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百七十一章 “奇袭行动”(下)

    最先实施小泽治三郎“穿梭轰炸”这一设想的,是日军的舰载侦察机部队。率领舰队到达预定海域后,小泽治三郎先后派出四十余架侦察机,长途飞行到达美军舰队上空侦查,把美军舰队的具体坐标位置用无线电发挥母舰之后,就不再返回,而是径直飞到提尼安岛和关岛机场降落。

    事实证明,小泽的这个战术设想非常成功。侦查机群不但向他报告了美军舰队的具体动向和准确位置,也报告了提尼安岛已经失守的消息,使得小泽治三郎可以根据这些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和修改作战计划。而他派出去的那些侦察机,除了有十几架因为受到美军舰载机的拦截,被当场击落之外,其余全部平安降落到关岛的三个日军机场。

    相比之下,斯普鲁恩斯因为限于己方舰载机的航程,却始终没有搞清日军舰队的准确位置,因而处于对日本海军单向透明的不利境地。

    小泽治三郎也是久经沙场的老油条了,他绝对不肯放过这个有利的机会。第二天拂晓,前卫舰队的八十架战机即受命起飞,作为第一波攻击力量;半个小时后,主力舰队又起飞了近一百三十架战机,这是第二波攻击力量,也是实力最强大的一波;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中,又先后起飞了两波共一百三十架战机。

    小泽舰队前后起飞的四波战机,总计达三百三十架,他希望以这强大的机群数量,发起连续不断的攻击,一举摧毁美国舰队的空中防御力量。美国人当然不甘示弱,马上起飞大批的战斗机迎战,历史上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战再次打响了。

    这里需要指出一点,与历史上的马里亚纳海战相比,现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

    历史上的马里亚纳海战,小泽手里的战斗机仍然零式为主,这种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初,几乎所向披靡的全能战机,到马里亚纳海战的时候,已经极为落后,根本不是美军F6F地狱猫的对手。结果空战打成了一边倒,双方战机一交手,日军机群就被美国人打了个落花流水,美军战机肆意屠戮着可怜的日军战机,并戏称这是“马里亚纳猎火鸡”。

    但是现在,美国人再也不可能打的像历史上那么轻松了,“马里亚纳猎火鸡”的情景没有再次出现,因为他们的对手不再是老旧的A6M零式战斗机,而是换成了性能极为先进的A7M2“烈风”。虽然因为有经验的老飞行员大批战死,补充上来的新飞行员无论是作战技术和战斗经验都无法与美军飞行员抗衡,小泽的航空兵仍然不是美国人的对手,但“烈风”战斗机的超卓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日本人仍然有一战的能力。

    A7M“烈风”战斗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它是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日本海军研制的全金属结构单座舰载/陆基战斗机,设计型号有A7M1、A7M2和A7M3,以及陆基截击机A7M3-J。原计划是用于取代同样是三菱制的A6M“零式”战斗机。但因为日本海军对这种新机型并不上心,因而研制进度缓慢,到二战结束的时候,只生产出了10架样机。

    但在这个时代,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海军早早就意识到了零式战斗机所存在的劣势,在这一点上,萧峰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马绍尔群岛以东海面的那次大空战,萧峰指挥的新唐国防军空军,依靠野马式战斗机远超日本零式机的超卓性能,把南云忠一指挥的日本第一航空舰队狂扁一顿,给还没从成功偷袭珍珠港的狂喜中清醒过来的日本海军,兜头狠狠砸了一记闷棍。

    正是因为那次空战的失利,使日本海军一下子从“零式无敌”的神话中清醒过来,早早就意识到零式战斗机的性能已经开始落后,急需一种性能更好的战斗机来接替,因而对“烈风”的研制也就极为上心,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资金,都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烈风”的研制工作进展的自然也就极为顺利,到1944年初的时候,“烈风”的改进型A7M2就就开始大量装备日本海军。日本海军将所有已经交付的四百余架A7M2,全部部署到了小泽的第一机动舰队。

    与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的零式战斗机相比,烈风的性能有了革命性的提高。由于零式在设计时选用了小体积的“瑞星”发动机,所以飞机体积太小,无法安装大直径、大马力的发动机,所以不管如何改进,性能的提高也始终极为有限。

    而烈风就不同了,虽然它的总体布局与零式非常相似,但因为机体直径加大,因而能够安装更大直径、更大动力的发动机,烈风的动力装置正是更强力的三菱Ha-4311(MK9A)18缸空冷星型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