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321 太湖奇石无生机 命悬一线刘贵妃

    上回说到,新年的东京热闹非凡,梁府却冷冷清清,了无生气。元宵过后几日,北京传来城破消息,城中百姓死伤过半,梁山贼匪打上替天行道的旗号,滥杀无辜,实则残忍无比。朝廷震怒,虽无证据证明梁文真勾结梁山贼匪,却要杀之而后快,太子赵桓劝谏,皇上不听。秦桧发明莫须有之罪名,皇上采纳,下旨明日午时,将梁文真午门问斩,以告慰冤死百姓的在天之灵。消息传到梁府,众人悲伤,去天牢向梁文真告别。梁文真听到处斩的圣旨,心平如镜,幻想是回到现代的时刻到来。李师师将过去道君皇帝赠送的古玩字画,全部运到皇宫门口,哀嚎换梁文真一命。这个新闻迅速在东京传播,引起轰动围观,甚至当时在东京卖画为生的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的绘画工具,都被人群踩踏失去。东京的拥堵境况,比现代下班高峰的交通堵塞,不遑多让。杨戬奉皇上口谕,接收了古玩字画,却不承诺任何事,李师师昏厥于皇宫门口。

    扈三娘心急如焚,往皇宫方向前去,许大小姐因不信李师师能够为梁郎拼命,要去看个究竟,也跟随前往。潮水般的人群从皇宫方向往外散,戏已经收场,没有热闹可看,老百姓自然散去。扈三娘和许苗茵在人流中穿梭,艰难前进,到达皇宫门口时,见一辆平板马车前头,一个素衣女子躺卧于地,边上一个丫环模样的在呼唤小姐,心知应是李师师。二人小跑过去,果不其然,躺卧地上的正是李师师。

    扈三娘二话不说,拍了一下使女海棠,示意让开,背起李师师,便往街上走。“三娘,你要背她去何处?”许苗茵问。“不背她回去府中,还能去哪?”扈三娘边走边应道。“她不是住镇安坊么?”许苗茵疑惑问道。

    “只靠海棠一人,如何能够照顾好她,我们回府罢。”扈三娘是个练武之人,背上李师师后仍身轻如燕。许苗茵还跟得上她的步伐,海棠则连走带跑,累得气喘嘘嘘。还在路上的百姓,看见三个女子,一个还背了李师师,都诧异不已,指指点点。东京百姓在各中传言中,终于相信了靠谱的一个,原来李师师是为救她的情郎梁文真,不惜去到皇宫,用过去皇上送她的许多价值连城的古玩字画,作为交换之物的。一个青楼女子有如此义举,各个唏嘘而又赞叹,道李师师巾帼不让须眉,是个有情有义的风尘中人。

    扈三娘和许苗茵将李师师带到梁府,安置在扈三娘的卧房床上,玄道长赶来诊断,道是劳累过度,安静休养即可。白玉娇华素梅也来帮忙,喂食汤水,李师师渐渐意识清醒过来,旋即放声恸哭。扈三娘搂住安慰,亦自垂泪。许苗茵见状,陪伴在侧,凄楚无言。眼见情郎即将无辜横死,几位佳人一般苦痛绝望。所谓同情之心,同病相怜,在此时,彼此没有身份差异,心中的隔阂自然消除,惺惺相惜起来。m.

    一晃间,长夜过去,黎明已到。三个时辰后,梁郎便将与她们天人永隔,各个都觉时光过得比平日快,冀望时间停止,却显得矫情不切实际。现实残酷,常人平日并不能觉到,一旦身临其境,则体会至深,不自禁感叹生命无常,命运不公。

    许凡赵民等人在杨旬蒋兆的指点下,外出买好一付棺材回来,放在梁府大门口,准备带去午门刑场,为梁文真收尸。许夫人长跪在神龛前,合十拜神,祈求上天打救。许良坐在大门外的石凳上发呆,想不通结局是如何这般快速,来到面前还不是十分真切。自家的女婿不是太子太傅么,怎么说倒便倒了,还是个死罪,若是发配去苦寒之地,甚至去化外的岭南,也可一家齐整,陪女婿一道去吃点苦头,算不得甚么。

