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十五章 庙堂之争2

    李斯明白王翦老将军的良苦用心,身为楚国人,为秦国谋划伐楚,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终有一天,楚国在自己的谋划下灭亡,如何面对生我养我的故乡,如何面对情同手足的父老乡亲。

    可是,王老将军啊!我现在食秦国俸禄,一心为秦,理当如此。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您老的心意在下领了。

    李斯静静的注视着眼前的自然游离的水池,头脑高速旋转着,分析着王翦的一字一句。

    “老臣以为,先易后难抑或先难后易,皆因天下大势不同而定也。”王翦苍老的声音在殿中响彻,沧桑的音色中略含哲韵,“齐楚两国,皆国力悠长,非同小可。所不同者,是近数十年来齐国与列国交往锐减,几无战事。与其说国泰民安,不如说军力羸弱。赵国衰落后,楚国多次倡导合纵抗秦,牵强的取代了赵国在山东五国的位置。期间,楚国出兵对吴越岭南平叛成功,对秦军也有几次小胜,实力显然已超过齐国。若聚全国之力一战下楚国,天下可安。即时齐国偏安东海,轻举妄动,亦不足虑也。说白了,先伐楚,一战定天下;先伐齐,两战定天下。其中利弊,望诸位权衡。”

    这一次,李信没有立刻反驳,对于王翦的话他还是应该认真思量思量的。殿中的寂静让秦国君臣面面相窥,似乎所有的人都清楚,王翦的意见无可挑剔。

    嬴政看了看低头沉思的李斯,心中微微一紧,嬴政的心中已经基本接受先楚后齐的决策,只是在最后时刻,听一听李斯的意见,之后便是方针的制定了。

    李斯一直站在离嬴政最远的那级台阶边上,他的周围空空荡荡,方圆两米空无一人,他似乎感受到嬴政的目光,开始了带有楚音的长篇大论。

    “王老将军所言,攻楚为先,毋庸置疑。”李斯侃侃而谈,“秦统一天下,志在是中国划一而治。然中国地大物博,南方则广袤难治。南方不治,中国难平。楚国幅员辽阔,分为淮水之南,长江之南,岭南之南,海天之南。层层南进,万里之遥也。故,先下楚国只好处,非但使弱国之望风,更在于有效的争取治理之先机。如此,灭齐之日,天下可定也!”

    这是一种意外而惊讶的感叹,身为楚国人,李斯的话要比任何人的语言更加具有说服力。毕竟,他对楚国的了解远甚于秦国群臣。但他提出的不是就楚论楚,而是关系天下方略的谋划,对于尚武善战的秦国将士,无意是一种新的视角剖析。

    “廷尉之言,未免夸大其词也!”李信又一次高高跃起,仿佛在他的心中只有王老将军的话能他信服,“楚国虽然地员辽阔,但风华富庶的地方终在江淮之间。楚国的民众、财富、军力、土地俱在江淮之间。所谓岭南,所谓南海,皆是荒僻不毛之地。我军只需强攻江淮之间,不日即可拿下都城郢都!”

    “够了——”嬴政终于终止了庙堂的争论,说白了,是终止了李信与众元老的针锋相对。

    “先楚后齐,不必再谈,众卿请言,伐楚需兵力几何?”

    李信随口而出:“二十万!”

    秦王转向李信:“如何进兵?”

    “李信来到地图前,用手指向图案中的山地说:“下楚只要,在于江淮之地。臣所言二十万军队,是决战主力。一路偏师淮南,绝楚国宗室逃亡之路;一路从巴蜀东下,攻彝陵。两路并进,势如破竹,一战可胜也!”

    “将军威武也!”嬴政发自内心的说到。

    与此同时,王翦与李斯皆沉默不语,他们思考的不是李信年少轻狂,作为过来人,他们当然明白李信立功心切,如今急功近利,难免会误国误民。但面对问题,究竟该如何解退?

    嬴政似乎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关心的问:“老将军有何意见?”

    王翦看了看李斯,见他低头沉思,便开口说话了:“楚非寻常大国,非做举国决战之心,不能轻言灭国之!”

    “但闻其详。”嬴政的脸开始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