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90.第90章

    在十六阿哥胤禄眼里,石咏是负责大修西华门非常合适的人选。他虽然年轻,可是身上已经有了个从六品的官职,有足够的权威号令管理手下的工匠。此外,石咏跟着王乐水主事,与造办处上上下下都打过交道,广储司等其他几个司的人也认识了不少,有益于大修的时候与其他司处沟通协调。

最紧要的是,这小子做事透着责任感,是那种一旦接下了事儿,就一定要把事情彻底做好的人。

不过,在胤禄看来,石咏是个管事,不必亲自动手做那些修缮的活计,只要盯着就行。

然而在石咏自己眼中,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他不懂古建,也不懂与之相关的修复工艺,他并不认同胤禄的看法,他认为主管大修的人必须对整个建筑有充分的了解,做到胸中自有沟壑,才能总领全局。

因此听说胤禄要将整件差事交给自己以后,石咏整个人都处在战战兢兢的状态下,到处寻找搜罗和西华门有关的文档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石咏竟真的在内务府营造司的档案里翻到了西华门前几次大修与小修的修缮记录。

“傅云生……”

石咏念着上一任主持修缮的营造司司官的名字,心里一股子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位傅云生,从康熙十二年就开始主持西华门的修缮,经过一次大修以及若干次修修补补。这名司官将每次大小修的过程都详详细细地记录在案,石咏从头至尾读过,悄悄舒了一口气,心想总算有章可循了。

等到从圆明园调上来的两名工匠赶到石咏这里报道,石咏与他们一一谈过,心里更加有底:那两位对建筑构造都非常熟悉,说起重檐庑殿顶的构造头头是道,连西华门门楼上多少根梁多少根椽也大致说得出来,石咏登时放了心:总算有技术顾问了。

按照十六阿哥算的好日子,石咏带着他手下的工匠们,当真在这“黄道吉日”的吉时举行了“开工典礼”,其实是一种祭祀,和以前人家自己盖房子上梁时的典仪差不多,都拜了香案供桌和神主位,石咏带着手下们,向据说是工匠之神的鲁班神位拜祭,求祖师爷保佑,能让这次修缮工程整个儿都顺顺利利的。

接下来,工匠们取过长梯,将梯子支在西华门的主梁上,然后恭请石咏一人爬上去,将主梁上一只“宝匣”抱下来,这是仪式的固定程序之一。

寻常人家主梁上的“宝匣”,一般都装着自家的“镇宅之宝”。因此石咏很是好奇,想知道这宝匣里面装的是什么“宝贝”。

等到他将宝匣抱下来,小心翼翼地打开,却又忍不住发笑:只见匣子里面满满的盛着一匣……铜钱。

原来西华门的“镇门之宝”乃是铜钱啊,石咏忍不住想象——这可能是一座自带貔貅体质的宫门。

“石大人,您……您身上带了铜钱么?最好是今年铸的。”

旁边一名叫做吕百年的工匠问石咏。

石咏突然反应过来:原来这城门每次大修小修,都要将修葺时候市面流通的制钱放进这“宝匣”,这也是一个变相的记录,记录了这座宫门经历过的各此大修小修。

他忍不住起了好奇心,伸手在宝匣里拨了拨,见里面几十枚制钱,都保存得极其完好。石咏在里面找了找,果然找到了一枚永乐时的制钱——西华门就建于永乐年间,距石咏所处的年代,大约三百来年。

石咏摸了摸自己的荷包,取出一枚造币局新制没多久的“罗汉钱”,这枚罗汉钱是专为贺康熙甲子万寿所铸的,铸币时多加了锌的成分,所以铜钱看起来金灿灿的,十分光鲜。

“当”的一声,石咏将荷包里那枚罗汉钱掷入宝匣,算是也在这座宫门的历史上留下了小小的一笔,然后便将匣子一合,自己抱着宝匣,由工匠们扶着梯子,他自己则一步步地沿着梯子攀至主梁处,将宝匣往主梁上一放。

将宝匣放下的那一刻,石咏的身体一震,扶着梯子在主梁旁边停留了一会儿,吕百年等人等了一会儿,忍不住在底下问:“石大人,您没事吧!”

