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章 第4章

    日子一天天燥热起来,本以为还同往年般,是个风调雨顺的吉年,却没曾想南方诸多地方皆发生了涝灾,一时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消息传到京城,整座京城虽还是一片太平盛世之景,空气中却漂浮着几缕不安,有些商贾嗅到危机,已开始大肆屯米。

    我皱着眉,让章管家去安排下面庄子的事宜,南方发生洪灾,这事儿怕得影响到京城这块儿,宜得早做准备。

    这些日子,连宋榕向来明艳的眉眼间都罕见染上几分愁色,更是多次夜里都被宫里急召。又见京城突然多了许多流民,便知这涝灾,怕是比京城里流传的还要严重。

    我叫些府里的下人,去西城替流民置办点东西和布些粥棚,却也帮不了其他。

    一天夜里,我趴在宋榕的胸口,挑起他的一缕墨发把玩,望着清冷的月光,有些迟疑地开口:

    “宋榕,你是不是要走了?”

    我虽被困在后院,无法进入朝堂,却也知道,整个朝堂怕是没人能比宋榕更适合担任钦差大臣了。

    过了许久,他的手轻轻拂过我的脸颊,细细描幕我的眉眼,还是不正经地开口,

    “怎么,娘子可是舍不得为夫?为夫真想将娘子带在身旁,免得娘子时时替为夫操心。”

    我笑着锤了他一下,二十多岁的人了,怎么还能这般不正经。

    “那夫君可得放心,这日日不见夫君,倒是可以少操不少心。”

    宋榕的一只手威胁性地掐住我脸颊的软肉,另一只手伸进内衫里不怀好意地在腰窝附近徘徊,微眯着睡凤眼开口,

    “嗯?娘子是何意?”

    我挑着眉看着他,在他喉颈处重重咬了一口,有些挑衅地开口:

    “自然是夫君理解的意思。”

    接下来,自然又是好一番共赴巫山,只是不知为何,宋榕这次格外情动,整整折腾了我一夜。弄得我昏过去了,还不肯停歇。

    宋榕出京那一天,正是烈日骄阳之时,我在城门口,看着他身着大红官服,有些烂俗的颜色,却遮不住他眉眼间倾城的明艳,还反倒多了几分官场打磨后的沉稳圆润。

    我笑着和他对视,朝他挥了挥手,心中虽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自豪。

    宋榕此去是为天下苍生,我们终会再见,无须泪眼留离人。

    有些恍惚地回了宋府,一小厮便替我送来一封信。

    展开一看,竟是我那日日难见一面的丞相爹爹约我去一家酒肆相见。

    这是何意?

    进了门,是一间意外非常清雅的酒肆,浓醇的酒香浮在空气里,翠竹三三两两点缀在店里。

    待同小二说是与人有约,小二挂着殷勤的笑替我引路。

    不知为何,突然想起面目已经模糊了的阿娘。在她生前最后一段时光,爱上同我讲她和她夫君是怎样遇见和相爱。

    我这冷心冷血的爹爹,在她的描述里,反而成了风流多情的翩翩佳公子。

    每每说起从前的往事时,她枯暗无亮的眸子都会泛起令我不忍直视的光彩。

    他们本是一对佳偶,家世、相貌、性情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奈何人心易变,真情不久。

    推开房门,入眼的便是丞相大人背着手,透过窗子,冷漠地看着底下的车水马龙。

    他见我进来,一怔,收回目光,走到桌前坐下。

    酒香漫在我于他之间,不知为何,有些苦涩。

    我与他对望,是两双相似的眸子,却突然发现,他没了记忆里意气风发的样子,眼里是莫名的沧桑。

    说来也好笑,他是上乾,阿娘是西坤,却偏偏生出我一个和庸。

    年少时,我还天真地想着做些什么出来,让他多看眼我和阿娘。

    后来,渐渐大了,只觉自己实在天真好笑。

    他不待见我又如何,我只当没这个爹。

    你看,如今我与他形同陌路人,我不照样活得逍遥自在?

