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百五十四章

    宝悬个难以抉择的问题。不管作出什么决定,受害的狄卫祁是他们,南非陷入泥潭,远东蜘跑不下的局面使得英国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动。时局似乎一下子不再掌握在英国人手上,而上帝似乎也不太偏爱英吉利了。

    英国的官僚老爷们这才意识到了时局的严重,大新不但可能威胁到英国在亚洲的布局,更有可能会和德国联合起来,而德意志的表兄奥匈帝国似乎也想参合进去,反观英国这边,法国人虽然在普法战争之后有所恢复,但是元气大伤,整个欧洲大陆,已经没有制衡德国的力量。而俄国人最多也只是与奥匈对峙而已,在非洲,布尔人给英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种麻烦甚至比战争更为难受。

    英国必须找到制衡的力量,或者重新部署他们的计划,而且,基于欧洲事务更加紧迫,德国的威胁更加实质,英国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与大新的关系了,如果在远东真的有一个麻烦制造者存在,这令英国过于分心,而大新若真对印度采取行动。英国就不得不派出大量的兵力和舰队去维护万里之外的殖民地了。

    外交大臣隆米尔递交了大新国措辞强硬的宣言,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大感头痛,对远东的战争,他曾经的措辞也十分强硬,这位出身历史悠久的塞西尔家族,其先祖自伊丽幕白女王时期起便曾担任朝廷重臣。自然而然的,索尔兹伯里侯爵属于较为激进的保守派。

    他在甥年选为下院议员。蹦年,任印度事务大臣。思想保守,反对,颇年议会改革。随后进入迪斯累里内阁,再任印度事务大臣,几年之后改任外交大臣,出席拍林会议。迫使沙俄修改《圣斯特凡诺条约》,为此获得嘉德勋章。到了一九八五年索尔兹伯里第一次组阁,因在下院无牢固多数,很快倒台。一九八六年第二次组阁期间,对爱尔兰采取高压政策,反对格莱斯顿的爱尔兰自治政策;两年之后,他改革地方自治机关,设立由纳税人选出的郡务会议。在外交上,认为英国不需要结盟,保持光辉孤立,维持欧洲均势,重点放在掠夺殖民地上。在亚洲,夺取缅甸;在西非。征服尼日利亚,占领肯尼亚,进入乌干达;在南非,占领罗得西亚。

    这一次对大新的战争,索尔兹伯里侯爵曾大力支持,只是现在,精明的他立即意识到再不能奉行强硬政策了,大新,也不是好欺负的。更何况让英国去万里之外与遥远的大新对抗,实在有些愚不可及。是时候作出改变了。

    索尔兹伯里侯爵召见了美国大使。密谈了一个多钟头之后,美国大使离开。与此同时,德国人也紧迫的行动起来,世界的格局骤然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德国人再刻板,也明白一个全新的世界即将来临,在这个格局之下,德国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否则很可能落于下风。

    此时的德国工业水平已经超过英国。点国人在享受了普法战争的红利之后迅速崛起,立即成为了后发国家的榜样,与此同时,德国人同样有着奇大无比的压力,德国的工业制造能力逐渐扩大,容克地主出身的资本家为了追逐更大的利润,将资产投入到新的生产线去,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品不断的堆压,更为严重的是,他们至今为止还找不到一个可供倾销的殖民地。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这个局面再不改变,要嘛德国的工业止步不前或者倒退,甚真可能经历一次极为严重的危机,要嘛就是虎口夺食,从他的邻居口中夺取殖民地。

    这个计划十分冒险,可是德国人别无选择,它不像美国,美国虽然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但是多少还有英国表哥会帮衬一二,再加上土地广褒,又有南美作为后院,暂时对殖民地的需求并不急迫,更何况他们网刚把菲律宾、古巴纳入囊中,也没有急迫到德国的地步。

    而德国的土地并不大,人口也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硬着头皮试图挑战整个世界的格局。只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制定者并不容许他们这样做,作为既得利益者,怎么会容许有人改变它创建的规则,英德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逐渐走上了对抗。

    德国人在欧洲并没有多少朋友,除了奥匈之外,环顾四周,几乎没有任何可信赖的伙伴,他一直致力于拉拢盟友,以至于连奥斯曼帝国这个老朽的老大帝国,德国人也频频向他们抛出橄榄枝,而远东出现了一颗新星,对德国,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事儿。,一

