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6章 解忧

    “奴才见过了,那小太监叫庆儿,眉眼看着俊,家世清白,只是年纪小不懂规矩,才叫长公主殿下打了板子。”陈元小心回话,一面为太后敲打肩膀,“想必是殿下又生出怜悯之心,才将人调到跟前使唤。”

    “嗯。”太后睁开眼,“这是她的性子不错。好了,我也歇够了,将那边的折子抱来。”

    陈元应声,将今日剩下的奏折悉数抱到太后面前,太后在奏折中拿出一封赭色暗纹的密奏,陈元不敢移动目光,老老实实地低头研墨,但那封密奏还是有几个字蹦入他的眼中:

    臣容谨启……

    陈元不敢再看,屏息凝神只当自己不存在。

    长宁宫里的花树隐隐冒了新绿,眼看着热闹的三月即将来临。惜合听着殿外宫女们走动的脚步声,走到长公主床前,隔着锦帐唤醒主子。

    楼清随昨日累得不轻,此时浑身筋骨酸痛,听到惜合的声音,还是硬撑着坐起身。

    听到主子起身的声音,惜合上前掀起锦帐,与另一侍奉宫女为长公主穿衣。

    向太后请安时必须要穿戴得体,楼清随挑了过年时新做的织金锦裙,又命惜合取来那对猫眼儿耳坠戴上。她精神状态不太好,看起来有些憔悴,惜合便为长公主仔细妆扮一番,在原本的伤疤处贴上金色的花瓣,双唇点上娇红的胭脂,脸颊擦上香粉,整个人气色好了很多。

    今日不用朝参,太后要在长信宫里处理政务,皇帝那边堆积的无关紧要的折子要在今日处理完毕。楼清随特意起得很早,她要先去长信宫请安,再陪楼竞越一同用膳。

    开道的太监跑进长信宫里示意长公主前来请安,一时间院子里的宫女太监纷纷垂头回避。吉云出来将长公主迎入殿内,楼清随走入内阁盈盈下拜:“儿臣给母后请安,母后万福金安。”

    容太后慈爱笑着,虚扶一把:“快起来。”

    楼清随揽起裙摆在榻上斜坐着,歪着头向容太后展示那对猫眼儿耳坠,衬着玉琢般的面容,整个人娇憨可爱,惹得容太后忍不住笑起来。

    “你呀——”容太后伸指点了点楼清随的额角,“姑娘大了,越发懂得爱美了。”

    楼清随眨眨杏眼:“就算我七老八十了,也是爱俏的。”

    “好闺女,今日有你来陪我解解闷,我这心里好受多了。”太后的表情有些欣慰,楼清随试探着问:“母后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女儿想为母后解忧。”

    太后冷哼一声:“眼下正值春耕夏种的关键日子,伸手要钱的人一个接一个上折子,户部尚书宋勉天天哭诉没钱,这是都盼着我能变出钱来吗!”

    楼清随将爽口的梨块推到太后面前,小心翼翼地说:“这几年大昭征战频繁,国库亏损也是必然的。但农耕乃国之要事,万万不能耽搁……国库虽然没钱,可地方上各世家都有不少囤粮留种,不如……”说到这里,她抬眼看了看容太后,确认她的神色没有变化才继续说下去,“不如让地方世家出这份钱。”

    容太后神色冷峻:“想从他们手里要钱,比登天还难。”

    “难道他们还敢抗旨不成?”楼清随狡黠一笑,“谁都不会做赔本买卖,母后想让他们出钱,肯定要许几分好处的。”

    容太后若有所思:“你是说向他们“借钱借粮”?”

    “正是。”楼清随点头,“昔日胤戾皇帝荒yín无道,民不聊生,高祖皇帝推翻□□一统大昭,面临的困境远比现在惨烈。但仍能用五年恢复生息,正是利用了世家的殷厚家底。”

    大昭高祖皇帝楼旻即位后向南北方举足轻重的几个世家借钱取粮,并迎娶他们的女儿为妃。几大世家互为制衡,不愿有人在新朝一家坐大,纷纷主动献出银粮,并将女儿们不远千里送入帝都。

    也许是不愿打破后宫制衡的局面,高祖皇帝一生不曾立后。他用五年时间让大昭休养生息,让百姓攒下富余的储粮。他活着的时候安抚世家势力,一面提拔世家子弟,一面为制衡他们而大力推行科举制度,直到高祖宾天后的第十年,科举制才成为大昭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大昭历代帝王为了摆脱世家的制衡,渐渐在朝堂疏远世家,后宫之中也少有世家女儿,到了昭武帝时,世家已经掀不起波澜。

    “现在世家子弟基本靠门荫入仕,他们不屑与寒门仕子科举竞争,还心心念念着高祖陛下时期的繁华呢。”长公主笑得意味深长,“母后若开口,多得是人将钱粮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