贱心下生疑,望向鸿雁,鸿雁心领神会,以真灵查探豪格,很快说道:“他体内已无瘴气。”

    伏羲若有所思,道:“疫病前期越是平静,其后期越是凶险,这瘴气只怕也是如此,我便居于这原石之中,潜心将之炼化,你等不必以我为意。”

    萧贱心中感动,再次向他拜了一拜。鸿雁宁芷亦效仿之,伏羲坦然接受,又向鸿雁道:“我身为伏羲残魂,自能感应其余残魂情形,譬如鸿雁姑娘真灵之中,便有我一位昔日同袍。只是他现下似怀有执念……不知其中详情,还请姑娘赐教。”

    鸿雁将剑灵派遭遇原原本本叙述一遍,接着说道:“前辈既然在此,我本当将此剑灵交予前辈,但我与此剑灵有约,需将他带回剑啸宫,还望前辈见谅。”

    伏羲淡然道:“无妨,我与此剑灵系出同源,万一受他心中执念影响,这瘴气发难之时便无法应付,只好劳烦鸿雁姑娘代为照料了。”

    萧贱三人见此间事态已然平息,便向伏羲告辞离去,临行之前,萧贱向伏羲郑重许诺,道:“伏羲兄,先前我听计无量所言,只消将计无量除去,这瘴气自会消失。待我将真灵安置妥当,必会动身前去追杀计无量,兄台不必心焦。”

    伏羲哈哈笑道:“此事大可不必,这记录原石内有无穷记录,足足抵得上千秋万代,我在此安然度日,怎会心焦?”说罢,他不再言语,向萧贱作揖退去。

    萧贱等三人出得树洞,一路疾行,不多时便已返回大凌河。鸿雁使出寄灵显化,将城中军民一一救醒。此时豪格所领士兵历经屠杀,死去三千余人,均已成惊弓之鸟。其余人则杀心已消,但心中惶恐,鸿雁以满汉两国圣女身份出言,表示既往不咎,加之宁芷魔焰煅魂从旁影响,方使得众人平静下来。

    随后鸿雁找到阿济格,寻得一隐秘之所,向他阐述了大凌河筑城原因,乃是为了抵御行尸侵袭。而阿敏与豪格则利用此事,勾结谋反,暗害福临。既有满地瀣尸为证,又有阿敏画押供词,可谓证据确凿。

    阿济格听得面如土色,暗暗心惊,道:“圣女,此事非同小可……咱还是小心为好……”

    鸿雁故作紧张,道:“难不成……大人要帮太子遮掩此事?”

    阿济格左右巡视,低声道:“不,咱们自当据实相告……不过……咱们不可擅下定论,只将证据尽数呈上,皇上圣明,这个……自会明察秋毫。”

    鸿雁笑道:“大人果然老谋深算,只是有一事不得不虑。”

    阿济格急忙问道:“圣女请讲。”

    鸿雁低声道:“班师回朝之时,如不将太子控制,万一太子得了兵权,再做出谋逆之事,那我等便有知情不报,助纣为虐之嫌。”

    阿济格沉默下来,他知鸿雁所言不错,现下境遇实属两难。假如他现在越权将豪格定罪,那定会引起皇太极不快,说不定会罔顾事实,替豪格开脱;而如若他任由豪格担任统帅,豪格必会伺机杀害福临,并将自己与阿敏等知情者尽数灭口。

    此刻局面严峻,可说是进退维谷,十死无生。但阿济格驰骋官场多年,早已修炼成精,当下咳嗽数声,软倒在地,颤声道:“圣女……在下受了风寒,头昏脑胀,耳聋眼花,无法行使这领军之责,还请圣女代劳……适才谈话……我半句未曾入耳……那个……在下先行告退,养病去也。”说罢,他裹起大氅,匆匆离去。

    不久之后,清军全体收到命令,阿济格因身子不适,需要休养,让鸿雁暂时行使统军之责,此时军中连遭大变,人人心中自危,对此均无异议。

    其实萧贱领了早已领了快马,将福临与阿敏带回盛京。而豪格历经大凌河那九死一生的局面,兀自心中惴惴,躲于中军,不敢稍有异动,加之宁芷有意欺瞒,说是已暗中下手,除去阿敏,也令豪格颇感安心。

    鸿雁之所以恐吓阿济格,一来是为了暂时接管军权,以免满汉间再生冲突,二来则是让阿济格不再摇摆,决心投靠多尔衮。

    大军默默行路,数日之后便返回盛京。此时皇太极刚刚得阿敏口供,端的是雷霆震怒,一时不顾后果,当即下令升堂上朝,召见豪格。

    豪格坦然赴会。见皇太极不露喜怒,也不虞有他,就地拜倒,道:“孩儿参见父皇。”

    皇太极见他镇定,忽而心生疑虑,暗自思忖:“阿敏供认之时态度悠然,与平时那战战兢兢模样全然不同,莫非自知兵败,有死无生,故有意陷害我那孩儿,令我父子反目,自相残杀?”

    念及于此,他不禁后悔自己因一时动怒,召开此会。当下平缓一下情绪,柔声道:“你辛苦了,先将此行情况述说一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