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九章 三叠纪

    盘古王表

    据四川省盐亭县天垣地区远古传说:治水成功之后,公元前2070年,大禹接替舜帝登上帝王之位,但他十分思念家乡西陵氏人民曾经作出过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约公元前2045年,大禹亲自来到盘古王的诞生之地天垣盘垭村,在盘母石旁立下一方经他多年考证的王表龟碑,记下了从盘古到他大禹四千多年间中华帝王的更代情况,即后人称的“盘古王表”。

    盘古王表,记述从盘古王到大禹时代的史表,本刻于四川盐亭天垣盘垭村盘古王表龟碑,相传为大禹在其出生地天垣盘垭村亲立。不过其真实性值得怀疑,没有一本权威正史记载大禹曾经到过四川。并且,后来发现的三星堆遗址,说明古蜀文化和中原文化相比似乎有非常大的独立性。

    时间又过去近四千年,天垣举溪河畔出了一位穷读书人,他叫何拔儒,对大禹立盘古王表的传说深信不疑,并多方寻求解答的钥匙。机会终于来到了,1902年他被清庭颁布的新政选派到日本留学。于是他悄悄地携带着早已临摹在手的天垣龟碑上的“盘古王表”文字出国,在异国他乡向众多国际友人讨论和寻求破译盘古王表的智慧。1906年何拔儒从国外学成归乡,继续通过实地对四川5000多年前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遗址的考察,终于破译了在天垣场盘垭村发现的盘古王表,并且补上了夏代大禹后的列朝君王。今天这个天垣“盘古王表”也不是孤证。如浙江学人钟毓龙的《中国上古史神话演义》巨著,公布的尧年王表也与此多有相似。

    现从天垣流传的盘古王表能整理出:

    一,约公元前8000-公元前6391年:

    原始社会

    二,约公元前6390-公元前6211年:

    1,盘古2,天皇3,地皇4,人皇5,五龙纪6,摄提纪7,合雒纪8,叙命纪

    三,约公元前6210-公元前5771年:

    1,巨灵氏2,句疆氏3,谯明氏4,涿光氏5,钩陈氏6,黄神氏7,巨神氏8,犁灵氏9,大隗氏10,鬼隗氏11,掩兹氏12,泰逢氏13,冉相氏14,盖盈氏15,大敦氏16,云阳氏17,巫常氏18,泰壹氏19,空桑氏20,神民氏21,倚帝氏22,次民氏

    四,约公元前5770-公元前5071年

    1,辰放氏(4代)2,蜀山氏(6代)3,虺傀氏(6代)4,儿遽氏5,希韦氏(4代)6,有巢氏(8代)7,燧人氏(4代)8,庸成氏(8代)

    五,约公元前5070-公元前4171年

    1,浑沌氏(7代)2,葛天氏(4代)3,女娲氏4,伏羲氏5,赫胥氏6,东户氏(17代)7,皇覃氏(7代)8,启统氏(3代)9,吉夷氏(4代)

    六,约公元前4170-公元前3151年

    1,仓帝史皇氏2,柏皇氏(20代)3,中皇氏(4代)4,大庭氏(5代)5,栗陆氏(5代)6,昆仑氏7,西陵氏(5代)

    七,约公元前3150-公元前2331年

    1,轩辕氏(3代)2,祝涌氏(2代)3,昊英氏(9代)4,古皇有巢氏(7代)5,朱襄氏(3代)6,阴康氏(3代)7,无怀氏(6代)8,神农氏(8代)

    八,约公元前2330-公元前2211年

    1,黄帝有熊氏2,颛顼3,帝喾4,尧5,舜

    九夏朝时期,公元前2070-1600年:

    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予,8、槐,9、芒,10、泄,11、不降,12、扃;13、廑,14、孔甲,15、皋,16、发,17、癸

    ----------------------------------------------------------

    浙江学人钟毓龙的《中国上古史神话演义》巨著,公布的尧年王表:

    越裳氏向帝尧进献神龟。

    过了数日,越裳氏使者动身归国,帝尧方叫人将那神龟取来,放在一个极大的场所,使龟体可以尽量的发展,然后又命史官,将那龟背的文字,照样录出来。当那抄录的时候,很不容易,因为看不清楚,只能叫一人爬在龟背上,且看且报,一个人再抄录,足足抄了大半日,才把全文录毕,那龟又依然缩在地上,校史官就将所抄录的全文,呈与帝尧。帝尧一看,只见上面所写的是:天地初分之时,盘古生于其中,能知天地之高低及造化之理。故曰:盘古氏开辟天地,盖首出御世之人也。又曰:浑敦氏。

