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8章 逼婚

    众人赶紧进殿归位。光绪说:“吴参谋,现有的练军,比日本人差在哪?后世可有分析?”

    吴大佛想了想,说:“后世的分析都是大而化之的,什么贪污腐化,克扣军饷,军官随意打骂士兵等等,太笼统了。如果想知道实情,不如皇上亲自去看一眼,这样比我在这里耍嘴皮子要强多了。”

    光绪说:“最近的一支练军在哪?”

    兵部汉尚书孙毓汶说:“有一支练军正在大兴,约有三个营。”

    光绪说:“那好,明日便去视察。”

    吴大佛回头看了一眼外面,说:“皇上,现在还早,夏天太阳也下山比较晚,不如现在就去,大家都骑马坐车,应该很快就到吧。”

    翁同龢说:“圣人不可轻动,动必有因。皇上去视察军营是好事,但必须仔细筹划,免得令人妄自揣测。”

    李鸿章说:“皇上,军营内军纪严明,皇上突然而至,老臣怕下边的人准备不周。”

    孙毓汶说:“皇上,臣赞同李中堂所言。”

    臣属们一个个附议,光绪看向吴大佛,吴大佛耸耸肩说:“我不懂什么政治,也不懂什么军事,我只知道要看真实情况只能用不打招呼的方式去。打好招呼等他们准备好再去,不如去看戏。”

    张之洞说:“吴参谋说得有理,不过皇上毕竟是国之主君,视察军务向来是国之大事,若依成例,非得十天半个月不可。如今战事迫近,皇上有心整顿军务,臣以为,今日已是午后,皇上可下旨禁卫军做好准备,明日再去也不迟。孙尚书,一晚上的时间,应该也够三营将士准备了吧?”

    孙毓汶回头看了一眼张之洞和李鸿章,李鸿章微微一点头,孙毓汶说:“回皇上,臣以为明日视察可行。”

    光绪见众人也已有定论,便说:“那好,传旨,明日视察大兴军营。”

    光绪继续说:“明日兵部及诸位爱卿均随朕去。吴参谋,你也去,用你后世的眼光看看这练军到底练得如何。若是练军不行了,这新军还是得建,总不能教日本人欺负了我大清。”

    “臣等遵旨。”

    待众人离开后,光绪拉着吴大佛来到后花园水榭,屏退众人,说:“吴参谋,如何才能做到令行禁止呢?你也看到了,他们总有些反对朕的想法。”

    吴大佛说:“皇上,对日作战,便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后世经常说一句话:‘危机危机,既是危,也是机。只要能开拓思路,不拘泥于常规,总能找到破局的办法,总能找到进步的契机。”

    光绪说:“你是说借着对日开战,将权力集中起来?”

    吴大佛说:“可以这么理解。对日作战,估计不会速胜,也不会速败,是一个反复拉锯的过程,时间可能要几年。在这几年里,就可以利用作战的名义,将权力集中,将不适用的人、组织、制度都撤换掉,只要能够扛过最初的那一段时间,大清这么大,总有胜利的办法。”

    光绪没有说话,低头思索了一番,说:“吴参谋,你是我祈求上天之后出现的。但你有自己的想法,你实话说,在朕和太后之间,你是帮朕的吗?”

    吴大佛愣了,说:“我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这得好好想一想。”

    吴大佛坐在凳子上,想了半天,说:“我是毫无保留地帮大清。因为大清好了,百姓才会好。而帮大清不存在帮皇上和太后的区别,大清可走的路有很多,在我的世界里,大清走了一条不归路,百姓遇到了深重的灾难,这也给大清的历史定论带来了很多的不好。但大清是有机会走出一条好路的。前提是大清的执政者愿意做出牺牲和奉献。执政者需要为国家牺牲奉献,而不能要求国家为自己牺牲奉献。因为国家就在这里,百姓就在这里,执政者却是会换的。皇上和太后若能带领大清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那么你们就会是执政者。但是反过来,如果无论我怎么劝说你们都没办法或者没有意愿让大清强盛起来,那么我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你们就会如历史那样,死后留下千古骂名。“

    光绪指着吴大佛说:“你是要我们全都听你的,让你当大清的执政者吗?”

    吴大佛摇摇头:“我做不了执政者,我只能做一个参谋,帮你们出点子。我提出的想法绝大多数是很超前的,就是你们无法接受的,所以你们如果愿意进步,向着现代化的中国进步,就应该尽你们的努力向着我的说法前进。如果你们原地踏步,因为阻力太大而不愿意进步,那我这个参谋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决定权在你们,我只不过是给你们指一条道路,能不能走通,关键看你们。对了,这就是天机。我已经告诉了你们天机,至于你们愿不愿意化腐朽为神奇,转危为机,那就看你们自己了。命运永远是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上的。皇上如此,太后也是如此。”

    光绪踱着步子走来走去,最后挥挥手说:“你下去吧。”

    吴大佛拱手离开,便被带到了太后那里。太后没有多说,就问他:“吴参谋,你是天使,带着上天的帮助和旨意而来,大清欢迎你。但你也是人,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有没有想过在大清生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