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章【骊山陵墓】

    胡亥、赵高一行人回到咸阳时,嬴政的尸体都快烂没了,所以无论多急的事都得先摆一摆,要抓紧时间把死皇帝收敛发送了才行。于是帝国大举丧事,全国挂孝,满朝文武进宫致哀。趁着这个乱劲儿,嬴胡亥就赶紧登基,把帝国的过户手续给办了,这就成了秦二世。九月,繁琐的治丧礼仪全部完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抬着秦始皇的棺椁,朝着骊山陵墓前进。

    骊山陵墓是一个创意陵墓,帝国顶级阴宅。大墓从秦始皇即位之初就开始修建,先后动用劳力七十多万人。挖穿骊山,挖透三层地下水,直到碰到坚硬的岩石,再也挖不下去为止。始皇帝的棺椁中塞满了各式各样的金银珠宝,在棺椁的四周,工匠们精心布置了一系列自动弩机,以防止胆大妄为的盗墓贼。随后,用水银浇灌山川江河的形势图,以特殊机械驱动其流动;墓顶悬夜明珠,模拟星空天象。

    又用娃娃鱼的鱼油制成长明灯,经久不息。以上是司马迁《史记》中对骊山陵墓的描述。大约是因为有“机弩”这样顶级的防盗措施,秦始皇陵成为了现在中国极少数没有被盗掘的皇陵之一。今天的考古学家运用技术手段对陵墓的封土进行层层检测,果然发现泥土中的水银含量严重超标,这或许可以证明,司马迁的描述是符合事实的。

    这么大的墓,嬴政一个人住着一定很孤单,所以善解人意的儿子胡亥就安排了一些人陪他一起住。第一批入住的是那些没给嬴政生下一儿半女的妃子们。因为年轻的秦二世不喜欢姐弟恋,而且身边又不缺女人,所以这些年龄稍稍偏大一点的美人们就得给住房紧张的皇宫腾地方了。史书上并没有描写这些可怜的女人们赴死的细节,也许是历史本没有留下细节,也可能是连太史公司马迁也不忍记录着人世间最悲惨的一幕。我们只能想象,这些美丽的女人们,或许曾经天天翘首期盼嬴政能来到自己的门前,或许曾为了能见到嬴政,上演过无数的宫心计;但一切努力最终都成了泡影。

    当自己年轻的生命就要随着嬴政的腐尸一块儿凋零,我很难描述,她们那时心中的恐惧、伤心、绝望、怨恨……这些女人是那个时代,那种制度的牺牲品,只要皇权和专制还存留于人间,这样的悲剧就会不断上演。倒了八辈子血霉的不仅是嬴政的女人们,还有参与地宫建设的工匠们。不知道哪个杀千刀的去提醒秦二世,工匠们进了地宫,国家机密就泄露了,地宫安全不保。于是等嬴政棺椁安放就位后,秦二世就狠狠心下令关上神道的中门和外门,把抬棺的工匠锁死在墓里。没有一个人活着出来。就这样,嬴政被发送到了另一个世界。他这一生极其辉煌,又极其复杂:他统一六国,实行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等举措,直到今天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个民族。

    中国之所以没有变成欧洲,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贡献。他所创立的中央集权的政权模式,也一直影响至今,前后持续两千多年。但是,他给人民所带来的深重灾难,他对中国文化造成的无法弥补的破坏,以及他给整个帝国埋下的重重隐患,都无不让我们为他扼腕叹息。盖棺定论:他是最好的帝王,他是最坏的帝王;他创造了一切,他又几乎毁了一切。人虽下葬,秦陵的外部工程还没有完工,七十万工人还在骊山像蚂蚁一样地忙碌着。

    谁也没有想到,这些人,过不了多久就要派上大用场。现在,嬴胡亥的心情好极了,通过这一个月左右的政治冒险,他居然轻而易举就成了皇帝,成了天下的主人,这是他以前连做梦时都没有想过的。于是胡亥的狐狸尾巴再也收不住了,此时不享乐,更待何时?胡亥找来赵高说:人生苦短啊,我当上皇帝了,该找找乐子了吧?赵高说:还不是时候,外边不服你的人多着呢,蒙毅还带着兵,这是你玩的时候么?胡亥:那咋办?赵高:用严刑峻法。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你杀得越多,人家就越怕你,到时候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胡亥笑笑:那就找你的意思办吧。赵高微笑着退了下去。嬴胡亥说的是享乐,赵高说的是杀人,原本完全不相关的两件事硬是被赵高说成了一件事,这就是赵高的本事。于是,一部恐怖大片上演了。皇帝嬴胡亥的幸福生活在帝国陷入恐怖之中的时候,嬴胡亥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咸阳的宫殿真的是太憋闷,让他感到喘不过气来。先前胡亥还是始皇帝幼子的时候,能经常微服出行,到宫外玩一玩,现在却不能够了。组织上有规定,皇帝是九五至尊,出行必然是宝马雕车,前呼后拥,侍卫里三层外三层地拥簇着。

    这就意味着胡亥不能想出去就出去,他成了帝国顶级的囚徒。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胡亥脑海中的生活全不入此,他的生活应该好得多。在他的想象中,皇帝的生活就应该是随心所欲的,奇珍异宝,名山大川,飞禽走兽,美女佳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如果现实中没有这样的生活,那就由他来创造!

