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百七十五章

    二泛头疼欲裂的醒来,连忙叫人取来了水,昨夜喝了个愕,现如今全身说不出的难受,他起来漱了口,擦了一把脸之后便问侍女:“皇后哪里去了?”

    侍女答道:“娘娘今日去了女子大学堂

    吴辰懊恼的拍拍脑袋,这才想起这位皇后今日被女子大学堂邀为了贵宾去主持什么典礼,张馨本就是女子学堂毕业的,自然不好拒绝。

    他穿上了衣服,道:“内阁呢,内阁今日送了奏疏上来吗?。高谨只能算是一个,甩手掌柜。小事大多由内阁处置,一些大事才递上奏疏来。至于国策方面的讨论,则是由朝议讨论,最后吴辰拍板,每天他按部就班的先问问内阁,大多数时候内阁是没有奏疏递上来的,若是有连内阁都难以决断的大事也只是极少的时候,吴辰倒也不怕内阁这些人捣鬼,不说他的威望,这军权可是牢牢控制在他手里的,这个才是他最后的保证。

    侍女道:“李阁老一早来了。皇上还在熟睡,因此不敢打扰,正在外殿候着

    “李阁老来了?。高谨显得有些吃惊。李鸿章这个内阁并不清闲。若不是大事,是绝不会亲自来的,他道:“我立即去见他

    李鸿章在外殿慢吞吞的喝着茶。这些年他又显得苍老了不少,这个阁老可不比从前的那个中堂轻松,大新的江山足有千万平方公里。人口数兆。每日发生的事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内阁要署理的公文实在太多,虽说眼下的内阁有近百人,其中包括他这个首辅,还有张寥为首的几个大臣,还有不少的行走。可也难得有什么空闲。

    忙是忙了些。不过心里头还之乐意的。这是一种成就感,从前他李鸿章被人称作东方俾斯麦,其实是大家捧他。而现在他是东方李鸿章,挂的是自己的招牌,掌握着东方第一强国的政务。从前他是力挽狂澜。现在是开拓进取。这字句差别似乎都不太大。可是心境却是千差万别。

    他慢吞吞的喝着茶,阖着眼坐着,难得享受这一点清闲,可是心里他也不轻松,思绪早已飘到了别处,正想着心事儿。

    “李阁老,好久不见,怎么,今日得闲进宫来了?”吴辰不知是什么时候到得,打断了李鸿章的思绪,李鸿章连忙行礼道:“皇上万岁。”

    “皇上,老臣有大事相告李鸿章苦笑道。

    吴辰点点头。若没有大事,李鸿章恐怕也不会有这闲情雅致进宫。他不动声色的道:“坐下说话

    李鸿章道:“最新传来的消息,印度发生了大饥荒,一个月之间便饿死了数百万人,英国殖民当局已经束手无策,因为害怕发生暴动,因此停止了粮食的出口,眼下朝鲜那边的粮食一时接济不上了,粮价也在上涨,皇上,此事不得不早做准备

    吴辰皱起眉头,事实上。这两年东南、西南一部也发生了灾害。程度并不比印度低,再加上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大新的短期内还是缺乏粮食的。因此这、一两年都是大量的向印度进口粮食,若是印度的粮食禁止出口,就很难度过难关了。

    “美国人那边购粮可行吗?。

    “恐怕不成,一来路途遥远,一船粮食的运费就是粮食本身的费用高出数倍数十倍,此外美国的余粮并不多,眼下朝廷劝农也有了点效果,可是要增产还需时日,至少要两年时间。粮食或可满足当下的需要

    吴辰道:“英国人那边可有交涉。他们是怎么说的

    “他们表示遗憾,印度现在每天饿死的人成以万计,许多土著已经不满了,在北部。已经发生了数起起义,再加上俄国人对阿富汗的进攻。外有强敌,内生事端,英国人害怕会爆发更大的起义,让俄国人有机可趁

    吴辰道:“再交涉交涉。看看能不能从缅甸、泰国等地征购粮食,日本那边也可以调一批来,想尽一切办法。尽量要稳住。还有,那些粮商也耍监控起来。暗地里来,不许他们哄抬粮价,谁敢发这个财”。吴辰冷笑一声:“格杀勿论

    李鸿章点头道:“这些事内阁已经商量出条陈了,只是粮食还有缺口,这些事只是治标,却治不得本,我和几个内阁大臣打算联名奏请皇上准许扶植农桑,譬如兴建水利,兴办化肥工厂,对那些行业给予适当的补助,皇上以为如何?”吴辰点头道:“这是个办法,要未雨绸缪嘛,你们先写出条陈。到时候我会批准,没有工业倒还能活下去,可是没有粮食恐怕就是大事了,辽东那边的移民还不够多,可拿出点措施来迁徙一些人过去,开垦辟荒都要做,实在不行,再看看有什么办法

    李鸿章道:“眼下最重要的是工人的薪水高了些,而种粮的农户青壮都往城里跑,村舍里妇孺占了;忱,汉有劳力譬如泣两年,吊然朝使兴农批拟下开荆别,可是粮食却还是有所减产,这与南方有些关系。但是根本还是工厂占用了过多的劳力,此事若不解决,假以时日,恐怕积重难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