    丫环女佣家丁等自行在做早餐,见主人家各个无心用餐,也不招呼,做好便自个吃罢。潘恬来到梁府,见大门口的棺材,对许良道了句时候到了,又进去招呼各人,一起去刑场见梁文真最后一面。

    春寒料峭,浓云密布,阴沉的天空下,几只喜鹊欢叫飞过。皇宫午门外的广场,围观行刑的人数众多,不断还有人陆续到来,可谓人山人海。一向不守纪律的汉人,此时却出奇的安静。人群中有寥寥几个举块纸牌,上面写了各种标语。如“我家母猪难产,却找谁人”,“神医难得,生也可贵”“莫须有到底是甚么罪名”等等话语,不一而足。

    此时到来的人流中,有几人手举巨幅纸板,上面画了梁文真奔跑的形象,脚下一只蹴鞠,下头还有一行大字:无法忘怀的蹴鞠冠军梁文真。显然,来了一伙年纪不大的蹴鞠迷。突然,一付棺材从远而近,进入众人的视线。人群中让开一跳通道,让抬棺材的一行人进入刑场中央。在前面抬的,正是许凡赵民,后头则是蒋兆杨旬,跟随来的有许良夫妇,许苗茵白玉娇华素梅方琴,扈三娘海棠则搀扶李师师,缓缓前行。队伍的后面,是一群工人装扮的人员,应是华夏公司的员工。

    广场行刑台上,反手被绑的梁文真跪在地上,上衣前后各有一个大圆圈,里头一个囚字。身后站立的一名刽子手高大威猛,鬼头刀斜靠肩上,四名押狱在后侍立,手执大刀。监斩官坐在不远处的方桌边,怡然自得,不慌不忙。许凡等人放下棺材,望向梁文真。梁文真早已看到许苗茵等人的到来,脸带微笑,似在点头道别,又似在告知大家,他一会便可回家,不必焦急。

    人群中有人仰头看日,却看不见,左右张望,想知道时辰。一名师爷正照本宣科,大声朗读梁文真的罪行。“梁文真,南洋化外之民,流落中土。因勾结梁山贼匪,意图造反,被有司捕获。经大理寺与刑部查证,勾结悍匪之罪,或莫须有,然其形迹可疑,依律处以斩首之刑。请验明正身!”当念到“或莫须有”时,人群霎时骚动,嘈杂起来。“莫须有!”“果真是莫须有!”“好奇怪的罪名。”一时议论纷纷。

    “罪犯梁文真,确实无误。”一名仵作上前,看过一眼,退回高声报道。“午时已到,斩——”监斩官看过滴漏,手上掷出一支令箭,高声叫道。广场上成千上万人的目光,一齐看向行台,眼睛都不眨一下,怕错过最关键的时刻。刽子手双手握住刀柄,后退一步,吞了吞口水,全神贯注。几个呼吸好似一个世纪长,鬼头刀闪出寒光,刀身微颤,也似做好了执行重大任务的最后准备,卯足了力,疾速间挥出。

    “呜——”许苗茵李师师扈三娘,以及白玉娇华素梅等人不敢再看,以袖掩面,哭咽起来。许凡赵民蔡炎等人亦闭上双眼,吞下口水,喉头苦涩。许夫人背转身,潸然泪下。

    “刀下留人——”一声大喝传来,鬼头刀在半空定住,刽子手抬眼循声望去。若不是真实的停止任务的指令,刀仍须在既定轨道上划落,完成最后旅程。“停止行刑!”监斩官见到来人是一名黄门太监,骑一匹高头大马赶到,赶忙下令道。刽子手得令,将鬼头刀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