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古代

    第二十四回

    上回说到,【范大难中遇救星治病救人唐奶奶】。这回说的是【吃斋念佛做好事唐家二老撞胎生】。

    话说这个唐奶奶老家本也是苏北里下河地区人氏。其祖上也以种田为生。虽说这苏北里下河地区,总体经济不如苏南发达,但也是有穷有富的。这唐奶奶的祖上,在苏北里下河地区老家算个中等家庭。以上说到,这苏北里下河地区的贫穷家庭,因为家里土地少,不够养活全家,到了麦种下地之后,很多人家就把门窗用土坯封好,全家人到江南为人家罱泥。而比较富裕的人家,土地比较多,衣食无忧,一般就在家里管理农田,不想再出去吃辛受苦了。这中等家庭的人家,如果出去罱泥,觉得苦了点。在家闲着,又不甘心。所以这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中等家庭的人家,在农闲时刻,一般都是出去做小生意。

    却说唐奶奶的上辈祖先,每到冬天农闲季节,就将苏北里下河地区的荸荠贩到江南,然后再将江南的粮食贩到苏北里下河,从中赚些差价。原来,这苏北里下河地区,是个长江下游的冲击平原,地势很低,只有海拔几米。在中国古代,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可耕种的农田中,大约百分之三四十是旱地。这些旱地,就像现在一样,一年种两茬。每年霜降左右种麦,第二年端午左右收麦。然后栽秧,中秋左右收稻。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另外的百分之六七十的土地倒是‘沤田’。什么叫‘沤田’?所谓‘沤田’,就是常年泡在水里的田,现在是一点‘沤田’也没有了。这些‘沤田’,每年都是不种麦的,只能种一季稻谷,所以,那时的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农业产量是很低的。这样一来,一些人家,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稻谷收获之后,就在‘沤田’里栽些荸荠。而当时,江南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江南因为气温高,庄稼吸收的太阳能多,积温快而多,庄稼长得快,成熟得早。所以,江南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一年种三茬庄稼的。即每年种一茬麦,种两茬稻谷的。所以江南的粮食就多,生活就比较富裕。因为当时苏北里下河地区的荸荠多,而江南的粮食多,所以就有人做这种荸荠换粮食的生意。唐奶奶的祖上,也是做这个生意的。

    话说这唐奶奶的祖上,经过多年地辛苦,这唐家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因为在中国古代,没有万恶的户口制度,人们是可以自由迁徙的。这唐家的祖上就从苏北里下河地区搬到了江南无锡来安家。因为唐家是靠荸荠换粮食起家的,对这一行比较熟悉,就索性在无锡开了个粮食行。到了唐奶奶的奶奶这一辈,唐家粮食行在无锡已经小有名气了。

    却说唐奶奶的奶奶,就是这唐老太太,是个天生的信佛善良之人。这唐家,专门有个供佛之处。这唐老太太每天都要烧香磕头,而且口中念那‘烧香偈子’。【偈,音JI,第四声,即用吟唱的方法誦念经文。】唐老太太早上烧香之时,口中必定念唱道:“早上烧香佛在前,漱口念经心虔诚。一心向佛无挂碍,满堂菩萨受香烟。南无阿弥陀佛!”到了中午烧香之时,这唐老太太又必定念唱道:“中午烧香正中阳,一修公婆二修娘。三修金银和财宝,四修儿女福寿长。五修夫妻同到老,六修满屋万担粮。七修商铺生意好,八修全家都安康。九修丗上无苦人,十修国家永兴旺。南无阿弥陀佛!”到了晚上烧香之时,这唐老太太又必定念唱道:“晚上烧香佛归家,香炉里面洒金花。好运总顾修行人,灾难不落善人家。南无阿弥陀佛!”这唐老太太不仅在家烧香念佛,但凡走过桥梁,还要念唱‘桥头偈子’。只见那唐老太太双手合十,缓步而行,口中念唱道:“上桥头,念桥经,桥公桥母笑吟吟。两边栽的垂杨柳,中间走的修行人。上桥头,下桥关,桥南有座观音山。山上有座观音庙,善男信女敬香烟。南无阿弥陀佛!”

