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54章 迷惘的柏卫国

    柏卫国带回来的那颗武瞭的人头,并没有派上用场。因为全程参加活动的人里,还有高远七岁的女儿高映凝,不论是高崇山还是章太行、李洪国,都觉得把那人头摆到高远墓前太过血腥,怕对孩子有刺激。

    到了晚上,关于高远的祭奠活动结束了。等章太行带着前指的人离开了侦察大队驻地,柏卫国才从一中队的炊事班里拿了四个红烧猪蹄、两瓶酒塞进了军挎里,拎着武瞭的人头,再次来到高远墓前。

    在高远墓碑前,摆开了人头和猪蹄,柏卫国就势在石板铺就的地上坐了下来。拽过背着的军挎,掏出两个茶缸,再把两瓶酒放在地上,拎起一瓶,用牙齿咬开瓶盖,“咕嘟,咕嘟”的分别倒进了两只茶缸里。做完这些,他才点了两支烟,自己叼了一根,把另一根放在墓碑的基座上。

    在这一刻,柏卫国是迷茫的。如果说两天前,他同样这样呆坐在高远衣冠冢的墓碑前时,他的状态是满腔的愤怒的话,现在的他,则是脑海里宛如空白。

    他已经被接踵而来的几件事情砸晕了头。首先让他震惊的,就是高远竟然是将门之后,解放军j集团军高军长唯一的儿子。

    以前一直没解开的谜团解开了!怪不得高远能把他跨军区借调来侦察大队,怪不得在m9师开表彰大会时,高远面对那么多首长而谈笑自若,怪不得每次问及高远的家庭情况,他都顾左右而言他。

    第二件事,就是傍晚的时候,政委刘湘山找到他,和他进行了谈话。刘湘山很直白的告诉他,对他的处分已经不是大队能够做主的了。原因也很简单,柏卫国今天回来的时机,无论对前指、对大队,甚至对牺牲了的高远来说都很及时,但对他自己来说,却是异常糟糕。

    原本柏卫国所犯的错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在大队内部处理,再上报前指批准的话,大致的结果就是功过相抵,不予表彰之类,或许还需要背个小处分。毕竟他的离队行径,知晓的范围不大,影响有限。

    可柏卫国今天在前指几乎所有首长面前,大大的“露了把脸”,顺便,也把他的违纪行为公之于众了。换个人也许没什么,可柏卫国现在的名气太大了,前指首长们可能绝大多数之前没见过柏卫国,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没人会没听说过柏卫国。

    让人尤为气愤的是,就连柏卫国夺回的高远遗体,也被人拿来说事。说是柏卫国一定事先就知道高远的身份,才不惜违纪,也要冒险去夺回高远的遗体,想借此讨好高军长,为自己的仕途找个靠山。

    而他们的依据也让人很难反驳,因为柏卫国曾经拜高远为师。军队又不是工厂和作坊,用的着拜师么?这么做的原因,毫无疑问就是柏卫国想拉近和高远之间的关系。于是,在这些人嘴里,柏卫国就是一个不择手段刻意钻营的人。嗯,对于这样的人,应该开除出军队。

    这样的情况,完全打乱了大队原来的计划。有了这样的压力,大队处置轻了,肯定难以过关,但从重处理,显然大队也不愿意。

    最合适的办法就是把矛盾上交,把决定权上交到前指去。提出这个办法的,就是大队长李洪国。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他在和章太行将军汇报柏卫国的事情的时候,据他的观察,章太行将军对柏卫国很欣赏。

    只是这样做的风险很大,侦察大队来自于n集团军隶属于中央军区,柏卫国的老部队,包括他的档案关系,现在还在s集团军隶属于西北军区,前指的首长们则全部来自西南军区。一旦前指做出不利于柏卫国的决定,想要申诉,就只能申诉到军委了。可柏卫国级别太低了,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样的事情,大队也不敢贸然拿主意,何况柏卫国还是借调人员。政委刘湘山的意思,就是听听柏卫国自己怎么想,可以说,把这个决定他前途的选择,交给了他自己。

    这让柏卫国感到有些懵圈。很简单的一件事情,难道就因为他自己有个战斗英雄的身份,因为他立的功大到了整个前指都出名了,因为他冒险夺回的遗体是高远,有个显赫的特殊身份。于是他犯得这个可大可小的错误就被放大到足以开除他的军籍了?

    柏卫国之前想过他这次犯的错误会受到什么样的处分,功过相抵?剥夺荣誉称号?记过处分?行政降级?唯独没想过开除军籍!至于么?这是柏卫国当时心里的念头。

    看着柏卫国茫然无措的样子,刘湘山心里轻轻叹了口气,毕竟还是个不满二十岁的半大小子,那里会明白人心的险恶?他嘱咐柏卫国再好好考虑考虑之后,就离开了。

    此刻的柏卫国多希望高远活着啊,现在,他遇到这样的问题,都不知道和谁商量。端起茶缸灌了自己一大口酒,他再次点起两支烟,依然老规矩,在墓碑基座上放一支,自己抽一支。

    一串皮鞋踩在石板上特有的,清晰的“嗒嗒”声从背后传来,柏卫国没有理睬,连头都懒得回。脚步声这么大,就说明不会是渗透过来的敌人。既然不是敌人,管他来的是谁呢?

    让柏卫国有些意外的是,脚步声在他前面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