    吴辰南巡的路线几乎是沿着铁路进行的,先从北京抵达山东,随后从山东抵达上海,在上海,祖界刚才取消,那些租界里的寓公和投机商人便坐不住了,洋人在租界工田;来的财产也不是小数,厂、地皮、医院。这些都是垛们小图的东西,洋人们急着要撤离,因此往往低价贱卖,一时间整个上海城便轰动起来,十万两白银的大工厂作价三万卖,三万的地皮卖一万,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那些混迹在上海的商人哪个是省油的灯,一个个争抢的不可开交。

    这事儿刚刚尘埃落定,吴辰抵达上海的消息便传了出来,上海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不少,行多人猜测吴辰的来意,又很是轰动了一阵子。

    在原英租界,吴辰走到渣打银行的原建筑,看着这座荒芜的银行大楼,对身边的盛宣怀笑道:“大新银行第一家分行便可以设在这里,这一次带你出来,就是想和你到处看看,山东、上海、将来还要去江南、广东,总行的事暂时由北京城里的人署理,开设分行是重中之重,你若是不来看看,将来许多业务就不好展开了。”

    盛宣怀显得风光得意,他这个大新银行行长上任伊始,便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外界认为这是大新创办的第一个银行,影响深远,而盛宣怀这个行长自然也成为了焦点,虽然他这个行长还只是挂职在户部,按官职也不过一个户部主事,可是影响力却不是别人能比的。

    初见吴辰时,吴辰先是对他一番恫吓,可谓是严厉之极,后来倒也不再这样的态度了,对他还是较为倚重的,这一次南巡,各部都拟出了随员的名单,户部是个大部,人数自然不少,不过尚书倒是没有将盛宣怀添进去,一来呢,户部尚书认为,盛宣怀从前得罪过皇上,让他跟着往南方跑,恐怕皇上面子上挂不住,二来银行这边框架已经弄起来了。作为发布纸币的信誉本金也已经备齐,纸钞也设计,银行要招募人员,可谓百废待兴,盛宣怀也走不开。

    可是吴辰看了随员的名单,竟然向当时的李鸿章问:“盛宣怀为什么不在?银行的杂务让徐润来处理。他盛宣怀是总行行长,正好陪着我一道去南方考察,在这北京城窝着算个什么事儿。”

    这件事流到了外头,盛宣怀一下子抖起来了,到了户部大堂,腰杆子都直了不少,想不到这位盛老哥竟得皇上垂青啊,不是说这家伙从前和皇上有嫌隙吗?还是李阁老一力举荐才谋到这个差事。

    部堂里议论纷纷,盛宣怀在北京城里的银行事务也办的快多了,从前一些规章的上的事儿总有几个不太乐意的,现在从前那些摆着臭面孔的人见到他都打招呼,官场说来说去也就是这么回事。

    这一路南下,高谨多次询问盛宣怀关于银行的事务,盛宣怀很卖力的回答,与吴辰相处久了,也发现这位不容亲近的人其实并没有传说中的凶恶,盛宣怀现在成了后头有条鞭子。前边挂着串萝卜的驴子,做起事来很卖力。

    盛宣怀笑道:“这是英国渣打银行甥年在上海成立第一间分行,当时在租界是一等一的大商行,谁看着不眼红,想不到如今却败落成这样

    吴辰点点头:“有盛就有衰。你方唱罢我才休,这皇帝还轮流做呢。谁能长盛不衰?”

    盛宣怀干笑着不敢接茬,吴辰的话说的总有点儿别扭,皇帝轮流做这种话从吴辰口中说出来也就罢了。若是他傻乎乎的点头称是就有点儿大逆不道之嫌了,柚移开话题:“皇上,英国人在通商口岸和租界留下了这么多产业,损失惨重,将来会不会报复?”

    吴辰笑了笑:“它还能怎么报复,大英帝国不是上帝,管不了旮旯角落里的事,他真要管,有这个心力吗?这事儿你不懂,我也懒得和你说。回行辕歇息吧,在这租界转了这么久,军队戒严的堵塞人行走过路总是不该。”

    其实吴辰这一次南巡除了视察。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向英国人作出一个坚决抵抗的姿态,英国人现在焦头烂额,如今正是比决心的时候。谁的决心大,对方就有更大让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