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49、良医所

    娄心语很快就把今英的决定告诉了宁王朱宸濠,朱宸濠听了后自得的一笑,对娄心语又是一番软声细语好生安慰,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娄心语去办了,选还日子,派人制作喜服,安排纳妾事宜。

    明朝,每个亲王府都设有良医所,内有医吏两名,转为王府及其门下官吏看诊。吏医是太医院医士的候补,吏目必经三年大考一次,方才准许其补上医士的空缺,大考成绩最好的,为第一等,受命收充为医士,第二等收充为医生,各食粮当差,至于三等四等者,仍发回原籍当差,且永不收考。学医的白丁或子弟,经过太医院医士医生出题大考,按照季度考试,每次考试结果会呈交礼部,经考授,观看其医术有无进益,如无进益,施加惩处,医术精进者,上调升奉。天下府州县,凡是是医士,可以担任医官的,都是由礼部送到太医院考核,上着留于宫廷太医院内,中者送到吏部选用,下者发放会原籍为民。

    宁王府的良医所就设在宁王府外不出五里远之地,今英在娄心语定下日子后,活动的范围也变得广阔起来,可以出门,但是必有宁王侍卫长歌跟随其后。一日,今英从烟罗那里得知宁王府司药局内有一位医术出众的医吏,今英一时好奇,问了那位医吏的名字,得知那名医吏姓李,名言闻。由不得今英感叹,原来备受后人推崇的神医李时珍的父亲曾经是宁王朱宸濠府中的医吏,想到自己当初对秦尚书捏造的明国高人,今英不禁有想要见上李言闻一面的想法。

    有烟罗传达今英的意愿,很快宁王侍卫长歌便带今英出了宁王府,短短五里路,却让今英有了重见天日的感觉,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潮,做生意的小贩,各色的喊叫声,混杂的气味,一切都让今英感到新奇。

    到了良医所,今英直接找到李言闻,长歌站在一旁。此时的李言闻已年过半百,绪得一把山羊胡须,身着一夕灰衣长衫,沉稳的站在今英面前,神情自如,既没有因为今英是宁王的人而态度谄媚,也没有因为今英是一届女流而目露轻视。

    “侍卫大人,我想和这位先生单独安静的,谈一下有关医术方面的东西,可以吗?”今英客气的对长歌说道。

    长歌看了今英一眼,有打量了李言闻半响,就在今英以为他不同意的时候,长歌开口了,“不用叫我大人,叫我的名字即可。”

    长歌说完就走了出去,屋里只剩下今英与李言闻二人。

    “先生可是姓李名言闻,字子郁,号月池,家在邑中(今湖北蕲春),且有一子名时珍?”

    李言闻闻言神色一动,他确有一子名时珍,但是他得子不满一年,这个女子又是从何得知的?心下暗动,李言闻轻轻捏抚胡须,“敢问姑娘是如何得知?”

    “先生请坐。”今英让李言闻坐下后,自己坐在一旁,“先生可知我是何人?”

    李言闻细细的观看今英,“李某确未见过姑娘,但观姑娘面相,颧骨微耸,肤色白洁,似是外邦之人,新近有外邦朝鲜医女前往我国,李某妄言,姑娘可是来自朝鲜?”

    今英淡淡的一笑,“先生眼力果然厉害,那先生可知我是从何得知先生之事的?”

    “知道姑娘来处,李某自是猜到姑娘是从何得知李某姓名,只是有一点李某不明白,姑娘是如何知道在下的字号,新近得子名时珍?”

    果然,今英明了的点点头,她实在是记不清李时珍的生卒年月,只知道他曾今在嘉靖年间担任太医院院判,没想到此时李时珍还只是一个婴孩。“没想到先生还记得金尚宫,她是我的老师,对先生当初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今英在此替老师多谢李先生的救命之恩。”

    今英起身向李言闻行礼一个朝鲜宫廷的大礼,李言闻不待她行完礼就把今英虚扶了起来,两人从新在椅子上坐下。

    “济世救人是大夫的本职,不足姑娘挂记于心。”

    “今英此番前来,一是想带先师答谢先生当时的救命之恩,二是知道先生医术高超,今英不才,想与先生讨教一二。”

    接下来今英就明国的疫病,与李言闻展开了医术上的探讨,初,李言闻不甚在意,但是随着今英问题的深入,李言闻正色倾听,不时对今英阐述自己的见地,一番探讨下来,两人都获益匪浅。在太医院的那段时日,虽然也与太医院内的院士院判多有交流,只是他们言语之间多有保留,几次下来今英也失去了兴趣。

    临走,李言闻将自己不曾告于外人的医疗手札《四诊法》送于今英,以谢今英的解惑。经过众多医术上的交流,两人之间升起了一股亦师亦友的情谊,今英表明自己还会再来良医所与他探讨,这才结束了一天的交流,从屋内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