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九章 第三十七人

    同是午后,同一片蓝天,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碧水县衙后院,几棵青翠的柏树笔直的挺立着,屋内人影摇动,屋内外不停地有人进出。

    “知~~知~~”,一只知了不顾主人的烦劳,不识趣地在柏树上叫个不停。屋内银光一闪,吵人的鸣叫顿时失声。仔细看去,一枚极细的飞针不偏不倚的扎在知了的背中,将它死死的钉在树上。

    屋内,一人正背手立于窗前,看他身上装扮,是一身捕快打扮。

    “请问刘名捕还有何事需要在下效劳?”碧水县的查知县顶着一幅苍白的面孔,小心翼翼地向这名捕快问道。

    若是外人看到这副场景不免吃惊,堂堂一位知县却对一名捕快毕恭毕敬。但碧水县的查知县却有苦难言。几日前,在他所管辖的碧水县内发现了大规模的江湖械斗,在场之人全部死亡。此事是十几年未曾发生过的重案,事情之大,已上动皇听。这位刘名捕,便是专程从京城而来负责此案的。虽然他官位不高,但因为被全权受理此案,所以碧水县知县也得听他的调遣。何况如此大案竟然发生在自己所管辖的碧水县内,查知县真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位京城来的名捕身上。

    正临窗凝眉而立的刘名捕听到查知县的问话,缓缓转过身来。他粗眉方脸,三十岁上下年纪,几天来不眠不休地查案,并没有让他精神萎靡,反而神采奕奕。

    他望了查知县一眼,和蔼地安慰道:“暂时没有。知县大人这几天辛苦了,先下去好好歇息歇息吧。”

    “那么在下告退了!”查知县恭敬地退下。走出屋门后他喘出一口气,抹了抹头上汗珠,发现自己竟然已是满头大汗。

    听说这位刘名捕探案如神,故在京城里有“神不留鬼不留名捕留下来”的说法,意思是指不管多么凶恶难缠的歹徒到了刘名捕手里,都会被他留下来抓捕归案。查知县从心底里希望他不负盛名,能迅速查清此案。否则的话,他头上的这顶乌纱恐怕就要不保了。

    “报!”碧水县知县刚出屋不久,一名探报前来禀报。

    “讲!”刘名捕道。

    “在临县车瓦山附近的山道上发现‘飞轮’程截的尸体!”

    “他如何死的?”

    “被他自已的金日飞轮切中胸部所杀。”

    被自己的武器所杀?是自杀还是他杀?刘名捕浓眉紧锁,停了一下,他继续问道:“他身上可还有其它伤口?”

    “似乎没有。”

    “立刻派仵作去查个清楚。”

    “是!”

    “且慢,他可有何遗物?”

    “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好了,你下去吧。”刘名捕挥手道。

    探报出屋后,刘名捕负着手,在屋内不停地踱起步子。

    “第三十六人?”他皱着眉喃喃自语道。他直觉地感到,“飞轮”程截很可能与此案有关。

    此次在碧水县大鹊山的虎末坡一共发现了三十五名江湖人的尸体。其中共有七名一流高手和二十八名各个派别的江湖好手。如果“飞轮”程截也与此案有关,那便是死亡的第三十六人。

    死亡怕七名一流高手分别是少林派达摩院副座“伏虎杖”智通禅师,展虹山庄庄主“一剑飞虹”叶飘零,崆峒派大长老“长臂通神”袁树飞,点苍派退隐高手“繁花一笑”李自得,青城派二当家“铁马金戈”张中原,以及清源派素有清源七君子之称的孝君子付守慈和信君子郭辉。除此七名高手外,还有二十余名是各个派别的江湖好手。此案涉及门派之广,牵连人数之多,实是十数年来罕见!

    一直以来,朝廷对江湖上的械斗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此大规模的械斗已引起皇城内的注意,刘名捕便是因此而来。

    一日前,他曾经亲自去往虎末坡查看,这些死去的江湖人身上每个都是伤痕累累,根据他们身上的伤痕,刘名捕得出了自己都难已置信的推断:他们竟是互相残杀致死!

    继续细查下去,这些江湖人虽然涉及了众多门派,却大多数并无怨仇。那么,虎末坡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这众多高手会相互残杀?难道他们突然集体发疯了吗?

    “报!”传令兵在门外报道:“展虹山庄大主管金玉春到!”

    “有请!”刘名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