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百四十三章 一个团丢了

    这一场阻击与反阻击的战斗,到最后演变成了一场混战。日军正面攻击的部队和侧翼迂回部队屡次发起冲击,都始终无法突破对方的防线,但为了夺取逃命的通道,却又不得不拼命猛攻。双方士兵在很近的距离上互相对射,结果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但最后却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在战况最激烈的时候,应第十一旅旅长柳庋云的请求,四架舰载机挂着炸弹飞抵战场上空,准备为第三十二团提供空中支援。但因为双方部队的距离太近,几乎已经搅在一起,四架舰载机在空中盘旋了半天,却始终无法分清敌我,自然也不敢发起攻击,只好又悻悻离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越来越焦躁,眼前这股敌人之难对付,已经让他们急怒欲狂。然而让他们更担心的是:一旦无法尽快突破敌人的阵地,等到敌人的大部队再赶上来的时候,就更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为了逃命,第六十一步兵联队的士兵所表现出的勇敢战斗精神,简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士兵们不畏伤亡的向着第三十二团的阵地猛冲,冲不上去也不后退,而是就地卧倒,趴在沟渠、田埂后面,甚至就趴在光秃秃的路面上与敌人对射,一有机会,就马上爬起来再次冲锋,直到被一颗子弹或一块手雷弹片击中要害,才会彻底消停下来。

    日军如此顽强,他们的对手却比他们更加顽强。在日军的疯狂攻击下,第三十二团的正面阵地曾一度被小股日军突破,但在廖树炳的沉着指挥下,机枪手立刻用猛烈地火力封锁住他们的后路,突破口附近的士兵则立刻组织反击,用刺刀和手雷把突进阵地的日军消灭干净。

    当然,参加这种刺刀见红的战斗,就算取得胜利,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消灭了突进阵地的日军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也永远醒不过来了,剩下的人也几乎个个带伤,有的人胸膛被刺刀戳穿,成了血气胸;有的人肚皮被刺刀戳破,肠子都流了出来;至于说胳膊腿上被小鬼子的刺刀划上几条口子,那更是小意思。

    在这个时候,卫生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三十二团的团属卫生兵们表现的极为英勇,这些毕业于军医速成学校,刚下到部队没几天,又是平生第一次真正上战场的学生兵们,却能毫不畏惧的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在战场上拼命地来回奔跑,仔细的为每一个伤兵进行急救。

    对于一个士兵来说,敌人打他们,他们可以同样用手里的武器进行还击,而卫生兵却永远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的职责就是在战场上为伤员进行急救,身上的医药箱就是他们的武器,就算明知处境危险,也永远没有机会向敌人还击。对于一名士兵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牺牲,但这些年轻的卫生兵们却都坦然承受了。而有了他们的存在,部队的士气却得到了保障,士兵们不必担心自己负伤后没有人为自己施救,没了后顾之忧,作战的时候自然也就勇气倍增。

    总体来说,日军步兵第六十一联队尽管在作战中表现的极为英勇顽强,但他们所使用的战术,却依然是日军所有部队通用的机械战术。就如同周期性的海潮一样,蓄能、上涨、到达**点,然后再退回去。日军的战术也是这样,每次进攻都是沿着同样的路线、使用同样的战术,同样高喊着“板载”,气势汹汹的冲锋,被对方打下去之后,稍一整顿,立刻又发动第二次冲锋,然后再被打退,再整顿,再冲锋……。在整个战斗过程中,那次没有成功的两翼穿插,是整个第六十一联队这次作战中唯一称得上亮点的一个战术。

    这种死板到极点的机械战术,让第三十二旅的防御大为简化。廖树炳让三个营都留少量兵力布置在一线,跟日本人硬顶,其余的大部队则分别由自己和三个营长掌握,隐蔽在战线后方的沟渠之中,随时根据需要反击突破防线的日军。

    两支部队一口气激战了两个多小时,日军是越打越疲,第三十二团却越打越勇,战场局势的这种微妙变换,曾经经历过数次血战的廖树炳马上敏锐的扑捉到了。虽然因为双方兵力相差太大,他还无力发动大规模的反攻,一举击溃日军,但却已逐渐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第六十一步兵联队现在再想突破他们的防线逃跑,已经完全没有可能。

    恰好在这时候,廖树炳又收到了第十一旅旅长柳庋云发来的电报:再坚持二十分钟,我就会在日军背后发起攻击!胜利是我们的!

    看到旅长的电报,廖树炳的心里不禁热乎乎的。在当初的淞沪战场上,仗是越打心里越丧气,越打心里越没底;而今天这场仗,却是越打越有劲,越打信心越足!他喜欢现在这种感觉。

    柳庋云的时间卡的非常准。仅仅过了十八分钟,日军第六十一步兵联队屁股后面就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同时传来的还有嘹亮的军号声、排山倒海般的喊杀声,第十一旅旅长柳庋云带着两个团的主力部队赶到了,而且一分钟也没耽搁,立刻从日军的后面发起了出其不意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