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章 平安降落

    四人进来之后,又变成了昨日的样子。

    太后说:“我已确认吴大佛确是天使无疑。皇上的诚心祈祷能得上天呼应,派下天使助我,实乃大清之福,大清得天使相助,必能天福永享,延续百代。”

    光绪兴奋地说:“那朕该给他一个什么职务好呢?军机处行走?”

    翁同龢说:“皇上,天使乃上天所派,不宜以平常之人待之,若是封了官,岂不还得向上官磕头请安,不妥不妥。”

    吴大佛点点头说:“我还是以使者的身份在这里吧,但是也不要叫我天使,感觉这称呼怪怪的,要不就叫我吴参谋吧,既不算是太高的称呼,也不算是太低。”

    太后说:“吴参谋,你昨日说过,我的万寿庆典之时,日本便进攻朝鲜,然后一路溃败,最后惹怒了列强,致有国难。这江山社稷该如何保全?”

    吴大佛拱拱手说:“对于这种高深的政治操作,我并不擅长,还得依靠各位大人。我想,做事还得一步步来,第一步,还是想想如何削减万寿庆典的开支吧。”

    太后说:“这件事交给你们去做。我乏了,你们退下吧。”

    众人起身退下。

    吴大佛走出宫外,一时竟不知该去何处。

    李鸿章对光绪说:“皇上,北洋水师有事,老臣先行告退。”

    光绪说:“可是这庆典一事。。。”

    李鸿章说:“此事重大,皇上可向吴参谋问计。”说完便走了。

    张之洞对光绪说:“皇上,吴参谋初来乍到,想必没有住处,老臣在附近有一处幽静的院子可以暂住,也方便皇上随时召见。”

    翁同龢说:“张大人此言差矣,难道皇上就不能为吴参谋安排一个住处吗?住在你的府上,怕是你对他有什么企图吧。”

    张之洞刚要反驳,吴大佛对光绪说:“皇上,治国之要,第一点就是要避免党争。我相信几位大人都是有气量的人,不会与我一般见识。我觉得大清的出路,不仅在宫廷,更在民间,我住在张大人提供的院子里,平时可以去街坊胡同里看看,更有利于想办法。”

    光绪点点头,说:“吴参谋见识果然不同凡响,那就由香帅安排吧。”

    对于太后的万寿庆典之事,光绪虽然想要缩减支出,但却没有好的办法,吴大佛在得知庆典在操办人是光绪的父亲醇亲王之后,明白了醇亲王的苦衷。若是办好了,外人会说醇亲王能力出众,倒会成为出头鸟,若是没办好,外人又会说醇亲王对太后不敬,于是醇亲王也难办。

    吴大佛问:“大清朝谁最会理财啊?”

    “阎敬铭,原本是户部尚书,但因劝阻太后办庆典,被免职了。前两年病逝了。”

    吴大佛心里暗想:“人都死了,跟我说个什么劲啊?”

    但嘴上还是说:“那好办,他肯定有徒弟之类的人,把他介绍给醇亲王,作为醇亲王的代表,全权操办庆典事宜,能省多少省多少。还有,对于庆典,现代有很多省钱方法,比如缩减庆典时间,预先一天,正日子一天,善后一天。改户外为户内,改大朝拜为小朝拜,还有一点就是派官员对庆典所有的账目都清查,多派几个清查组,谁查出的问题多,谁就能得到重用,等等。既然太后开了口,那就尽量砍项目,砍场景,砍流程。现在建设的东西,能卖的,在用过之后都想办法卖掉,这样可以回来些银子。地方上的礼物等等,都要限定价格,比如九品官员的礼物不能超过十两银子,八品不超过二十两等等,这样也可以减少支出。。。“

    与光绪皇帝就缩减庆典规模的事情讨论了半天后,光绪皇帝对日本对大清宣战一事十分关心,吴大佛想了想,说:“这件事情的具体经过我也知道一个大概,现在说也是东一锤子西一榔头,说不完整。这样吧,皇上把您想了解的东西写下来,我回去整理一下,然后逐一完整地向您汇报,这样可以吗?”

    光绪皇帝说:“朕对于你所说的‘现代’的一切都很关心。不单单是历史经历,还有朝廷制度,百姓生活,科学戏曲,无所不想得知。”

    吴大佛搔搔脑袋,说:“我回去编个目录纲要吧,这样皇上也好提问。不过我要事先提醒皇上,有些事情可能您会无法接受,或者觉得我说的冒犯了您,还请您恕罪。我能保证的,就是除了我个人的评判之外,其他的事件都是真实的,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

    光绪皇帝顿了顿,说:“行,朕恕你无罪。”

    吴大佛临别的时候说:“如果皇上想考虑与日本开战的事情,我觉得可以组织一次军事会议,请水陆各军的将军都来参加,这样更有效果。”

    光绪皇帝说:“好,朕这就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