    盘古氏后有天皇君兄弟一十三人,姓望,名获,字子润,号曰天灵,以木德王,被迹在柱州昆仑山下。其时地壳未尽坚固,屡屡遭逢劫火,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黑戈)、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胖、协洽、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其年岁兄弟各一万八千岁。

    天皇君后有地皇君继之,姓岳名铿,字子元。兄弟共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山,以火纪官,爰定日、月、星三辰,是为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十一月为冬至。兄弟各一万八千余年。

    地皇君后共有十纪。

    其一曰九头纪。是曰泰皇氏,亦曰人皇氏,姓恺,名胡洮,字文生。人面龙身,生于刑马提地之国。兄弟九人,驾六羽,乘云车,出谷口,依山川土地之势,裁度为九州,而各居其一方,亦曰居方氏。兄弟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其二曰五龙纪。人皇氏厌倦尘事,乃授篆于五姓。五姓者,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故号曰五龙氏,乘云车而治天下,治五方,司五岭,布五岳。

    其三曰摄提纪。有五十九姓,亦曰五十九姓纪。

    其四曰合雒纪。共有三姓,教民穴居,乘蜚鹿以理。

    其五曰连通纪。共有六姓,乘蜚麟以理。

    其六曰叙命纪。共有四姓,驾六龙而治。

    其七曰循蜚纪。共有二十二氏,首曰钜灵氏、次曰句强氏、谯明氏、涿光氏、钩陈氏、黄神氏、拒神氏、犁灵氏、大氏、鬼氏、弁兹氏、泰逢氏、冉相氏、盖盈氏、大敦氏、云阳氏、巫常氏、泰壹氏、空桑氏、神民氏、倚帝氏、次民氏。以上皆穴居之世也。

    其八曰因提纪。共有十三氏,首曰辰放氏,是为皇次屈。

    古初之人卉服蔽体,至辰放氏时多阴风,乃教民搴木茹皮以御风霜,发乇首以去灵雨,而民从之。命之曰衣皮之人,传四世;次曰蜀山氏,传六世;次曰傀氏,传六世;浑沌氏,傅七世;东户氏,傅十七世;皇覃氏,传七世;启统

    氏,传三世;吉夷氏,传四世。儿蘧氏,传一世;猪韦氏,传四世;其第十一曰有巢氏,教民栖木而巢,以避禽兽之害,又刻木结绳以为政,又教民取羽革衣挛领着兜冒以贲体,又令民之死者厚衣之以薪而瘗之,传二世。十二日燧人氏,

    作钻燧,教民取火以为熟食,又教民范金合土以为釜,又立传教之台而师道以起,兴交易之道而人情以遂,故亦曰遂皇氏,有四佐焉,曰明由、必育、成博、陨邱、傅四世。十三日庸成氏,传八世,共为六十八世。

    其九曰禅通纪。共有十六氏,首曰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四目,生而能书,实创文字,天为之雨粟,鬼为之夜哭,万古文化由此起。柏皇氏继之,以木纪德,居于皇人山,传二十世。中皇氏继之,居于山。一曰中央氏,传四世。

    大庭氏继之,都于曲阜,以火为纪,号曰炎帝,传五世。栗陆氏继之,愎谏无道,有贤臣曰东里子,不能用而杀之,天下叛之,传五世而亡。昆连氏继之,一曰厘连氏,又曰厘畜氏,亦无道,传十一世。轩辕氏继之,始作车,伐山取铜以作刀货,传三世。

    赫胥氏继之,亦曰赫苏氏,传一世。葛天氏继之,始作乐,八人捉(牛介)投足掺尾叩角而歌八终:一曰载民,二日玄鸟,三曰遂物,四曰奋,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临万物之极,块瓦缶武从之,是谓广乐,传四世。宗卢氏继之,亦曰尊卢氏,传五世。祝诵氏继之,一曰祝和,是为祝融氏,作乐名属续,以火施化,号赤帝,都于郐,传二世。

