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百六十六章 “淘金行动”(十六)

    在伍玉明的指挥下,庞大的装甲集群排着长长的一路纵队,以谢尔曼坦克每小时三十八公里的最大车速,向着六十公里外的吉隆坡展开奋力冲刺。

    而在这时候,按照铃木宗作转达的山下奉文司令官命令,日军也已经开始有所动作。日军第五师团驻巴生、哥打哥文宁的步兵第11联队两个大队,近卫师团驻巴株巴辖、昔加末的骑兵13、14联队,正全速向万津挺近;第五师团驻梳邦再也、蒲种、布城、尼莱、加影等地距离万吉公路较近的驻军,也已经快速行动起来,组成几路大军,扑向万吉公路,准备组织防御。

    尽管日军的反应速度不算太慢,但落后的兵力输送装备却大大限制了他们的行动速度。近卫师团的两个骑兵联队就不用说了,骑兵嘛,只要一挪窝,那肯定就是骑马了。而第五师团的部队就让人有些好笑了,各部队除了少的可怜的几辆卡车之外,绝大多数士兵都是人手一辆自行车,而且还是只有钢圈,没有轮胎的那种。

    不过,骑自行车行军,那可是日军第二十五军的独门功夫,也是他们的司令官山下奉文的独家发明,而且它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堂,叫做什么“银轮车队”。

    其实,山下奉文让部队骑自行车行军,并不是他多么看好这种战术,而是出于迫不得已。当初山下奉文受命率第二十五军发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战役的时候,遇到两个难题,一个是没有足够的运输车辆,无论是运送兵员还是物资的车辆,都严重缺乏;另一个是马来西亚境内遍布茂密的热带丛林,就算有足够的运输车辆,也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而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他就无法完成大本营下达的命令:在一百天之内,彻底拿下马来亚和新加坡。要知道,从预定登陆地点泰国的宋卡和北大年,到马来半岛最南端的新加坡,足足有一千二百公里的路程。如果不能解决部队机动速度问题,他根本无法在一百天的时间内,从马来半岛的最北端打到最南端。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山下奉文以他那个在日本人中算是极为异类的灵活脑瓜,想出了这么个主意,为他的部队紧急装备了一大批自行车。有了这些自行车,不但部队的行动速度得以大大提高,而且士兵的单兵负载能力也成倍增加。

    就以已经成为历史的马来西亚战役为例,在那次战役中,因为有了自行车的辅助,每个日军士兵能带10公斤干粮和6公斤白米,另外还要再加上军需枪支等装备,每个士兵的总负重达34公斤。而当时他们的对手英印联军,因为只能靠双腿走路,所以每个士兵的总负重只有16公斤,连日军士兵的一半都不到。

    除此之外,大量装备自行车,还为日军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马来西亚的地面温度极高,自行车轮胎跑不多远就被烫爆了,日军士兵不胜其烦之下,索性把自行车轮胎全部剥掉,只用车圈骑行。而几百上千辆自行车的钢圈同时在路上滚动所发出的声音,远远听起来跟有大量坦克行进发出“哗哗”的履带声非常相似,这导致没有装备坦克、又严重缺乏反坦克武器的英印联军一听到这种声音,就魂飞胆丧,不是狼狈而逃,就是斗志全无。仅仅因为这个原因,就让山下奉文顺利解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问题省了不少时间。

    今天,为了对付入侵的新唐国防军,日军的“银轮车队”再次大规模出动,吉隆坡以南通往万津方向的公路两侧各几十公里范围之内,到处都是一队队骑着自行车狂奔的日军官兵。无数没有轮胎的钢制车圈,一齐狠劲地撞击着路面,“哗哗”的响声震耳欲聋,看上去场面蔚为壮观。

    最先到达万吉公路的,是分别驻扎在尼莱和蒲种的两个日军中队,因为他们与万吉公路的距离最近。而且从这两个方向通往万吉公路的通路,又大部都在大片的热带雨林笼罩之下,从天上飞过的新唐国空军机群竟然没有发现他们。所以在伍玉明率领装甲集群到达布城以南十多公里处的时候,这两个中队的日军也正好到达。双方部队不期而然的迎头相遇,一场遭遇战是不可避免了。

    而布城因为正好位于万吉公路旁边,所以驻扎在布城的一个半中队没有赶来这里,只是全部开到城外,这时候正忙着在公路两边布置临时警戒工事。

    因为所有第五师团部队接到的命令,都是赶到万吉公路上设防,并随时候命增援万津守军,所以第一批赶到的驻尼莱和蒲种的两个中队的日军都没想到,会在这里跟敌人迎头相遇。更没想到遇上的这股敌人竟然没有一个步兵,全都是装甲部队。

    当他们看到这支完全由体型大的吓人的坦克,和怪模怪样的轮式突击炮组成的车队时,所有人一下子全都傻眼了,他们根本没有做应付装甲部队的准备。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就是准备也没有用,因为他们根本就没装备反坦克武器。

    看着这支恐怖的装甲集群越来越近,发动机的咆哮声和履带的哗哗声震耳欲聋,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的日军官兵不禁心里都慌乱起来。两个中队的带队指挥官可真急眼了,如果他们不能在这里堵住这支装甲部队,任其继续前行,前面的布城守军肯定也挡不住,那么要不了一个小时,它们就能直接开进吉隆坡。吉隆坡可是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若是任由它们冲进城内,所带来的后果之严重,谁也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