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2章 卖山货

    农村里面的风景一成不变,走街串巷的货郎就非常受人欢迎。因为离集市太远,物资又贫乏,村民们经常会将收集到的山菌、野果、肉干、头发之类的保存好,等着货郎上门来换点东西。

    一个自行车两边挂着布兜后座绑着一个木箱的二道贩子,正在杨家厨房后边跟刘月娥讨价还价。

    “唉,老嫂子,这个鹅毛不行,你这个这个还有这么大的鹅毛,收不了,按不了细品的价格。”

    “哎呀,怎么不行,你看这个毛干的。都给你晾干了。我这是两只鹅的毛,不是一只的。”

    “你这两只的也不行,这只鹅也太小了吧,毛这么少。”货郎边说边又摇了摇铃铛。

    屋后三奶奶透过竹林往下看,“哎,等下来我家啊。”

    “等下,下一家就到你家。”货郎冲着上面吼。

    “别喊别喊!”刘月娥从厨房里拿出一把头发,回头瞅瞅正堂里趴在地上的三小只,“你再看看这个!”

    货郎掂了掂头发,看了看,差不多三十公分,“倒是够粗,这个头发剪下来不值钱啊,就是头发都分叉了,又参差不齐。”

    “哎,你不说那么多了,两个鹅毛,还有这一把头发,这么多,你给个十块钱吧。”刘月娥压低嗓子。

    “十块钱?老嫂子,我给你这么多东西,你给我十块钱得了。”货郎笑开了。

    “那你说多少钱?上一个要买的就出这个钱我没给。”

    “这个十块钱不行,我顶多给你六块钱,鹅毛三块钱,头发三块钱。”货郎把头发放进秤盘里。

    “你这不开玩笑吗?六块钱怎么可能呢?我这是两个鹅毛,这头发你看这多厚的

    。”

    “不多讲了,鹅毛我给你三块钱,一毛钱的价格加不了。你这个头发,如果是头上现长着的,我来剪,光头发给十块钱。你这剪下来了,你看这个地方剪得这么乱,没法用,只能给个三块。”

    “那哪知道现剪和之前剪的差这么多。”刘月娥懊悔道,“要是早知道不就等你来剪了嘛。哎,这么长,比这个还厚的头发现剪大概多少钱?”她比了个七八十公分的长度。

    “那要看到才能说啊,最少二十块吧。但要看到才能确定。”货郎往屋里看了看,“人在哪?我看看。”

    “不在家,念书去了。”

    货郎感慨,“哟,老嫂子仁义呀,女孩子都给念书。不错不错。”

    刘月娥扯了个笑,不想讲这个话题,只关心这些东西能卖多少钱,“六块钱不行,六块我就自己留着。”

    货郎也不想跑空趟,但是十块钱确实没得挣,眼睛四处转了转,看见屋檐下晒的衣服有个小蓬蓬裙,还挺好看的,“哟,你家这个小姑娘裙子挺好看的,又多的没?你们是在哪儿买的?还是自己做的。”

    刘月娥没在意,“是自己家做的,就这一件。你再加一点,六块钱拿不走。”

    “那手怪巧的。这材料……

    要不这样吧,我给你十块钱,你再把这个小裙子给我。你这也不是新的了。这也真是赶巧了,出门的时候小女儿吵着叫我带裙子,我这在哪儿去买。”

    “那不行。”刘月娥摇头,“四块钱买一个小裙子,这裙子蓬蓬的,我孙女都舍不得穿,没穿过几回,村里都买不到……”

    “够了。老嫂子,你这个小裙子也不是新的,也穿过了是吧?你看这里这块布都皱……

    你就看吧,你要同意就同意,不同意的话那就算了,我就认了,你给下一个……”货郎摸摸裙角,“这也是旧裙子改的吧。”

    刘月娥犹豫了一会儿,伸头看看在堂屋里面玩的小孙女,一拍大腿,“你拿走吧。”伸手把小裙子拽了下来。

    “哎,您给我,给我。”货郎小心地把裙子接过去,仔细地叠好放到背着的挎包里。“行,看你老嫂子这么大气,十块钱就十块钱了。您看看后边箱子,食盐菜种、糖果饼干、发带头绳……”

    货郎打开后座的箱子,“您看看,我算你便宜。”边说边把收到的东西装进两边的布兜。

    “你家饼干我两孙子不爱吃,头绳最便宜的我看看……”

    自从汛期过了,村小的放学队伍就解了散,杨小梅每天放学要赶着回家做饭,杨小莲就不跟她一起了。

    杨小莲这天回家比又比大姐晚点。

    一进门就看见小妹妹在厨房哭得一抽一抽的,拉着大姐的衣袖。

    大姐一脸无奈,“我找过了,没有啊。你刚刚不也找了嘛?”

    “放学疯哪儿去了?”刘月娥边淘米边冲孙女喊,“也不知道回来帮忙干活。”

    “哦,老师留的作业我给写完了回来的。”杨小莲答道,把小妹牵过来,“怎么回事?这脸哭得可不漂亮了?”

    “裙子飞了!”杨佳元抢答,小弟在旁边捧哏,“飞……走了。”

    杨小菊扑到二姐怀里,哭得更大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