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76章 背唐诗

    林阳却是叹息一声道:“真贵,那我还是在村里去租一间吧,然后在这里呆上十天半个月,我要好好享受一下,否则以后可没多少机会吃上老板你做的美食了。”

    仿若找到了诉苦的对象,他话匣子打开就关不上:“我要去中东那边帮人开大卡车,听说那边儿挺乱的,家里人又嫌弃我现在赚不了多少钱。”

    “说我都三十了,还不结婚,但是,这结婚是那么容易的么?万一找一个马容那种,那我特么还不如去死求。”

    “签了五年合同,还有一个月就去,趁着现在有点空闲时间,我还是好好的犒劳一下自己。”

    陈观澜开口道:“对自己好一点儿没错,人生,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

    “要过得风华绝代,岁月无伤。”

    林阳不禁眼睛一亮,哈哈笑道:“老板这句话,深得我心。”

    “对了,老板,中午的菜单是什么?”

    陈观澜思索片刻道:“粉蒸肉,鱼肉丸子汤,茄子炒豇豆。”

    “那我先要一份鱼肉丸子汤,昨天我可看见了你们从那鱼塘里打的鱼。”林阳笑着说道。

    “好。”陈观澜很是干脆的回道。

    粉蒸肉要早点准备,然后放进蒸笼里,鱼肉丸子也要现剁才行。

    诺诺见到粑粑要做厨了,蹬蹬的跑到厨房门口,骑在门槛上,在她身旁,几个毛孩子欢快的打闹着,小猴子竟然还想骑在花花的背上,被小花花一巴掌打的唧唧直叫,委屈的跳到诺诺的怀里。

    “嘻嘻,谁叫你调皮呀?”捏着小猴儿的脸蛋,诺诺嘻嘻的笑着。

    陈士林就坐在一旁,用竹叶编着昆虫,一个个看起来栩栩如生,让林阳觉得很是惊讶,他开口问道:“小兄弟,你这手艺是跟谁学的啊?真的不错。”

    “多少钱一个,我买一些,回去送给小侄女儿。”

    “在我们这里吃饭的客人,只需要十元钱一个,如果是在院子外卖的话,至少要二十块钱,你要几个?”陈士林笑着问道。

    “五个吧!”林阳笑着开口。

    陈士林很是开心的一笑,让林阳自己挑,他编好的有蜻蜓,有独角仙,有屎壳郎,还有蚰蜒等等,也有蚂蚱和蝉。

    等对方挑完了,还送了一个用竹篾编好的小笼子,可以把那些编织品放在当中。

    诺诺搂着可怜巴巴的小猴,靠在厨房的门上,看着帅气的粑粑,小脸蛋红扑扑的,就像个小迷妹。

    瞅着自家宝贝女儿的模样,陈观澜不禁笑了起来。

    拿着菜单,将五花肉切成片,然后用米粉子裹上,陈观澜极为细致的拍打着,这米粉子是他经过精心挑选后购买的,比几块钱一袋的那种好了不知多少倍。

    用红薯当做底菜,这红薯是红心的,含糖量很高,煮熟后特别的香甜软糯。

    半个多小时后,粉蒸肉放入了蒸笼之中,陈观澜开火蒸了起来。

    而在同时,他双手握着刀,哆哆的剁着已经把鱼刺挑出的鱼肉,全神贯注的要将鱼肉剁成肉蓉。

    林阳看着陈观澜那刀光闪耀,听着那极富韵律的哆哆声,拿出手机,拍摄了起来。

    而诺诺下巴抵在小猴脑袋上,眼睛渣都不眨的看着粑粑那可爱的模样,也被记录了进去。

    很快,鱼肉被切好,然后被陈观澜加入了一些蛋清捏成了丸子。

    等到中午有人点这菜的时候才会开煮。

    “粑粑,粑粑,你,你以后也教我,教我做菜好不好?”见到陈观澜忙完了,把手也洗的干干净净,小丫头扑到粑粑的怀里,大声的说道。

    “为什么想要做菜啊?”陈观澜把小丫头搂在怀里,坐在了房檐下的椅子上,轻轻捏了捏小丫头的鼻子。

    “嘻嘻,粑粑,因为,因为那样,我也能做好多好吃呀。”小丫头很是欢喜的说着,在粑粑怀里扭来扭去。

    “那好吧,不过我们要先认识字,多学习,才能当一个好厨师。”陈观澜笑眯眯的说道,然后抱着诺诺,去屋子里把唐诗三百首拿了出来。

    还是有拼音注释的。

    “我们今天来学习这首诗,若是你没学习,麻麻回来要让粑粑跪床沿呢。”陈观澜的话语,逗得小丫头咔咔的笑了起来。

    “跟着我念,锄禾日当午!”

    稚嫩而软糯的声音随之响起:“锄禾日当午。”

    跟着粑粑把这首诗全都念了一遍,然后小丫头有些懵懂的瞅着陈观澜,她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呢。

    于是,陈观澜拿出锄头,带着小诺诺朝着他家的田地走去,当然了,这些田地现在都是老爷子一家在种,每年会给他一些谷子,这样也不会让天地荒着。

    把小丫头放在不远处的黄荆树丛的阴凉处,陈观澜拿着锄头走到地里。

    “锄禾日当午说的是,中午太阳最大最热的时候,想粑粑这样的农夫,拿着锄头在栽种禾苗的田地里锄草。”陈观澜看着带着草帽,把眼睛都快遮住的小丫头,微笑着说道。

    小丫头呆萌的点着脑袋,大声叫道:“粑粑,粑粑,我知道了。”

    而陈家村前来旅游的游客,见到这一幕,觉得很是有趣,也很是佩服能够亲自来到田地里,拿着锄头给孩子讲解诗词父亲。

    把这首诗讲解完毕,陈观澜的汗水已经流淌下来。

    “这首诗告诉我们,我们吃的饭菜啊,来得都非常不容易,要让我们从小学会珍惜,不能浪费。”陈观澜把汗水一抹,坐在自己女儿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