    酒盏的边缘光滑流畅,酒香肆意。

    终于,坐于我对面的男人开口,还是一如既往的威严疏远。

    “最近过得可好?”

    我一顿,半响,才答:

    “尚可。”

    沉默在我与他之间蔓延,也是,我和他的父子情分本就淡薄。

    “许木,爹知道,这二十几年来,对不起你。”

    他顿了顿,素来冷薄的眼里泛起波澜,语气像是叹息无奈:

    “这辈子,我唯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和你阿娘。”

    我放下浅饮的清酒,开口:

    “丞相大人,斯人已逝,再做戏也是空的。”

    他却并未向我想象中的发怒,只是苦笑一声,长叹一口气,又状似欣慰开口:

    “是啊,如今这样做戏有什么用呢。还好,宋榕是个长情的,你比你娘有福气。”

    好笑,真是好笑,我娘本是镇西侯府的嫡女,欢欢喜喜嫁与你,结果呢?

    “她这辈子,错就错在嫁给我。”

    藏在桌下的手不自觉捏紧,开口质问:

    “你今日找我来,就是为了向我娘和我道歉?丞相大人今日是哪儿来的闲情?”

    “恕我没这闲工夫!”

    他望着我,眼里是我看不懂的复杂,良久,才转开目光。

    “只是突然有些累了,想看看你。”

    “人老了,突然发现自己苦苦经营的一切,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我起身不愿再听,背对着他开口:

    “这一切不都是你自己选的?你能怨谁?”

    “告辞。”

    有一道叹息声传来,其中好似包含无限遗憾。

    恨他吗?恨吧,间接害死阿娘的人是他,二十几年来的冷漠也是他给的。

    可是,他也曾给我庇护,也好歹给了我衣食无忧。

    罢了,前尘往事,不值得再费心力。

    日子终归是一天天过去,天气也越来越燥热,府里的几名下人却突然染了寒疾,请了好几位大夫,却依旧药石无医。

    听一位大夫说,恰巧,流民聚集的西城也有相似的病例。听了这话,我的手猛地一顿,想起曾在一些古籍上看到的疫病。

    我怎么这般蠢笨,这怕不是寒疾,而是疫病。

    那几位下人,又刚好是替我在西城布施的几人。

    连我这半吊子都能轻易猜到,宫里怎会半点动静都没有?我同画眉去西城远远瞧了一眼,只见众多禁军早已将那儿围得水泄不通。

    我搀着画眉的手,有些茫然地回府。

    深深的无力感笼罩在心里,绝望也在心里蔓延。

    无妨,无妨,天无绝人之路,会有法子的。

    我按照典籍中记载,故作镇定地吩咐其他下人,通通带上面纱,同时辟了府里一处偏僻的院子,安置那几名染病的下人。

    又命其他下人将他们的的什当全部烧去,强制规定任何人不得入内,吃食和汤药则通过小门递给他们,并让府里处处点起艾叶。

    然而,这终究是我命里的一劫,千防万防,我还是染了疫疾。

    我虽怕死得很,却也不愿拖累他人,故将院里的大门死死锁住,禁止任何人进来。

    我无力地躺在床上,有些艰难地出着气,大脑是一片昏昏沉沉,明明是炎炎夏日,却觉得身体里是彻骨的寒凉。

    挣扎着起身,脚步虚浮地走到桌前,端起已经凉了的饭菜,艰难地一口口咽下。

    每一口都好像是将刀子吞进肚里,我强迫自己一口一口扒拉着,仿佛吃下它们,我就能活下去似的。

    宋榕,我替你守住了宋府,但是

    饭吃着吃着就变咸了,我摸了摸脸,才发现自己竟然没出息地哭了。

    硬撑着一口气,不知昏昏沉沉了多久。

    正当有一天,我又陷入昏迷之时,一双手温柔地替我擦拭额上的冷汗,又将药一勺一勺细致地喂进我的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