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百八十九章:全面战争

    甘地同意了寇松的条件。在他看来,寇松已经作出了很大的让步,而一旦惹起了英国人的怒火,恐怕事情就不好办了。

    随后,绝食行动结束,德里城又恢复了平静,而英国人也松了口气。

    寇松接下来已经开始颇为轻松了,根据英军的估计,俄国人要想攻下这座城市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这两个月足够时局翻盘了,现在,他只需要等待,等待新军正式进入中亚和印度地区,虽然这个结果是牺牲了英国的利益而换取的,不过凡事应该往好的方面想,寇松就是如此。

    在北京城里,一场会议正在召开,吴辰已经决心干涉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欧洲战场已经完结,俄国人看似强大。但是也不过是外强中干,只要新军加入这场战争,整个德俄联盟迅速会成为强弩之末。

    战争也应该结束了。吴辰望着众人,这些人有文职大臣,有军团的司令,还有为数不少的参谋部官员,这些人有的和他在朝鲜共过患难,有的和他在越南打过仗,有的在辽东为他立下赫赫战功,有的在南圻为他经营建设,现如今,他们已经成了方方面面的大员,不管如何,大家的利益都是连在一起的,而现在,作出决定的时候到了。

    吴辰沉默了很久,才道:“我已和英国人缔结了秘密条约,新国将全面进入战争,此次战争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一年才能结束,诸位可有什么意见。”

    自然没有人有意见,相对于这个纷乱的世界,新国已经承平的太久了,将军们渴望功勋,官员们亦觉得枯燥,士兵们有太多的精力需要发泄,商人们需要战争来刺激他们的订单。所有的人都可以得到利益,当然,对于工人和农民来说或许往后的日子会艰难一点点,甚至可能会发生些许的物资短缺,不过关于这一点,报纸是可以解决的。

    要嘛不打,要嘛就来一次大的,一次定乾坤,这就是吴辰的想法,恐怕也是大多数人的心愿。

    终于来了,这里的大多数人已经等待的太久,新国以战争起家,与法国人打,与日本人打,与俄国人打,与英法联军打,突然之间,似乎一下子没有了对手,确实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而如今,新国趁着欧洲战争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并且缔造了世界第一大陆军,还拥有一支足以防卫的海军,现在,该是做点什么事的时候了。

    吴辰道:“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一个星期之后,战争就可爆发,诸位,各自做准备吧。”

    准备工作其实非常充分,报纸早已对俄国抱有敌意,而很快,各种与俄国摩擦的新闻更是占据了头条,边防摩擦,侨民纷争,国家争端,俄国占领印度之后对新国的不利局面,民族主义的宣传开始愈演愈烈,而随后,新国开始向俄国提出抗议,要求俄国人必须毫不犹豫的撤除东巴基斯坦以及印度地区,否则新国将采取行动,俄国在印度的军事行动已经严重的威胁了新国的安全,如果俄国不立即撤除该区域,一切后果由俄方承担。

    俄国人不予理会,新国提出的条件几乎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再加把劲,俄国人就可以得到他梦寐以求的东西,怎么可能轻易的放弃到嘴的美食。

    接下来的几天来,新国几次召见了俄国的公使,发出最后通牒。

    这个时候。俄国人才警惕起来,这实在太不寻常了,虽然新国曾多次威胁过俄国,但是措辞从来没有这次这么严厉过,两国虽然宣战,但是大家心照不宣,努力的维持着事态的平缓,就算是边界发生冲突,两国也都非常默契的低调处理,尽量将事态的影响压至最低。

    可是现在,新国居然发出了最后通牒,最后通牒就意味着接近战争只剩下一步之遥,俄国人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好日子结束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俄国人也是不会同意新国的条件的,这是俄国距离伟大帝国最近的一次机会,拜占庭的荣光,沙皇的荣耀,东正教的福音,伟大帝国即将诞生,所有的赌注都已经压在了印度,俄国应该成为一个不同凡响的帝国。它不应该偏居于远东和东欧,它的目标是整个世界,它的陆地面积应该延伸到中亚,延伸到印度去,它应该面向大洋,而不只是黑海的几个出海口,世界上所有的事务都必须有它的参与,一个地区性的大国怎么可能满足它呢,它应该举世无双才对。

    为了这个目标,几代俄国人为此而努力,它们遇到了很多的对手。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封锁了它的西进之路,取而代之的是英国人勒令它不许染指巴尔干,法国人入侵它,德国人也曾一度的防备它,一个个崛起的帝国在对它说,不要试图拥有你的实力不相匹配的妄想,回到原来的地方去,否则等待你的将是灾难。

    它们说到做到,拿破仑东侵,克里米亚战争,德国对东欧的干涉,这些战争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不管怎么说,都在削弱着俄国的国力,整个俄国的历史几乎可以概括为西进和南进的历史,而每一次,当他的触手伸出来,便会有人将其斩断,冥冥中一个声音在说,滚回你该去的地方,不要试图染指这里。

    一次次的希望最后以失望告终,而现在,这个梦想已经触手可及,怎么可能放弃呢,来吧,就算是新国人征服了西伯利亚,就算打败了沙皇的大军,俄国也已经做好了决一死战的打算。

    更大规模的征召令已经下达,俄国人习惯了铤而走险,就算再行险一次又何妨。

    俄国公使在最后一次新国下达通牒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说不。

    “俄国绝对不会放弃对印度地区的合理要求,如果新军要开战,那么就开战好了。”随即,这个公使离开了北京,他明白,最后的斡旋已经结束。现在该用拳头来说话了,既然如此,那么还有什么可犹豫的,要打,就打吧。

    俄国国内一片沸腾,生死之战的时候到了,沙皇下令所有二十岁到四十岁的男人除有必要工作或者带有伤残之人除外,必须全部到本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报道,所有人,没有任何的理由,不需要任何的借口,必须执行,否则,将以叛国罪论处。

    随后,下一道命令是,所有的妇女以及年满十周岁,而未满二十岁的少年,都必须加入工厂做工,处宗教人士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