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八章 靖轩走失

  无惊打采的申砬向尾随自己的部下交代遗言后,便一跃跳入汉江,当潺潺的汉江水逐渐没入身躯后,申砬有着深深的不甘,

  “臣无能,未能将倭寇赶出朝鲜。”申砬任由滚滚江水把自己拖入江底最后闭上了眼睛,享年46岁。申砬死后,除了几名送信的部下以后,其他忠心的部下也随着将军跳河,一同自杀殉国。

  老将李镒却从弹琴台东侧逃出生天,向汉城飞奔报讯。

  斗志全无的忠州城守军也随即弃城溃散。忠州城失守。

  忠州大败,申砬死难,朝鲜王国的首都已毫不设防地呈现在日军眼前。

  4月29日下午,三个带着斗笠身着平民服饰的人自崇仁门而入,来到汉城府衙前,说有紧急军情上报,当官员召见他们之后,他们却带来了令人震惊的噩耗:申砬战败了!

  他们三人是申砬部将的仆役,从死人堆里逃回来报信的。

  官员内心早已跳了出来,不过还是义正严辞的说道:“你们竟敢谎报军情,定是倭寇的间谍,想要以此来造成汉城恐慌,来人啊,拖出去斩了。”

  可怜三人从死人堆里逃出来最终还是落得个这样的下场,事不宜迟,官员马上进宫向国王报告军情,同时严令衙门上下不准将消息散发,

  但还是没能控制住舆论,就在官员前往王宫的途中,兵败的消息也在飞快的在汉城散布,整个汉城上下顿时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当时的朝鲜有一个很坏的习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士大夫们也不以为耻,反以讨论为荣)

  傍晚时分,满朝文武齐聚景福宫面见李昖,讨论对策。会议上官员们对于是否应该坚守汉城展开了激烈争论。大多数官员认为国王应该守护王陵和牌位,只有领议政李山海�0�2力排众议,说事态紧急,国王移驾出京狩猎也是有先例的。不过李山海立刻遭到群臣众口一词地责难。

  “殿下,臣建议殿下立刻置领议政李山海蛊惑君上的罪名。”

  “是啊,殿下,身为臣子,竟然让国王北狩,简直枉为人臣。”

  大家纷纷要求李昖立刻罢免李山海!

  李昖却在心里暗骂了大多数的大臣,“你们把我往死路上逼啊。”李昖在这个时候却再不是平时里的随弯就弯了,在听到李山海的话后,李昖却是心里已经下定了决心,生命只有一回,“国都已不能守,寡人虽然想以身守我汉城,但李爱卿的话也对。事态紧急,留在汉城已经徒劳无功”便立刻下达了正确的旨意:“北狩!去平壤。”

  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根据李镒的飞奏,日军先锋部队大概将于5月1日左右杀抵京城。

  不论群臣如何劝阻,李昖铁了心的北狩,见无法改变旨意,柳成龙等人便也不再多说,在一切讨论就绪后,宣祖匆匆带上了祖宗的牌位,皇后,和新立的太子光海君,上了北行的马车。余下诸位皇子也分头奔赴各道:临海君和漆溪君赴咸镜道,顺和君和长溪君赴江原道,招兵勤王。其余如古书,图册,文献,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瓷器古玩,都被弃置如敝履。逃命要紧,什么都顾不得了,惊惶失措的侍从们甚至连供应皇族的食物都没带够。王宫立时陷入了混乱之中。

  李昖一行从各个城门离开了汉城。王国首都随即陷入无政府状态!无能的兵丁面对百姓却是十分凶狠,国王走完王族走,王族走完大臣走,大臣走完还有一车又一车的金银珠宝,而得知消息滞留的民众已经大规模拥堵在城门,尤其是北门,愤怒的民姓忍无可忍,平时受尽压榨,而现在还要让这些王公贵族先走,他们认为自己已被国家抛弃,正在这时,日本忍者所假扮的百姓大声喊道:“国王不要我们了,官府也不要我们了,现在他们连命都不想让我们活,我受够了。”一人带头,群情激愤,百姓们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到了政府机构头上。暴民三五成群,很快便陷入疯狂,人们都被仇恨冲上心头,见兵就打,见房就烧,首先遭殃的是景福宫,接着昌德宫和昌庆宫也被焚毁。顷刻间,朝鲜五大宫殿就被暴民们烧了三座。王家宝库和粮仓也遭到洗劫。苦大仇深的奴隶们看准形势,认为翻身的日子到了,也一把火烧了登记他们身份的档案库:掌隶院,从此变成自由民!�0�2

  李昖出门没多久,就下起瓢泼大雨来。许多体格较差的人开始掉队,但陛下的马车还是义无反顾地朝北直行。

  侍从报告说暴民将宫殿焚毁,气得李昖直骂:“这群贱民,这群贱民,等寡人他日回朝,一定严惩。”贞慎翁主李靖轩的轿子位于队伍的后半段,如此慌乱的大规模出逃,又事发突然,使得抬轿的侍卫不足,因此除了国王、王子、和一部分后妃,许多抬轿之人是太监临时拼凑出来的,这些太监本就体力孱弱,仓皇出逃饥寒交迫,下大雨之后李昖仍令前行,直到夜晚时分,一行人抵达碧蹄馆驿站,才得到休息机会。但是为了抢时间,国王和王后只匆匆吃了一盒便当。这对养尊处优又讲究礼数的王家来说,是多大的折辱啊!

  此时李昖却不知道,自己的女儿,贞慎翁主,早已被大部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