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34、世事难料

    明国使臣的到来,使宫里各个尚宫之间的矛盾有了缓和的时机,使臣一行人住进了在太平馆,最高使节是明国的礼部尚书秦大人,此行就是为了代表明国商议册封朝鲜王上嫡长子为世子的事情。

    明国使臣是由左相大人接待的,左相主要掌管的是户部与礼部的事务,吩咐御膳厨房的最高尚宫派遣人手去太平馆,在明国使臣留居朝鲜的时候照料明国使臣的饮食。

    韩爱钟考虑了许久,决定派崔成琴和今英,令路去太平馆负责明国使臣的日常饮食,等明国使臣离开朝鲜后,她就可以借机恢复崔成琴正四品上赞尚宫的职位了。

    接到调令,今英原本以为崔成琴会不高兴,但崔成琴仅仅是简单的收拾了一些衣物就带着今英和令路去了太平馆。

    刚到太平馆的烧厨房,内医院的医官就派人嘱咐,尚书大人及他的随从官员大都有些水土不服,要烧厨房准备一些清淡的饮食。放弃了山珍海味的准备,崔成琴动手做了一个百合炒西芹,苦瓜豆芽豆腐汤,鲍鱼内脏粥,这些菜都是对水土不服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泄泻有很好的疗效的。

    菜端上了使臣的桌子,秦尚书看着简单的几个菜式冷笑一声,“你们朝鲜待客方式一次不如一次,本来做的东西就难吃,现在又给我吃这些,难道你们就是这样招待远道而来的使臣的吗?”

    说完推桌起身长袖一摆就离开了,这可难为到崔成琴,使臣来访朝鲜的目的她很清楚,如果因为小小的饮食得罪使臣,让使臣很不高兴,后过非常严重,不是她一个小小的御膳厨房尚宫可以担待的。

    想了想,崔成琴还是决定把那些珍贵的材料重新准备好,先顺着使臣的口味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使臣的病痛,有内医院的医官在那里,想必很快就会好转。

    把上次御膳竞赛时做过的脆皮乳鸽,砂锅三味重新做了一遍,在加上一个百鸟朝凤,一个竹笋鲈鱼汤和陈皮野兔肉,主食是荷叶膳粥。食材极为奢侈,做功十分讲究,令路看的咋舌,今英觉得有些过了,又不好说什么,自从韩爱钟成为御膳厨房最高尚宫后,崔成琴就没有和今英说过她内心的想法了,平日里话也少了许多,今英也不知道她现在想的是什么。

    秦尚书这次看到崔成琴她们呈上来的菜,还算满意的点点头,对崔成琴的表情和蔼多了,对竹笋鲈鱼汤甚是喜爱,叫崔成琴下一次同样呈上这碗汤。

    看使臣吃的满意,崔成琴高兴的叫崔判述多运送一些珍贵的食材来太平馆,每天变着花样的为使臣呈上膳食,只要使臣高兴就好了。她打算等使臣一走,凭此重新夺回最高尚宫的位子。

    “今英,有件事哥哥不让我告诉你,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告诉你一声。”得到崔判述传进宫里的消息,崔成琴拿着信考虑了半天,把今英叫到了在太平馆的临时住所里。

    “哦,是什么事?”今英疑惑的问着崔成琴,从她手里接过崔判述的信。

    吾妹亲启:

    今接到明国传来的消息,弟崔秀民所在之地区,疫病横生,内侄景元恐染疫病,难以保全。此事先勿告于今英,恐其担心,待明国使臣返明后,再述详情。

    崔判述字

    “怎么会这个样子?不是告诉他们用杜松来防止疫病吗,怎么还会感染?”今英放下信,她的弟弟,记忆有些模糊,见过面的次数一只手就可以数出来,虽然不亲近,但毕竟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咋听到这个消息,今英很难相信,她明明说过防止疫病的方法啊。

    “我也没有想到这次明国的疫病会传播的这么快,一般使臣出访朝鲜,十天半个月就会返回,可这次已经过了十几天了,都不见明国使臣与王上商议好册封世子的事情,看来明国的疫情十分严重,使臣也想在朝鲜多待几天,等疫情好转再离开。”崔成琴惆怅的说,崔秀民,是她最小的弟弟,她是家中的老二,本来还有一个三弟的,可是一场风寒就夺走了三弟的性命,秀民是她和哥哥最后的兄弟了。今英被崔家送进了宫里,弟媳本就不愿,好在后来有了景元,才渐渐放宽了心思。早些年他们一家去了明国,为崔家在明国的发展奠定基础,没想到现在景元会出事,真是世事难料啊。

    “娘娘,如果我想去明国,有什么办法吗?”今英定定的望着崔成琴,眼里已然下定决心。

    “你疯了,宫女一旦进了宫,一辈子都是王上的女人,连出宫一趟都必须领取腰牌,你想去明国,有这个想法你真是疯了。”崔成琴瞪大了眼睛,如果不是今英表情语气一切都正常,她会以为今英是疯了,从宫女进宫成为宫女的那一天起,就一辈子都是王上的女人,只有老了或是生病才能出宫,这些从小宫女进宫的第一天就有教导,今英有去明国这个念头,真是脑筋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