    这唐老太太一辈子不仅敬佛虔诚,好事也做了若干若干。但凡有要饭的上门,那唐老太太总是吩咐下人,让要饭的吃得饱饱的,各种小菜,还要夹上一些。左邻右舍家中临时有困难的,无论是缺粮还是缺钱,只要开口,没有不帮助的。却说有一年夏天,有个农户到唐老太太家卖粮。卖完粮之后,那农户又抬了几百斤菜籽,到油坊去换菜油。中国古代没有什么塑料壶之类的容器,都是用缸存放油的。大部分的情况下,每年只在夏收时换一次油,然后吃一年,这都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的原因所致。只见那农户夫妻两个,抬了油缸从码头上往船上跨。那时的河边码头,大都是砖头铺的。那砖头缝中,由于常年有水气,总是长有青苔的。这夫妻两个抬了油缸,这油缸又重又滑,脚下青苔又滑。一不小心,‘砰’地一声,一缸油连同那油缸,打个粉碎。一年的收成,转眼间化为乌有。那男的急得跳脚,那女的哭得呼天抢地。唐老太太一见,慌忙走上前去,说道:“莫哭莫哭,都怪我家伙计不好,没有把码头清理干净,这缸和油都算我家的。”唐老太太说着,立即吩咐下人去油坊抬了一缸油,送到那农户的船上。这夫妻两个坚决不肯收,怎奈唐老太太的吩咐,下人不敢违背,非要丢下那油缸和油不可。那夫妻两个千恩万谢,口称‘活菩萨再世’。左邻右舍,众位客户,无不称贊唐老太太心地善良。

    却说这唐老太爷活了八十八岁,寿终正寝,驾鹤仙去。唐老太爷去丗这一天,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要将这空棺材抬到主屋中,放在堂屋的东侧,然后将这棺材盖板反过来,上面铺上白色的床单,再将唐老太爷的遗体停放在棺材盖板上,这叫‘上停床’。却说这唐老太爷‘上停床’之后,这唐老太太也不哭泣,自己穿了好的寿衣,走到唐老太爷的遗体旁边,轻声说道:“老头子嗻,你我夫妻一场,恩爱无比。你今日去了佛国,为妻的也跟你去也。”说着,自己拿了个小凳,爬上棺材,头靠头地躺在唐老太爷的旁边。众人只当唐老太太伤心过度,年纪又大,或许犯糊涂了,也就没有勉强去阻止她。那知过了一会儿,有那不放心的人,走过去看看唐老太太,这唐老太太真是没了气息。这一年,唐老太太也是八十八岁,与唐老太爷同庚。众人惊叹不已,都说唐老太太修行到家了,竟然要生就生,想死就死,不是凡人了。

    话说唐老太爷和唐老太太双双归天之后,唐家后人大操大办,请了和尚放阎口。由于唐家属于富户,经济条件比较好。再加上唐老太太在丗时,众人多受她的恩惠,都来吊唁。那个打了油缸的农村夫妇,特地赶了几十里的路,也了吊唁。那时候,一般人家放阎口,就是五个和尚。那面朝南的,一个主要的和尚坐台,两边各有两个和尚,一共五个和尚共同念经超度。而唐家是放的‘三大师’的阎口。所谓‘三大师’,即坐台的是三个和尚,两边各有五个和尚,共十三个和尚念经超度。那场面之大,真乃空前绝后。

    却说这古代人的寿命是比较短的。正常情况下,也就是四五十岁,所谓‘人过七十古来稀’。这唐家两位老人,都过了八十八岁。这在古代是很稀奇的,叫作‘喜寿’。再加上唐老太太离奇而去,更是披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唐家,还是左邻右舍,都不当做个丧事,而当个喜事来办了。到了这种丧事变喜事的境界,当时有一个风俗习惯,不管是来吊唁吃饭的,还是来看西洋景的,都要拿个碗走的。据说,这碗是有仙气的。特别是小孩子,用这种喜碗吃饭,肯定要健康长寿的。当时,唐家这样的喜碗,足足被拿了上万只。

