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1、上清元年杂记

奈何,天家生存艰难,夭折了三位皇子、两位公主。

留下新帝—司玉善、三王爷—司玉衍、大公主—司玉锦、五王爷—司玉珏、七王爷—司玉厚……

五位相亲相爱一家人!

在先帝过世前,司玉衍遇袭被刺、生死一线,恰巧先帝账内有一位国寺名医……名医有言:若他医治先帝,可让先帝延寿五年;若让他去救三王爷,那么便无法救治先帝。

自古凡有大本事的人,皆有些怪脾气!明明都可以救,却只会救一个。

有些耿直的大臣,当着先帝的面,义愤填膺的质问名医:为何不都救治?

那名医脾气甚好,笑眯眯的回:从阎王手中抢人,会折寿,不敢都抢,只能勉力抢一个。

先帝思量了有一个时辰,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幽幽的说:天下……终究是年轻人的!缓慢的摆摆手,让名医尽快的去救自己儿子。

在名医的精心救治、调理下,三王爷很快就能走……呃!受伤过重,再神的医也不是真的神仙,目前也只能走而已。可新帝总觉得这件事有些堵的慌,他觉得,说什么从阎王手中抢人,纯属敷衍!

于是找到名医,讨价还价后,又要了一个人情,这篇儿也就算翻过去了。

上清元年中秋,新帝在宫内开设家宴,文武百官携家眷入宫赴宴。

推杯换盏、歌舞喧天中,新帝给自己的亲弟弟选了宰相家的千金蓝纤云做正王妃,给自己的姐姐选了宰相家的大公子蓝云暮做驸马。

宰相带着儿女叩谢皇恩,一门出两戚,可谓风光无限。

按照新帝的意思,选一个黄道吉日,喜上加喜的一起办了。

可宰相有些为难的皱了皱眉头,略略将心中的想法润色,委婉的表达给新帝。意思是:女儿多娇!可否,让她多留些日子,陪陪自己和内人?

新帝想想,也是这么个理儿!

宰相家一共就三个子女,一次性让他选走俩,总还是要给些适应的时间的,而且,他那个弟弟也才好,还需要再调理一下身体。

于是大笔一挥,先让大公主成亲,半年后,司玉衍再迎娶宰相家的千金。

在皇家热热闹闹的举办公主婚礼的时候,名医悄然的在锦都住了下来,每日上门求诊的人能从坊内排队排到主街道去。

名医脾气怪,每天要么一个病人不接,要么只看一个。

这看的时候非常不确定,可能早上、可能下午,而且挑选看病的人,也不按照排队顺序,也不看病情轻重,只看心情。

有时候,随手一点,点到哪个,哪个上来看病;有的时候,用纸包块儿小石头,往排队的人群里一丢,丢到哪个看哪个;有的时候,随便拿起一个人看手相,再望望天,然后晃着脑袋说:今天诸事不宜,需睡觉化解!然后,转身回到院内,“咣”的把门关上了。

上清元年年底,锦都扩建,除了宫城、皇城外,原九十九里坊扩建至一百一十里坊,从原来可住七十万人曾至一百万人以上;从三十五条主街道扩建至三十八条主街道,从原来的几十米拓宽到了一百米。

老百姓看着黄土压实的路面,路两边成行遮阴的榆树、柳树,道旁边深深的排水沟,沟外是各坊坊墙,坊墙内有深宅大院、寺庙道馆的飞檐重楼……感觉自己的生活,也如同这拓宽的马路一般,宽阔、笔直、绿荫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