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1章 计划调整


    侦察大队的大队部里,大队长李洪国、政委刘湘山、参谋长覃建华、作战参谋“老鬼”聂风海围在地图桌上察看比划着,高远汇报的情况让他们高度重视。虽然柏卫国的建议也是可行的,但他们觉得还是有些冒险,他们结合之前侦察获得的资料,对照地图希望能试着找出一条更安全的渗透路线。正在这个时候,高远和柏卫国回来了。

    “你们回来了?正好,我们正在研究你们的意见。高远,你在一线,有没有找到其它的合适路线?”

    看到高远他们进来,参谋长覃建华问道。

    “现在这条路,应该是敌人最意想不到的路,我们预想的1295高地观测点,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个敌人认为的天然屏障,才没有在上面驻军,但周围高地,都有敌人驻防,我们这么多人,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渗透过去,非常困难。”

    高远对目标区域有过多次的侦察,情况了然于胸。

    “捕俘行动一旦被敌人发觉,在短兵相接的情况下,你们来得及,有时间布雷阻敌吗?”

    大队长李洪国看向柏卫国。

    “报告大队长,我认为要穿越这片森林,通路只有我们现在开辟一条,敌人只能顺着这条通路追击,我们可以把拌发雷预先埋设,只要不挂上拌线就行,设立好标记,撤退断后人员只要拉上拌线,就能为后续埋设防步兵地雷和定向雷设置雷场争取到足够的时间,也为我们与敌人脱离接触争取到时间。”

    柏卫国满是自信的大声报告。

    “预埋拌发雷?预埋拌发雷,嗯,敌人一旦触雷,就不敢再放肆的追击,可以多预埋几个,只要能挂上一两条线,就有时间在后续布雷!这个办法可行!”

    李洪国沉思了一会,嘴里念叨着。终于他神情坚定起来,看得出他下了决心。看向柏卫国的眼神里,也流出出一丝赞赏。

    柏卫国的建议得到了大队领导的采纳,高远和柏卫国装上领来的各色地雷,再次回到位于前沿的临时营地。又经过四天的艰苦作业,精疲力竭的搜排组终于开通了穿越这片原始森林的通道。

    高远带着观察组携带着十天的干粮和饮用水,带着照相机、录像机、大倍率望远镜等观测设备出发了。为了保险起见,观察组不仅携带了无线电台,通讯兵还特地顺着通路拉了一路电话线作为有线通讯,把无线电台作为备用设备。支援组的金明衡带着支援组潜伏到森林的敌方一侧埋伏,随时准备提供支援,柏卫国的搜排组则需要在通路的敌方入口附近预布雷区,此外,他们还要在森林靠近我方一侧,再开辟一条横向通道,预作小分队的退路。

    高远的观察组在抵达1295高地后,先开始建造潜伏点。他们用绿色篷布在一米五的高度水平张开,固定在树干上,拉上伪装网之后,用树枝和灌木杂草做伪装。并且,在敌人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布上警戒用的拌发雷。这样,潜伏点算是设置完毕。而随后的观测点的设置,就变得格外小心,你可以看到敌人的地方,敌人也同样能看到,稍不小心就会露出破绽。

    观察组利用晚上,悄悄在面向敌人的山坡上,挖了一个仅能容两个人坐在里面的深坑,使架设的大倍率望远镜的高度与地面相平,挖坑挖出来的土,全部用衣服包了带回潜伏点,做好伪装后,天已经快亮了。高远把观察组的六个人分成两班,每班两个人进入观察点观察做观察记录和拍照摄像,一人在外围警戒,不值班的三人在潜伏点休息,每3小时为一班轮换,观察时间为每天天亮至夜幕降临,然后,高远把一天的观察情况汇总,向大队参谋长覃建华汇报,并且按照观察到的情况,做出分析判断,选择第二步任务的捕俘对象和行动地点。

    抵近潜伏观察是非常枯燥无聊的活儿,而且,为了不暴露目标,观察小组他们不能点火做饭,也不能抽烟。饿了啃几口压缩饼干,渴了喝一小口水润润嗓子,因为他们带的水并不很多。特别是他们在观察点时,坐在坑中基本上都不能有稍大幅度的动做,因为,那样可能导致伪装被破坏,暴露目标。相对比较起来,倒是柏卫国的任务要容易些,虽然累,但没那么多顾忌。

    观察组还在1295高地潜伏,柏卫国的搜排组在开辟好预留的后路后,也没闲着。他特地在穿越森林的通路上又开辟了几条岔道,并在这些岔道上布下雷区和陷阱,以防万一时用来迷惑敌人。有几段地方,柏卫国甚至有意修改了原来的通路,并在废弃通路设置雷区。然后在真正的通路上做好隐秘的路标,分别通报给了高远和金明衡,防止他们误入。一番折腾下来,他们之前带来的地雷根本就不够用,柏卫国在十天里,又两次回大队驻地领取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