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5章 艰险归国

    公元前250年,孝文王卒,太子子楚代立。昭襄王赢稷在位56年,执政时间之长,熬死了长子太子悼,才让老二赢柱有了嗣位的可能。

    谁能想到呢,年过50的赢柱得以登上秦王之位,却在丧满的三日就撒手人寰!或许是出于对父亲的不舍之情,又或是悲痛伤过度?

    这一年,赵国再派廉颇出兵伐燕,廉颇长驱直入,包围燕都,燕王于是请求议和!

    乐间进言于廉颇:“攻打赵国,全都是栗腹之谋!大夫将渠多番劝阻,被罪下狱。若要议和,须燕王立将渠为相,出面主持方可!”

    廉颇听其言,燕王只得将牢狱中的将渠释放,并授予相印,将渠推辞不受。

    燕王不听将渠之言,导致燕军大败,只能再三恳求将渠出面主持议和之事。

    大夫将渠受相印,赵国提出以将渠来主持议和,燕王喜只好答应,最终燕国割让了五城,赵国罢兵。

    秦王赢柱去世的消息传到太子府,夏姬不免大哭了一场。她不知道为谁而哭,也许为自己吧!她知道,这次是再也见不到了。

    从前心里总会有一丝指望,如今只剩孤独与绝望。

    儿子要登基了,她却只能看着儿子叫别人母亲,与自己越来越疏远。她虽有太后之名,到底了无意趣!

    秦王子楚服丧三月,于咸阳宫登基为王,是为庄襄王。

    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嘉奖先王时的功臣,施恩德厚待至亲。

    登基仪式在咸阳宫举行,文武百官俯首叩拜,山呼万岁。

    御史大夫宣读秦王诏书:

    王诏:尊华阳后为王太后,母夏姬为夏太后!公子政为太子,夫人赵姬为王后!吕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百官跪拜,敬受诏命。

    秦国接连治丧,王位更替频繁,六国不免生出合纵心思。

    赵国朝廷之上,春平侯就提出了合纵想法:“秦接连国丧,人心不稳,可趁机与五国合纵攻秦!”

    廉颇却认为不妥,提出反对意见:“臣以为不可!据坐探回报,秦国虽连丧两王,但内政清明、朝局稳定,非攻秦良机!”

    “廉将军此话有理,寡人也认为不应攻秦!秦王子楚初立,其子赵政尚在邯郸。关于遣送秦太子回秦之事,诸卿有何想法?”

    廉颇认为:“赵政已为秦太子,应即刻遣送回秦。否则,于赵国无益!”

    “臣认为不如就地斩杀,如此秦国必定大乱,我赵国可趁乱联合五国,一举灭秦!”建信君上表意见。

    “建信君过矣!秦太子若死于我赵国,五国之人该如何看待我赵国。秦国虎狼之国,到时一定举兵来犯!我赵国杀秦太子理亏在先,诸侯不救在后,恐不能挡暴秦的进攻!故遣送秦国,方是上策!”虞卿附议廉颇。

    赵王采纳老将廉颇的谏言,将放赵姬母子回秦。建信君主张抗秦,欲杀赵姬母子于回秦路上。

    子楚即位秦王的消息传到邯郸,沈洛伊知晓赵政母子归秦之日不远了!新王即位,赵政就是名副其实的太子,将来的秦王!

    沈洛伊一如既往给赵政授课,她希望能赶在赵政归秦前将四书五经讲完。未来赵政会有更好的师傅,并且青出于蓝胜于蓝,她也该全身而退了!

    沈洛伊停了下来,对赵政说:“政儿,恐怕我不能再教你了!”

    赵政略微有些慌张,不禁诧异:“先生此话怎讲?莫不是政儿惹您不快了?”

    “并非如此!如今政儿贵为太子且将返秦,必有贤良之士传道授惑。我粗鄙之人,也该功成身退了!”

    “先生何以知晓返秦之事?”赵政疑问。

    沈洛伊微微一笑:“新王初立,你贵为秦国嫡子,赵国必定派人遣送你们母子归秦,此事显而易见!”

    能够回到秦国,对赵政和赵姬是一件大喜事。赵政也是十分开心,又说:“先生,我们可以一起返秦了!”

    沈洛伊还想在赵国多待一些日子,以便考察,所以不打算随赵政和赵姬回秦。

    “我还有事情没办,所以就不随政儿和夫人回秦了!”

    赵政脸上的喜悦之色瞬间黯淡了下来,复问:“先生,当真不随政儿和阿母回秦吗?”

    “政儿放心,事情办完了我就来秦国找你。到秦国以后,你君父自然会延请更好的先生来教你,我也就放心了。”

    沈洛伊摸了摸赵政的头。

    赵政语气坚定:“政儿不会忘记先生的教导,一定勤勉修学,以一统天下为己任!到时候,政儿就能与先生共享太平了!”

    “一个和平、无战乱的时代,就交给政儿去实现了!现在,我想告诉政儿最重要的东西——爱。”

    “什么是爱?”赵政疑惑。

    “爱是一种相互连接的关系,分很多种。亲人之间的爱叫亲情;朋友之间的爱叫友情;男女之间的爱叫爱情。政儿你现在已经懂得了亲情和友情,也拥有了它们。”

    “那第三种呢?政儿何时能拥有?”

    沈洛伊微微一笑,说:“等你长大了,遇见钟情的女子就知道了!我希望,政儿能懂得去爱别人。”

    赵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还有记住我说的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个圣明的君王,必定是心胸开阔、礼贤下士、眼光独到!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政儿谨记!”

    赵政严肃地答应下来,暗暗在心中立下了大志向!

    正是草木繁茂、牲畜繁衍的好时节,邯郸城西门前绿意盎然。乐闲率领士兵两百,淄车十乘,于南门出发。

    望着这座恢宏高大的赵王城,赵姬心里喟然感叹。

    在邯郸生活了几十年,如今离去全是不舍!俯身看儿子赵政,脸上似乎看不出任何情绪,只是一直盯着城门。

    乐间整顿士卒,队伍即将出发秦国。此时,沈洛伊一骑快马赶来。

    离别总是让人伤感,她本不想前来相送,又怕有图谋不轨之人对赵姬母子下手,因此打定主意悄悄尾随。

    队伍开始行进,车轮滚滚,马蹄声依依。赵姬、赵政同乘一车,乐闲骑马于队伍之前。

    队伍刚出赵国境界,建信君的死士早已埋伏于此。所有死士都经过伪装,看不出是赵国之人。

    此时乐间的队伍进入一山谷,山谷两面皆设有伏兵。瞬间,几十支弓箭齐下,赵军死伤大半。

    死士自高地俯冲而下,杀乐闲之兵个措手不及。乐间迅速下马,斩杀大半死士。马匹受惊,嘶鸣阵阵。

    赵姬慌乱,紧紧护住赵政,从淄车上下来。沈洛伊从远处就看到两方厮杀,于是快马加鞭赶来相救。

    此时,死士殆尽,赵军也伤亡惨重。突然不知从何处射来一支箭,目标明确。‘咻’得一声,箭并未射中赵政,而是射在了洛伊胸口以上。

    原来山谷之上还有一个死士,他瞧准时机射击赵政,沈洛伊快速挡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