    昊英氏继之,传九世。有巢氏继之,教民编槿而庐,葺而扉,涂茨翳以蔽风雨,是为有房屋之始,亦曰古皇,传七世,权臣为变而亡。朱襄氏继之,其时多风,群阴曷,乃命其臣士达作五弦之瑟以来阴气,令曰来阴,传三世。阴康氏继之,其时阴多滞伏,民气壅闭,乃制为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传三世。无怀氏继之,传六世。太昊伏羲氏继之,姓风,以木德王,都于陈,教民佃渔畜牧,画八卦,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制嫁娶,造琴瑟,以龙纪官。女娲氏继之,云姓,一曰女希,是曰神媒。神农氏继之,姓姜,以火德王,都曲阜,初艺五谷,尝百革,制医药,始为日中之市,以火纪官,传八世。

    其十曰疏仡纪。首曰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名荼,一曰轩辕,后改姓姬,字曰玄律。

    那龟文到这个地方就完了,后面却还有一行,叫作:自开辟以来,至黄帝有熊氏元年,共二百七十五万七千七百八十年。

    -------------------------------------------------------

    却说盘古后,阴阳二气,**融结,渐渐生起人来。或从天降,或从地出,或三或五,尽成人形,皆长大丑汉。星散而居,饮水食草,无知无识,亦无君长。乃于木德王。岁起于摄提,冲动四象,于昆仑山腰,瑞气结成灵胎,产出十三个人来,而天皇氏为之长。足弟十三人,共治天下一万八千岁。继之者地皇氏也。地皇氏以火德王,生于熊耳龙门之山。于二山中,忽然生出红光数丈,光中现出五色祥云,将二山罩定,涌出十一个人来。而地皇氏尤为聪明首出,与十弟共治天下一万八千岁。

    继之者人皇氏出焉。人皇氏以土德王天下。兄弟九人,共治天下一万五千六百年;或曰四万五千六百年,非也。

    人皇之后,有五龙氏。兄弟五人:一曰皇伯,二曰皇仲,三曰皇叔,四曰皇季,五曰皇少。五姓同朝,治在五方。司五行,布山岳,驾五龙,以治天下,行无为之化。今上郡肤施有五龙山,盖出治之所也。继五龙氏而治者,曰钜灵氏。钜灵氏出于汾睢,与元气齐生,握大象,持大权,挥五丁乏士,驱阴阳,反山川,居无恒处,而迹躔于蜀。继治有句疆式、谯明氏、涿光氏、钩陈氏、黄神氏、巨神氏、犁灵氏、大马鬼氏、鬼隗氏、兹氏、泰逢氏、冉相氏、益盈氏、大敦氏、灵阳氏、巫常氏、泰壹氏。泰壹氏开图挺纪,调大鸿之气,正神明之位。

    盖茫无形,尝无味,操法久视而长存者。厥后,皇帝老子受法于泰壹元君,有泰壹之书传于世。空桑氏、神民氏,盖使民神异业,而精气通行者,猗帝氏、次民氏、辰放氏。

    古初之人,卉服蔽体,辰放氏教民扌搴木茹皮以御风霜,鬓阔首以去灵雨,而人从之,号曰衣皮之民,传四世。蜀山氏、马鬼氏、浑沌氏,生而不杀,予而不夺,天下之人,服其威而怀其德。当是时,阴阳和平,万物无争。蜚鸟之巢,可俯而探也,走兽可系而走也。盖执中涵和,无内而无外者,传七世。

    东户氏,当是之时,禽兽成群,竹木遂长,道不拾遗,传十七世。皇覃氏、启统氏、吉夷氏、几蘧氏、稀韦氏、有巢氏,太古之民,穴居野处,搏生咀华,与物相友,尚有与禽兽同食共宿者。至是,民有机智,凌虐禽兽,而禽兽始为人敌,爪牙角毒,概不足以胜禽兽。

    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居而避之。未知稼穑,食草木之实。

    未有火化,渴饮禽兽之血,饥则带毛而食禽兽之肉,故曰茹毛饮血。取禽兽之皮,以蔽前后。传二世而燧人氏继之。燧人氏有四贤臣:一曰明山、二曰必育、三曰成博、四曰陨丘,辅燧人氏以治天下。时民不知有火,未知熟食,燧人氏仰观列宿,俯察五行,知空中有火,丽木则明。一日游于南垂,有木焉。

    鸟喙其枝,见磷磷火出,燧人氏感之,于是钻木取火,教民烹饪,放于石上,炙而食之,以免腥臊生食,民大利之。

    时未有文字,燧人氏作结绳之政,大事则大结,小事则小结。立传教之台,为日中之市,兴交易之道,人情以遂,故又谓之燧皇,传八世。继治有庸成氏,再继有伏羲氏出焉。三帝事实。

    却说太昊伏羲氏,成纪人也。其母华胥氏,居于华胥之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