    于是,胡亥决定,他要像父亲一样走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去考察一下百姓的生活;再到大城闹市中走一走,让百姓都知道自己的威严……当然,最直接的目的是,他要出去玩。大臣们没有人敢反对,于是胡亥的车马队伍就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巡幸的道路。这支队伍沿着始皇帝的足迹,临碣石,抵辽东,下会稽,踏遍了帝国的大江南北。史书上没有记载太多关于秦二世出巡的细节,但我们可以推想这支庞大的队伍一定把地方上搅得鸡飞狗跳。胡亥有自己的行宫可以住,那随行的宦官士兵又住哪里?那当然是住到百姓家里。

    在那个没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年代,老百姓被从自己家里赶出来睡大街那是天经地义的事。露宿,忍一忍也就过了,可家里但凡有点值钱的东西,被军爷们看中了,有谁敢说不给?再说,庞大的巡幸队伍,吃喝就是一个大问题。理论上,这些人的口粮是应该有官府保障的,而实际上在那个年代做不到这一点,二世的队伍更多的时候还是直接问驻地周边的村社要补给。

    这就又苦了百姓!只要军爷们想开荤,那百姓养着过年的鸡鸭猪羊就得遭殃了;要是军爷饭量大,来年春播的种子都有可能不保。所以,二世所过之处,村社农庄一定比鬼子扫荡过还干净。但胡亥是不会在意这些的,他所考虑的是精神层面的问题。但胡亥是不会在意这些的,他所考虑的是精神层面的问题。每逢路过名山大川的时候,他都能看见他父亲嬴政留下的碑刻,上面写满了始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每一次,嬴胡亥抚摸着这些碑刻,都觉得自己无比渺小:父亲的一生取得了那么多业绩,而现在自己只能在后面跟上一行“二世胡亥到此一游”,这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所以,他不快乐。

    随行的李斯建议:可以把陛下的诏书也刻上去,让后代知道,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的。也只能如此了。于是秦二世批示:同意。再远的路程,也终有回家的一天。饱览了帝国名山大川的秦二世,再回到咸阳旧宫的时候,就更加觉得憋屈。这里陈旧,晦暗,局促,抬头只能望见宫墙顶上那四角的天空……这样的房子,是人住的地方么!嬴胡亥突然想到了先帝遗留下来的一个世纪工程——阿房宫。

    本来父亲想的和自己一样,早就要改善一下这里的住房条件了,只可惜还没等修成,父皇就过早地鞠躬尽瘁了,所以工程烂了尾。现在岂不是正好继续上马?一则改善生活,二来也是继承先帝的遗志,名正言顺,谁敢说个不字!于是帝国再次大兴土木,调集十万左右的工匠修建阿房宫。这所宫殿是前所未有的,光前殿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是个不折不扣的万人大礼堂,规模与今天人民大会堂也差不多。

    在这个巨型建筑周围,还有数不清的离宫别殿,都有悬空的阁道相连接,犹如天宫。整个宫殿依南山之势而走,天桥阁道一直通到南山顶上,在山顶建造高大的阙门作为宫门。又有吊桥跨过渭水,连接咸阳。整体布局参照天象而作,南山为北极星,渭河即银河。要是这个宫殿造成了,嬴胡亥估计就要做天字一号大宅男,一辈子都不出来了。因为大兴土木,咸阳附近的外来民工陡然增多。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秦二世又调五万精兵宿卫咸阳。秦二世又是一个喜爱小动物的人,所以宫中狗马**越来越多,简直就成了首都动物园。百姓,工匠,士兵,官员,再加上狗和秦二世,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粮食。咸阳周边的农业生产已无法满足,只能从各地调运。

    于是秦二世想了一个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狠招,他要求运夫们必须自带干粮,不许吃官粮,咸阳附近三百里内的粮食一颗也不许碰,违者判重罪。百姓快要疯了!干活不给工钱也就罢了,连饭也不管,天下竟有这样悲催的事!秦二世却根本不在乎:我只管自己眼前快活,哪管得了外面洪水滔天。他不知道,洪水滔天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我们可以来粗粗算一笔账,秦时人口大约两千万左右,除去女人就剩一千万人,再老人孩子各减去百分之二十,剩下青壮年劳力不过600万。而此时,塞北和岭南的秦军有60万,

    为他们运粮的民夫少说也有10万,骊山、阿房宫工程动用民夫70万,驻守各地的军队还应该有10万以上,再加上从未停工的直道、驰道的建设工人又少说是10万,以及从不参加劳动的官吏,宦官,真正能从事生产的还有多少男劳力?正在兴头上的胡亥感觉不到,长期超负荷的运转,帝国的保险丝就快要烧断了!二世元年七月,咸阳骄阳似火,局促的咸阳宫内闷热难当。嬴胡亥此时已经热得连干那事的劲都没了。他整日坐在大树底下,摇着扇子仰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心中唯有一念:来一场暴雨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