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章 汤被夏囚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纵目人像。高64.5公分,两耳间相距138.5公分。铜人面像阔眉大眼,眉尖上挑,眉宽6.5厘米~7厘米。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直径13.5厘米,凸出眼眶16.5厘米,前端略呈菱形,中部还有一圈镯似的箍,宽2.8厘米,眼球中空。面具通高65厘米,宽1.38米(以两耳尖为准),厚0.5厘米~0.8厘米。《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出土的纵目人面像,就是古代蜀王蚕丛的神像。蜀王蚕丛原居住于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此地“有碱石,煎之得盐。土地刚卤,不宜五谷。”至今这里仍是严重缺碘地区,以至甲亢病流行。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球向外凸出,因此,眼睛格外凸出的蜀王蚕丛很可能就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其后人在塑造蚕丛神像时,抓住该特点并进一步“神化”,于是便有了三星堆中的这些夸张的纵目人面像。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基于史实的猜想。

    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铜人头像,面具。达50多件。

    第一,三星堆遗址居民属于远古时期的哪个民族?

    目前有氐羌说、濮人说、巴人说、东夷说、越人说等不同看法。如今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氐羌说,即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与三星堆关系密切,三星堆的主体居民可能是来自川西北及岷江上游的氐羌系。在《古文苑》一书中,章樵注引《先蜀记》曰:“蚕丛氏始居岷山石室中。”由此可见,蜀人的发祥地在岷江上游岷山山区,属于氐羌族。史籍记载“蚕丛纵目”,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的几件双眼球呈柱状外凸的青铜纵目人像,以实物证实了史载不谬。而《华阳国志蜀志》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纵目之人”死后多以石棺葬,后人沿习成风,形成了延续千年的石棺葬群。

    第二,璀璨的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

    对于此疑问,学者莫衷一是。有的认为其来源与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有关;有的认为与川东鄂西史前文化有关;有的认为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关;有的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彼此融合的产物。

    第三,三星堆古蜀国是什么性质的政权?信奉何种宗教?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抑或三者兼而有之?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的宗教信仰与殷商相似,即敬奉天帝与崇拜神鸟。三星堆出土的一些文物可以证明这一点。因而据此推断,三星堆的文明应该是受殷商文明的影响,特别是商族的迁徙与征服运动,扩展至四川的诸羌族所在地区。有学者猜想,在这一过程中,也许商族某一部落与诸羌渗透、融合,由西北向西南迁徙,依水草而居,顺岷江而下,到达广汉,成为了创造三星堆文明的古蜀人。

    第四,三星堆古蜀国究竟是何时产生,持续了多久,又为什么突然消亡了?

    史书记载,蜀人先祖蚕丛率族人顺江而下,占领成都平原成为蜀王。继蚕丛之后,是柏灌氏和鱼凫氏,他们在同一地方各统治数百年的时间。

    后来杜宇自立为蜀王,称望帝,迁都郫邑(今郫县)。望帝之后,川东濮越系民族头领开明氏称蜀王,公元前316年被秦所灭。对三星堆的考古发掘结果,证明了这些史料是基本可靠的。

    廪辛在位期间,西方一些方国部落也不断攻扰商朝,廪辛发兵多次征伐,还征调卫、虎、受等几个部落出兵攻打。但是,始终没有将方国部落征服。

    庚丁,统治时间:bc1166--11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