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七一章:没想到还是大客户

    一百多只老机器,哪个都不舍得放弃,犹犹豫豫中,直到专柜即将关闭的五分钟倒数开始,才忍痛做出决定。

    老机器包括八只徕卡,分别是1923年生产编号109、117的0系列相机,1955年生产编号700-007和1954年生产编号730-001的M3相机,1934年生产编号137-035的Reporter-FF,1938年生产编号300-077的Reporter-GG,1959年生产编号952-014的MP2,1964年生产编号1098-177的M1-Olivegreen。

    这些可都是正经好东西,徕卡的0系列是开山之作,拢共就生产了25只,能留到现在的怕都不足双手之数,品相完整的少说要在200万+欧元。

    M3系列属于绝对的经典,存世量同样很少,70万欧元以上妥妥的。MP2是第一台使用了电子驱动马达的M型相机,有一定纪念意义,少于40万欧元都不用考虑。M1-Olivegreen则是西德军用机一机双镜,价格上没那么夸张,却也得十几万才能见到货。

    钟小明最感兴趣的,是两只Reporter系列。这个系列徕卡的特别之处在于,可以安装33英尺的胶卷,大概就是10米吧,能够拍摄250张相片,所以也有个名字叫徕卡250。这种型号属于记者机型,存世量也不多,价格怎么也得20万欧元以上。

    但是这个型号的徕卡只能用螺纹镜头,而非现在的卡口镜头,将来想要深度挖掘一下玩法,就得看运气了。

    另外的几台老机器,钟小明选了三只禄来,分别是1956年生产编号1621-084的2.8E,1960年生产编号2400-777的2.8F,1988年生产编号2986-777的2.8GX,禄来的双反机器相当牛逼,几乎没有哪个大摄影师没玩过的。

    接下来就是哈苏了,世界上被仿造最多的,除了徕卡机就是哈苏机器。专柜里正好有两只超经典,钟小明直接一举拿下,UV编号的500C/M,CR编号的500C。(哈苏的M是改进型,UV代表71年生产,CR代表58年生产)

    还有两只老机器的份额,最后用在了国产机身上。东风20相机(庆祝建国20周年,但是没能及时完成),仿哈苏500C失败的产品,快门被强行调整到千分之一秒,机械性也有不少缺点。但是产量不足一百只,摆着看也有意思,而且价值真的不低,少说50万红币。

    红旗20相机,仿徕卡M3,也是时代的产物,全世界仿徕卡机产品中产量最小的之一,一机三镜(50mmf/1.4、35mmf/1.4、90mmf/2,国产镜头),并且通用徕卡M3镜头,价值没那么高,也是差不多15万吧。

    旧机器的份额全部用完,剩下还能买七只新机器。这里说的新机器,系统设定在新世纪之后,只要晚于2000年生产的,就全部算新机器。当然了,系统给出来的也肯定是全新货,连那台88年的禄来老机子,都是全新没用过的。

    新机器就很好说了,系统并没有给太多选择,清一水儿的徕卡直销会。不过型号上却不含糊,只要是徕卡生产过的,专柜里就全有。

    2000年生产的0系列复刻版,钟小明直接三只全扫,编号2677-777、2680-001、2680-077,这三只机器将来绝对能成为收藏级。

    2003年生产编号2923-777的MP爱马仕版,说是MP,其实很多时候看起来就是个M6,不过“胶片时代的终点”这个噱头,加上爱马仕定制,已经让一部分人很喜欢了。

    2010年生产编号4000-400的M9钛金版,这款相当厉害,也有成为传奇机型和收藏款的潜力,遇上了绝对要拿下。

    剩下两只也一样选了M9,而且又是爱马仕限量版。一只普通限量的单镜头套装,这时候的价格大约在20万左右,升值不好确定,当个常用机器还是没问题的。

    另一只是纪念前爱马仕总裁让·路易斯·杜迈的一百套限量版,每套附加三只镜头和一只爱马仕相机包,钟小明看过市场价格,要最少45万。拿下这个,也不全是为了升值,送人或者摆着装逼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