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十二章 殷末三仁

    流传给我们的还有叙述这场战争的两首史诗,其中最重要的一首就是《潘道尔之歌》(thepoemofpentaur),它与庙宇中的壁画一同向人们叙述了这段历史。”

    总之,这一切就如同一部既有画面又有伴音的“电影”。

    卡迭石战役之后,埃及的进攻势头受挫,叙利亚和迦南(巴勒斯坦)王公纷纷反叛埃及。

    卡迭什之战以及随后的宣传使拉美西斯二世成为臣民心目中百战百胜的将军。埃及和赫梯在此战之后都元气大伤。

    此后的16年中,战争延绵不断,但规模都比较小。拉美西斯二世吸取卡迭石之战轻敌冒进的教训,改取稳进战略,一度回到奥伦特河,但赫梯采取固守城堡,力避会战的策略,双方均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长期的战争消耗,使双方无力再战。

    双方都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亚述对赫梯的威胁、利比亚和海上民族对埃及的威胁,以及两国内部的困难等。所以,卡迭石战役实际上也标志了埃及同赫梯之间争霸战争的基本结束。

    而就在穆瓦塔里二世忙于与埃及的战争之时,亚述新国王萨勒玛奈塞尔一世shalmaneser-i上台后,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与埃及结盟,再次入侵米坦尼,强占部分土地,并沿着幼发拉底河的源头进入安纳托利亚外围。

    bc1265年,米坦尼国王瓦萨沙塔向赫梯寻求帮助。

    但是赫梯王国正值改朝换代之时,哈图希利三世因为国内局势尚不平静,无力出兵,只是给了瓦萨沙塔一笔钱,但这对米坦尼毫无帮助。

    亚述已经变得很强大,对赫梯构成严重威胁,而赫梯却还在与埃及处于战争状态。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代埃及军事帝国最后一个强有力的法老,当时的赫梯也处于其鼎盛时期。双方长达数十年的军事较量,使双方的实力都受到严重削弱。

    埃及并未达到恢复亚洲属土的目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后继者日益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从爱琴海的小亚细亚一带席卷而来的“海上民族”的迁徙浪潮,与利比亚部落的入侵相呼应,日益动摇法老的统治,曾经一度强盛的新王国逐步陷入瓦解之中。

    赫梯虽然占有叙利亚大部,一度雄视西亚。但与埃及战争后,本来就不甚稳固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动摇,不久即开始衰落。

    bc1258年,无论是埃及和赫梯都不想再打下去了。促使两国议和的最直接原因是亚述人的威胁。哈图希利三世向埃及提出了缔结合约的要求,将写在银板上的合约草案寄送埃及。

    拉美西斯二世以此为基础拟定了自己的草案,寄给赫梯国王。

    两国在埃及首都培尔-拉美西斯签订了人类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国际和平条约《银板和约》,也称为《卡迭石条约》,结束战争状态。这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战争冲突的第一个实例。

    条约全文以象形文字被铭刻在埃及卡纳克和拉美西乌姆(底比斯)寺庙的墙壁上。它是译自原稿的副本。原稿可能是用赫梯语和当时国际通用的巴比伦楔形文字书写的,在赫梯首都哈图萨的档案库中发现有用巴比伦楔形文字书写的泥版复本。

    《银板和约》除了说明性的内容外,包括一个序言和9个条文,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