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章 有娲氏

    这里面有很多环节,如果有一环不到位,就可能就位失败。

    现在禹生前已经完成第一个步骤,名义上将帝位让与伯益,接着禹病故。下一步就是三年守丧,守丧之后,伯益需要先将帝位让与启,再由诸侯朝拜伯益才能得到帝位。再之后可能就是封启一个诸侯的位置。

    但由于伯益一直没有掌握实权,与诸侯交往的四门事宜长期由启把持,禹对此持支持态度。所以诸侯支持这一项有可能出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伯益需要先将自己的帝位让给启。

    bc2157年,伯益服丧三年完毕后,按照传统如同禹的礼让一样的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

    结果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启由于一直掌握朝廷中枢,根本没将伯益放在眼里,欣然就帝位。而各国诸侯反应不一。

    伯益发现弄巧成拙,决定发起反扑。其的行动得到了部落联盟议事会的支持,所以很快以联盟决议的名义将启囚禁。启早就获得军队的支持,禹也早就为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所以很快被军队救出,发动兵变。最终伯益只落得个费侯的爵位。而诸侯虽然大部分与启亲善,但还是有很多诸侯不服启的反传统行为。

    史籍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还有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总之,斗争很激烈,而几经波折,“叛乱”的启曾遭益的有力反击,一度处于劣势,甚至被拘禁,终于因有禹的经营和培植,夏后氏根基更深、实力更强,在拥护者的支持下,夏后氏及其拥护者联合起来对益发动战争,终于抓住了益,经过不到一年的混战,终于使启夺得领袖的权位。

    启成为华夏历史上由母系社会传统的“禅让制”变为父系社会传统的“世袭制”的第一人,夏朝建立。伯益所属部落兵败退居箕山。古代华夏部落联盟制时代结束。原始社会结束,华夏历史进入奴隶制社会时期。原来的华族进入夏朝时代,改称华夏族。

    后启,统治时间:bc2157--2142年。

    bc2157年,经过三年守丧和之后的混战后,禹的儿子启在夏邑(栗邑,hn商丘xy县宣布继承夏朝君主之位,是夏朝第二任君主,仍以安邑(sx运城x县为都。此时启已经92岁。

    启:姒姓,名启,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古代称王为后,所以夏后即夏王)启、夏王启,以处夏地而为王朝之名,由涂山氏族的女娇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