    在这中国古代,长江下游的两岸地区,人过世以后,后人纪念先人,每逢七天举行一次纪念活动,谓之‘烧七’。到了‘六七’这一天,是个大的纪念日,又要放‘阎口’的。话说到了唐老太爷和唐老太太‘六七’的前几日,这唐家正准备‘六七’的佛事,忽然大门前来了两个人。那两个人问道:“这家是否唐家?”那门人答道:“是也。请问客官何来?”那两位客人说道:“请主人说话。”唐家后人请二位客人进屋面谈。二位客人问道:“请问唐老板,某月某日,你家是否有老人归天?”唐家后人道:“正是。说来这个事情还蛮稀奇的。我父亲于某月某日‘午时上三刻’去丗,我母亲自己穿了寿衣,自己躺倒父亲身边,于‘午时下三刻’去丗。不知二位有何指教?”

    二人惊呼道:“是了是了。”唐家后人问道:“所惊何事?”那客人道:“我姓赵,他姓钱。我们都是江西南昌人氏。我在南昌城东开钱庄,他在南昌城西开布庄。某月某日‘午时上三刻’,我家妇人生得一子。‘午时下三刻’,他家妇人生得一女。叫你想不到的是,这两个孩子落地之后,个个都在说话。他们惊呼道:‘我的手足怎么这么小啊!我的手足怎么这么小啊!’把个众人吓得魂不附体。有那胆大的问道:‘你是哪里人氏,姓甚名谁?’那男小孩说道:‘我本江苏无锡东郊人氏,姓唐,单名一个炤字。家有儿女七个,乃五男二女是也。我本是开粮食行的。不知怎的,我的手足怎么变得这么小了,而今又身处何地?’这边的稀奇事情还没有结束,忽又传来,那南昌西门的钱家又生了一个一落地就会说话的女婴。那女婴说道:‘我娘家姓韩,婆家姓唐,本人唐韩氏也。本人乃江苏无锡东郊人氏,家有粮行一个。我夫唐炤,我有五男二女,长子单名一个堦字。不知怎的,我的手足怎么这么小的,现又身在何处?’这等稀奇的事情,惊动了整个南昌城,都说这是‘撞胎生’。这唐家二老,在丗时,肯定是修行念佛,善事常为,归天之后,不要过那恶狗山、奈何桥,直接投胎为人了。这等稀奇的事情,哪个听说过,更没有人见过,真是难以想象。今日我们二人千里迢迢前来,一是核实核实,是否确有其事。二是如果确有其事,就通知你们,你家二老已投胎为人,不必再做佛事。”

    这二位老板所说的‘撞胎生’,说的是‘为人在丗吃斋念佛做好事,菩萨知道了,就免了这个人到阴间受苦。这边刚刚断气,那边就投胎为人了’。却说这赵钱二位老板的话,把个唐家后人听得两眼圆瞪,云里雾里,呆如木鸡,不知所措。这唐家长子道:“本人正是唐家长子唐堦是也。不知二位所说是否属实?”那赵钱二位老板道:“我们二人,千里迢迢而来,这等大事,岂敢枉言!”

    话说这唐家二老‘撞胎生’的事情,在无锡城里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稀奇事。人人都说,人生在丗都要吃斋念佛做好事,菩萨是有眼睛的,好人是有好报的。根据当时的风俗习惯,约了和尚是不作兴退的。那唐家后人就决定,和尚照样放阎口,只是对象改为纪念上上辈的祖先。另外请戏班子唱戏,庆祝唐家二老‘撞胎重生’。热热闹闹,不在话下。

    再说这唐奶奶,从小在唐老太太的熏陶之下,也成了一个修行念佛的大善人。特别是唐老太爷和唐老太太‘撞胎重生’的事情,对于唐奶奶来说,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情,印象无比的深刻。但是,这唐奶奶作为上了年纪的人,经历的事情颇多,对她的影响也很大。要问这唐奶奶还遇到过哪些离奇的事情。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9.10发】

    m2.yqxs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