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9章 真相

    “启禀殿下,刑部尚书求见。”

    太监来报时贺标正在同汪芷年下棋,待到他重新看向棋盘时,发现自己刚下的棋子被偷偷换了位置。

    汪芷年眼神闪躲,却仍假装若无其事,催促道:“走吧,回来再下。”

    贺标也没揭穿她,把手中剩余的棋子放回棋罐,笑道:“走了。”

    昨夜上元初雪,往年上元很少下雪,今年也不知是怎么了。雪后东宫内红墙白雪相映,碎碎琼芳。一名身穿锦鸡绯袍的青年男子正垂手立于阶下,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他就是刑部尚书毕安,天临四年进士,开封商贾之子。

    大炎建国之初认为“商贾之士皆人民也”,并废除了“工商技艺之子,不得仕伍”的主张,为商人地位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对待后代教育的问题上,南方商贾和北方商贾各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南方商贾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北方商贾则认为,学而优则仕。在北方,很多商人都有家塾和私学,且对老师十分尊重。每逢重阳佳节,还会备上厚礼到老师家中登门拜访,以示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毕安是家中幼子,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只有他走上了仕途。见贺标从殿内走出,忙拱手行礼道:“臣毕安,参见太子殿下。”

    “免了。”贺标摆摆手,示意他来东配殿述职。

    毕安为人耿直,说话也从不拐弯抹角。进殿后他拿出一份卷宗,开门见山道:“魏乐谦都招了。上元送来的赈灾银子都被他中饱私囊,为了不被看出破绽,他与几名假倭在官府演了一出戏,假装银两被倭寇抢走。”

    “可是文书里的记载并非如此。”贺标打断他的话,“文书中说,赈灾银两送到他手中时就已经和朝廷下发的银两数目严重不符。他如实禀告,却被郭备要挟,让他不要声张。”

    闻言,毕安叹了口气,在贺标面前长跪不起:“殿下知道,臣在做刑部尚书前曾是户部侍郎,臣能走到今日多亏郭尚书一手提拔。臣相信郭尚书的人品,他不会做这种事的。不过也请殿下相信,臣绝不会因为郭尚书的往日恩情而弄虚作假,使他人蒙冤,还望殿下明鉴。”

    贺标说:“孤知道,不然也不会让你去审,起来吧。”

    “多谢殿下信任。”毕安起身,继续说:“魏乐谦交代,这次赈灾的文书他共做了两份。第一份是他真正送到郭备手中的那一份,也是臣刚刚说的那一份;而这第二份,就是殿下说的那一份。”

    贺标不解:“那另一份文书如今在何处?他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毕安答道:“在郭备的书房。魏乐谦说,他和郭备原是同乡,却因政见不和起了争执,因此他怀恨在心,两人从此分道扬镳。今年五月赈灾银子送到后,有一神秘人来到松江,说想同他做一笔交易,于是他便按照神秘人的要求,准备好了第二份文书。神秘人还告诉他,他只需如常把第一份文书上报,其他的就不用他操心了。”

    贺标想起郭洁说过,郭府大火的并非意外,现在看来所言不虚,黑衣人要找的东西应该就是文书。只是如今郭府已然成为一片废墟,文书肯定也成了一堆灰烬。

    线索又断了。

    屋内安静得只能听见贺标翻动卷宗的声音,一柱香后,他抬头问道:“就这些了吗?关于那个神秘人,魏乐谦怎么说?”

    “说来倒也奇怪。魏乐谦把从前做过的事都交代得干干净净,却唯独对神秘人的事三缄其口。”一说到这个,毕安也觉得百思不得其解,朝廷办公的流程神秘人是如何得知的?就算魏乐谦同郭备有仇,他又为何要那么听神秘人的话?事发后又为何不供出他?

    有备而来的神秘人、被调换的文书、郭府的大火,还有那张毛边纸。

    思绪如针线,在贺标的脑海中编织出男子瘦高的身影,手中举着燃烧了一半的卷宗。

    会是他吗?

    “殿下在想什么?”

    “没什么。”他把卷宗放回原处,从袖口中拿出那张毛边纸,“你看看这个,可有什么不妥。”

    毕安双手接过毛边纸,打开一瞧,里面写着的是一句禅语: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

    “回殿下,这是鸡鸣寺楹联。除此之外,臣看不出有什么不妥。”

    “那倒也罢了。”贺标收回毛边纸,带上卷宗走向门外,“你先回去吧,孤要亲自去趟诏狱,看魏乐谦还能耍什么滑头。”

    “是,臣告退。”

    诏狱内魏乐谦蓬头垢面,蜷缩在角落里,早就没了当初盛气凌人的气焰。

    这段日子对他来说简直是生不如死,不见天日不说,就连饭菜也都是馊的。

    强光晃得他睁不开眼,还不等看清来人,就听到狱卒训斥说:“罪臣魏乐谦,你好大的胆子。太子殿下在此,还不赶紧行礼问安?”

    贺标倒是不在意这个:“魏府判神机妙算,知道提前把妻子送走。只是这〈大诰〉昭示,巨额贪污者,当凌迟,诛九族。送走又有何用?”

    魏乐谦不语。

    贺标又说:“若你肯供出那位神秘人,孤会跟父皇求情,免你九族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