石咏摇摇头,“嗯”了一声,又盯着宝匣看了一会儿,慢慢扶着梯子一步一步走下来。

适才他将宝匣放在主梁上的那一瞬间,耳边冒出一个声音:“你又来啦!”

石咏:……

“咦,不对,不是你!”

石咏:这大概是……认错人了?

“哟,俺明白了,又是十几年过去了,修西华门的人,已经不再是傅云生,这是又换人喽!”

这声音刚响起的时候,石咏还没什么感觉,可是随着这个声音说话越说越多,越来越饶舌,石咏只觉得整个脑壳儿上方都是嗡嗡嗡的声响,震得他有点儿头晕。

反观底下扶着梯子的工匠们,此刻正一脸担忧地仰头望着石咏,压根儿没听见什么异响。

石咏赶紧扶着梯子爬下来,心里说不上是紧张还是激动,竟在砰砰直跳——他这才反应过来,刚才那个声音难道是:西华门?

他这还没动手开始大修呢,竟已经听见了西华门的心声?

石咏又抬起头,看了一眼他刚才放上去的宝盒,知道这一切恐怕和那只宝匣有点儿关系,他将一枚“罗汉钱”放进盒子里去,便是和这座宫门建立了某种联系,因此他能够听见西华门的声音。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得,看起来你也不像是个会聊天的人!”石咏的双脚一旦落上地面,那声音又从他背后冒了出来,“俺先去睡会儿,咱们回头再说哈!”

石咏来到这个时空之后,见识过不少匪夷所思的奇事,可这会儿毫无防备,登时被这一声吓住了,满脊背都是冷汗,一脸苍白地转过来望着背后,只见背后是一道平平无奇的粉墙。

其余工匠见了石咏的样子,心里都嘀咕:这位,小石大人……不会是撞了邪吧!

石咏却很快恢复了镇定,走过去摸了摸背后那座粉墙,朗声说:“你们谁记一下,这墙面也不行了,得重新粉一遍!”

看来,他得找个机会和这西华门约法三章,找个合适的地点,定时定点交流才好啊。

“开工”仪式完成之后,石咏便带着工匠们开始检视西华门的情况。

早先十六阿哥胤禄曾经提过,西华门门楼上有一根副梁已经彻底朽坏。他们很快就找到了那根烂梁,除了这根肉眼可见朽烂的副梁以外,很快其他隐患也被一一发现。

有一根副梁,外面看着完好,可是内里已经朽坏成齑粉,石咏他们拿一根钢钎去戳,随手戳下去就是一个洞,木屑簌簌地从洞里掉出来,将所有的工匠都给吓住了。

石咏异常头疼,关心起主梁来:若主梁也是这样的问题,那他们这次大修,岂不是得干脆将西华门的门楼拆了重新盖?

幸运的是,他们仔细检查主梁之后得出结论:主梁没什么大事儿,只有几处较小的裂纹,回头用大铁钉打在裂纹两侧固定住就行。

“好了,上午的事儿就先做到这儿,大家先去吃饭!”石咏记起十六阿哥的“御下之道”,当即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吃饱了下午才能好好办差!”

几名工匠都不曾在石咏手底下办过差事,见他是这么个性子,倒是都松了一口气,便相约了一起过去吃饭。

此前十六阿哥给他们这次西华门大修的“施工队”在武英殿修书处旁边张罗了一间“办公室”,石咏和工匠们领了饭菜,就一起聚到那里去吃。早春时节,天气寒冷,那饭菜领了再带到武英殿,更是冷得没法儿吃。众人都捧着盒子,聚在火盆旁边,将手脚先都烤暖乎了,这才抖抖索索地将饭食都吃下去。

大家都是一样的食不知味,石咏更是如此,他一面往口中扒饭,一面在想心事——他在想那个“傅云生”,上一任负责修缮的营造司司官。

今儿无巧不巧,他竟又与西华门搭上了关系,能够与之交流了。可是从这西华门那寥寥几句话里透出的信息,石咏觉得,这座西华门,应该也是认识那位“傅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