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十九章 以色列人的四十年漂泊

    但是厉王并不知道这些情况,他的改革只是为了挽救面临破产形势的王室经济,出于公心。厉王认为有财货收上,改革的形势一片大好,但实际上这项改革将威胁他的王位。

    重视农业是周厉王改革的又一项重大措施。周厉王主抓农业,以“稼穑”为国宝。这项改革由于没有触及贵族的利益,从而顺利地执行下去,使农业得以发展。

    周夷王时代,楚国已经是不听周王的命令,其国君擅自称王,并进攻庸国。周厉王即位后,楚国国君熊延观望风色,不希望自己成为周首先打击的目标,选择自动取消王号,遣使献上龟贝,以取悦厉王。

    西周自周懿王以后,国力日渐衰弱,四周方国部落交相发动对周朝的进攻和侵扰。

    周厉王时期,迁居南阳的鄂国在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后开始强大,不服周王朝的统治,反叛周朝并企图侵占周朝的疆土。

    曾为西周南方屏障的鄂国国君鄂侯驭方联络淮夷和东夷部落,出兵进攻周朝的东部疆域和南部国土,声势浩大,气势凶猛,深入周朝腹地,一直打到成周(今河南洛阳)附近,严重影响京畿安危。

    周厉王为保卫京都和周朝的社稷,从宗周调来西六师的部队,还从北部调来各路诸侯的大军,由虢公长父指挥,从西、北两个方向向河洛地区聚集,企图形成夹击之势,一举歼灭鄂国的军队,但迟迟未能取胜。

    多亏大臣武公派属下禹调动兵车百乘、厮御二百人、徒兵千人参与作战,最终击退联军,俘获鄂侯,保住了成周的安全。

    但鄂侯驭方被击败之后,周厉王并没有将鄂国覆灭,根据考古资料,鄂国直到春秋时期,仍然在南阳存续。

    河南省南阳市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鄂国贵族墓群出土100多件青铜礼器,其中有38件刻有铭文,最长的铭文20多字,为解读西周晚期鄂国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和文字资料。在第一阶段发掘的20座墓葬中,至少有四代鄂侯埋葬在这里。一桩历史悬案由此解开:可以确定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鄂国并未消亡,而是存在于南阳,还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鄂国地望(指名门贵族所特有的标志其身份的籍贯)就在南阳。

    bc850年,即周厉王三年,周厉王攻鄂(噩)之战后,居住在今安徽北部淮河流域的淮夷,再次发兵向周朝进攻。

    淮夷是淮河、汉江一带的东夷部族,又称南淮夷、淮南夷或南夷,多次入侵伊水、洛水流域。西周初期,淮夷以徐国(戎)为首,入侵过洛水一带,后徐为楚所破,淮夷衰落。此时淮夷再次成为周朝的威胁。

    周厉王命虢公长父帅六师出征,但由于改革时间不久,国力不强,故虢公长父不能取胜。这使得贵族们更加不满,指责周厉王所选非人。

    淮夷气势更为嚣张,又一次发动更加凶猛的进攻,一路浩浩荡荡,深入到周朝的中心地带,打到伊水、洛河之间,并掠杀无辜平民,抢夺财物,这是历史上淮夷第二次侵入到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