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百三十九章 拍板定案

    萧峰召集的这场会议,从傍晚开始,一直进行到第二天早上才算结束,连晚饭和夜宵,都是理查德安排人员送到门口,再由特战队员送进屋里,所有人就在会议桌前边吃饭边开会,一刻也没有停下。

    在讨论到半夜的时候,这些科学家们终于做出决定:他们答应萧峰的请求,帮他提炼铀235,帮他研制原子弹!

    这些科学巨人之所以这么快就作出决定,一方面是萧峰忽悠的结果,萧峰把制造原子弹这件事的远景说的无比美好,所有参与研制的科学家,不但将取得前人所无法望其项背的成就,更将名垂青史,万古流芳。另一方面,则是人的好奇心、冒险意识在作怪,尤其是这些亲身参与和研究的科学家,没有一个不想亲眼看一看自己辛辛苦苦研究的科研成果,真正使用起来效果究竟怎么样,理论上说一万遍也不如亲自看一眼,正所谓“好奇心杀死猫”。

    萧峰这家伙把造原子弹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对于其巨大威力和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却绝口不提,实在是忒不厚道了。事实上,当美国试爆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后,包括奥本海默和费米在内,许多参与研制的科学家就已经惊讶的发现:原子弹的实际威力比理论上的结果大得太多,足足超出预计当量二十倍。这已经使他们开始怀疑,自己辛辛苦苦搞出这样一件威力几乎大到无法控制的武器,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而当美国空军在广岛投下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小男孩以后,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惨重损失,更是让许多参与研制的科学家的良心受到强烈谴责。曾经署名给罗斯福**写信,请求他批准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在得知广岛原子弹爆炸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和惨重伤亡后,当时的表情是惊恐万状,作声不得。而奥本海默更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在战后极力反对美国政府研制氢弹,竟因此被宣布为政治不安定人物,受尽政治迫害,抑郁而死。其余如费米、玻尔、冯·诺依曼等,也都因为这件事而终生都感到心里不安。

    这些科学家虽然接下了任务,但是所有人共同提出了一个问题:提炼铀235,制造原子弹,要进行这两项工作,首先就需要有原料——铀矿石,据他们所知,美国还没有大量发现铀矿石,实验室用一点还可以解决,可是要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没有足够的铀矿石原料供应,就一切都无从谈起。

    对于这个问题,萧峰胸有成竹的笑道:“原料完全没问题,我想要不了几天,足够我们使用的铀矿石就会源源不断的运来。”

    “你已经找到了铀矿?在哪里找到的?”玻尔惊讶地问道。

    “是的,我找到了铀矿!”萧峰笑道,“但是地点保密,你只要知道我有这种东西就行了。”

    原料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研究提炼问题了:在自然界中,铀有三种同位素存在——铀234、铀235、铀238,在这三种同位素中,铀238的含量最高,占到了99.284%,铀235排第二,只占可怜的0.0054%,也就是说,每140个铀原子中,只有一个铀235原子,其余的139个都是铀238原子。可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偏偏只能是这个只占一百四十分之一的铀235原子,含量最大的铀238反而用不上。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铀235和铀238是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别很小,可以说几乎没有差别,而且它们之间的相对质量差也很小。因此,用普通的化学方法无法将它们分离,采用分离轻元素同位素的方法也无济于事。

    对于铀235和铀238的分离,玻尔和费米、劳伦斯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萧峰拉闸停电让玻尔心痛的暴跳如雷,丢失的就是这方面的实验数据。

    玻尔研究的是气体离心法,费米搞的是气体动力学分离法,劳伦斯搞的是气体扩散法。这三种分离方法,萧峰都知道,而且他知道后是美国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分离铀235所用的方法,就是劳伦斯的气体扩散法,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劳伦斯法。但因为有后世的经验,萧峰决定不用劳伦斯的气体扩散法,也不用费米的气体动力学分离法,而决定使用波尔的气体离心法,理由就是那两种方法耗电量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