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七十六章 魁首之争

    “哗!”

  贾琮的自我介绍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块,激起了阵阵涟漪,房间里数十个人都看了过来,目光各异。

  有惊讶的,有欣赏的,也有鄙夷的,这便是贾府那个少年神童,连金竹公都称赞其“诗才天授”的贾琮?

  他们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虽自诩才华横溢,却也写不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样足矣流传千古的词作。

  不屑的多半是对于贾琮的出身,比起贾琮几首传遍京城的词作,有些人更关心的还是他的出身。

  生母是清倌人,什么清倌人,不就是花魁吗?说再难听点不就是窑姐儿吗?

  这个时代男子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才华,更多的还是出身和身份,贾琮虽然出身大名鼎鼎的荣国府,可生母是窑姐儿,长辈又不喜,这样看来也不见得比他们强哪去。

  在场坐着的几乎都是非富即贵,比窑姐儿生的庶孽要高贵太多,比起欣赏,更多的还是不和是鄙夷,只恨苍天不公,怎让如此之人入了金竹公的眼。

  “崇文书院冯昌文,见过贾世兄。”

  一个消瘦的少年,站起身给贾琮一礼到底,朗声道。

  贾琮抬眼看去,只见一个年约十四五岁,一身青色士子服的少年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心中奇怪。

  世兄这个词是世交之家同辈们之间的称呼,如长辈的门生,好友的儿子,老师的儿子等等,例如贾琮和陈远之,应该是用这个世兄互称,不过他们用了师兄师弟罢了。

  贾琮还了一礼,那少年见贾琮一脸不解,连忙解惑道:“家父乃是神武将军冯唐。”说着,朝头顶拱了拱手,以示对自己父亲的敬仰。

  冯昌文这么一说,贾琮就明白了,冯家和贾家从贾源那一代就有了来往,几代下来没有断了往来,算是世交。

  冯唐身上的神武将军论贵重程度,比贾赦身上的一等将军高一些,如今管着五城兵马司,因为手里有兵,所以在京城武勋一脉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如果贾琮没记错,冯紫英才是冯唐的嫡子,可这个冯昌文却没有听过,十之八九和自己一样,也是庶出。

  “原来是冯世兄,失礼失礼。”

  “贾世兄言重了,我特别喜欢世兄所作的那首青玉案,心中神交久矣,只恨不能相见,今日终于得偿所愿,若世兄不嫌弃,改日还请到家中一聚。”

  正如贾琮所想,冯昌文是冯唐的庶子,冯唐武将出身,小妾纳了七八个,除了冯紫英一个嫡子外,还育有十来个庶子庶女,冯昌文排行第二。

  按理说,武将世家之子弟应该继承祖志,世代习武才对,可正如贾府那般,在太平盛世里待久了,很多武勋一脉的子弟在锦衣玉食的温柔乡里醉生梦死,哪还有几个习武的,除去那些烂泥扶不上墙的,剩下的基本上都学文了,这其中就包括冯昌文。

  冯昌文自幼喜好读书,十二岁的时候被冯唐指派到崇文书院里学习。

  见冯昌文脸上的真诚之色不似作伪,贾琮微笑道:“他日得闲,定要上门叨扰一番。”

  冯昌文点了点头,坐回座位上,贾琮刚坐下,旁边坐着的陈远之再次附耳过来道:“我跟这小子接触过几次,是个正派的人,没有他哥冯紫英那么多花花肠子。”

  贾琮笑道:“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陈远之有些得意道:“那是,师兄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长。”

  自从和贾琮形影不离,关系日渐亲厚后,陈远之似乎就解锁了新技能,在贾琮面前话变的特别多,而且非常爱显摆,贾琮没怎么在意,他知道陈远之没坏心,在他心里,陈远之是他的第一个朋友。

  见贾琮不理自己,陈远之也不在意,继续道:“想好了吗?等一会可别让他们看轻我们。”

  陈远之学问虽然很好,诗写的却一般,跟贾宝玉的诗有点像,堆砌词藻,华而不实,不过他也有自知之明,平时也就写两首自娱自乐罢了,可自从贾琮来了之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就再也没写过。

  陈远之说着,还瞥了一眼坐在旁边面色倨傲的李愈,心中鄙夷。

  贾琮点了点头,并不多言,他对什么魁首也不在意,不过既然来了,也不能让人看轻了自己去。

  至于写什么,他才不怕,他对唐朝以后的诗词都是耳熟能详,信手拈来,既然已经抄了,再抄一些也没什么差别。

  “罗兄,我们今年写什么?”一个青衣士子朝罗子阳大声道,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