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百六十八章 “淘金行动”(十八)

    平心而论,在制造和使用用装甲武器方面,日本人从来都不是行家,甚至可以说是外行。

    就以九五式和九七式这两种坦克为例来说:九五式轻型坦克自重7.7吨,装备一门37MM火炮和两挺7.7MM机枪,装甲厚度6~12MM。从数据来看,无论火力还是防护力,都实在太弱,再加上自身重量也少得可怜,口径大一点的迫击炮弹都能把它给掀翻了,若是遇到反装甲火力稍强一点的对手,它就死定了!

    这一点已经在1938年的诺门坎事件中得到了印证。当时在诺门坎战役中,日军第一次动用了号称“国宝”的第一战车团(旅团级),该战车团就装备有一部分九五式坦克。在苏军数量惊人的坦克飞机大炮面前,这些轻型坦克就跟纸糊的差不多,被老毛子揍得满地找牙。所以这玩意儿只能算是一堆钢铁垃圾

    比起九五式轻型坦克,九七式中型坦克要稍好一点。这种号称日军在二战中装备最成功的一型坦克,拥有十五吨的自重,一门57MM火炮和两挺7.7MM机枪,装甲厚度也增加到8~33MM。

    但以九七式坦克的这些性能数据来看,也还是只能欺负一下没有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中国部队和英国驻亚洲殖民军,若是遇到真正的对手,比如像拥有谢尔曼坦克的新唐国防军,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谢尔曼坦克战斗全重33.6吨,装备一门76MM火炮,一挺7.62MM同轴机枪和一挺12.7MM高射机枪,装甲厚度达13~88MM,各方面性能都是日本九五式和九七式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尤其是惊人的装甲厚度,日军的57MM炮弹根本无法将其击穿。所以这两种坦克若是正面对阵,九七式只能处于只挨打不能还手的尴尬境地。

    而后来经过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实地较量,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美军发起的塔拉瓦战役中,曾有四辆日军九七式坦克合伙跟一辆美军的谢尔曼坦克较量,但最后却被谢尔曼给一一报销。

    尽管九五式和九七式坦克如此垃圾,可对坦克没有任何研究的尾野小一郎哪知道这些,所以一听说铃木宗作要派坦克进行增援,马上欢天喜地的答应下来。随即就命令高炮部队加强对空反击,同时传令已经进入阵地的士兵马上冒着敌机的弹雨调整防线,给坦克部队腾出出击通道。

    在死伤了几十名士兵之后,坦克的出击通道终于腾出来了,而铃木宗作派来的二十二辆坦克也正好到达。按照尾野小一郎的命令,坦克部队立即在步兵腾出来的通道上摆开攻击队形,八辆九七式坦克在前,十四辆九五式坦克在后,随时准备待命出击。

    尾野小一郎给坦克部队腾出来的通道,正对着通往布城的公路,而在坦克部队的后面,就是一字排开的三十六门七五山炮。他的战术安排是,等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一出现,就先用山炮进行拦截,给敌人一个下马威,然后坦克部队就马上发动攻击。这样,等到双方坦克进行实际接触的时候,估计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也剩不下多少了,坦克部队当可一举锁定胜局。

    而解决了敌人的地面部队,空中的敌机就算再厉害也没用了,要不了多久就得乖乖溜走,飞机的载油量可是有限的,总不成他们的飞行员还敢把飞机降落下来,跳出飞机跟自己的部队肉搏一番不成?

    这样算下来,他不但稳操胜券,而且这次作战,只怕都没步兵什么事,只要炮兵和坦克就行了。

    尾野小一郎这样算法,是以为敌人来犯的坦克跟他自己的坦克一样垃圾了,用七五山炮就能干掉,真是无知者无畏!

    只是这家伙算盘打得是不错,不过实际效果究竟如何,我们还得拭目以待,而且很快就能得到验证。

    增援尾野小一郎的二十二辆坦克刚刚在攻击出发地列好队形,远处的公路上就出现了敌人坦克的身影,而且正高速向着这边冲来。

    尾野小一郎一看大喜,马上给炮兵下达了相机开火的命令,然后就站在掩体观察口前,悠然的举起望远镜,观察敌人的情况。

    只是一看之下,却不禁大吃一惊。因为他惊讶的发现,冲过来这批敌人的坦克不但他从来没见过,而且个头似乎也比日军的九七式大了许多,至于九五式那小不点儿,根本就无法与其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