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百七十六章 五国会谈


    后来大明进军印度厮当,尼德兰几乎被打回原形。

    以尼德兰狭小的疆域和稀少的人口来说,它能从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帝国中独立,并一度取得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创造这个奇迹的直接原因之一,正是尼德兰改革了本国的公债体制融资的效率与能力差异。

    尼德兰的公债体制的绩效远优于西班牙,强大的资金筹集能力为其战胜西班牙提供了关键的军事优势。

    在与西班牙进行的八十年独立战争期间,尼德兰的财政收入在主体税收收入之外,最重要的补充来源即是以年金和短期债券为主要形式的公共债务。

    1568年,尼德兰的战争预算为290万盾(约82万两)。

    但到了1621年,天启元年,它的战争军费已经达到了2200万盾(628万两)。

    处于独立中的尼德兰一共有七省,其中尼德兰和泽兰两省提供了全部经费的70%,而尼德兰一省又占了58%。

    即便后来明军连续拿下了南洋、印度、东、南利未亚地区,但尼德兰的战争预算依旧高达1400万盾(400万两)。

    能以120万人口创造出每年这么多支出,不是因为荷兰在海外赚取了多少金银,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起融资手段了。

    尼德兰从1600年开始向资本市场融资,到如今全国的公债高达1.25亿盾(约3571万两)。

    尽管在战争期间,尼德兰共和国的公债余额激增,但是尼德兰国家信用令诺取得了许多投资人的充分信任和青睐。

    由此、尼德兰可以以当时较低的成本持续地筹集到战争资金。

    不过,眼下的尼德兰在去年刚刚经历“郁金香泡沫破裂危机”,下次公债即便能接到不少资金,但是否有能力面对几乎无敌的大明海军,黎塞留不敢肯定。

    尼德兰的独立战争已经持续了七十年,这期间就连西班牙这样的“日不落帝国”都因为无力支付债务利息而宣布破产四次。

    反观尼德兰,它们一直咬牙坚持,所以才能不断融资成功。

    不过,融资是需要资本的,尼德兰的资本是其海上近一万五千艘武装商船。

    这些商船最大的贸易对象,实际上还是大明。

    如果尼德兰和大明开战,那占据尼德兰财政收入二分之一的外贸收入就要经历腰斩,尼德兰将损失400余万盾的财政收入。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向西班牙、荷兰多次提出购买殖民地,但仅仅遭到拒绝,而不是遭到军事手段的原因。

    说白了,军事上打不过,经济上还十分依赖大明。

    西班牙和尼德兰要反抗大明,那就是自己把自己往火坑推。

    十六世纪就已经发展起来的全球贸易在大明的主动下,如今已经到达了一百年后的贸易量和贸易额。

    不同的是,历史上的十八世纪初贸易是欧洲与新大陆,而眼下是亚欧非三州板块。

    黎塞留不知道未来的事情,但他可以看得出,大明对于美洲的渴望比谁都强烈。

    “如果大明的目标是新大陆,那大明在新大陆的事情上是不可能做出妥协的。”

    “只要大明不做出妥协,那妥协的只能是各国,毕竟他们在新大陆的兵力太少了。”

    “我们在新大陆的士兵和移民只有不到九百人,英格兰王国只有几百人和一千多移民,尼德兰在经历远东殖民地被夺,大力开发新大陆后,新大陆上的军民也不过六千余人。”

    “至于瑞典、丹麦等国的军民更少,只有几百人。”

    “从形式来看,在新大陆最多人口的恰好是西班牙,足足拥有二十五万人口,其中军队就达到了一万余人。”

    “这些人口和军队是大明拿下新大陆的最大障碍,因此这也是大明上次来访欧洲,主要访问费利佩四世的原因。”

    “其它各国还可以移民,出卖殖民地,但西班牙不可能。”

    “新大陆的移民,是他们花费了上百年的力气,只有陷入绝境,不然他们不会撤出。”

    “这点,就是大明和西班牙在美洲上最大的矛盾。”

    “不过,这个矛盾却可以通过武力来化解,而这也是我们的机会。”

    说着,黎塞留继续解释道:“西班牙和尼德兰的贸易伙伴是大明,对于大明来说也一样。”

    “这也是大明上次明明已经带领一万多军队远赴欧洲,但却没有对新大陆动手的原因。”

    “可如果我们和英格兰、瑞典等国能联合抛弃殖民地,然后抢夺大明对西班牙的贸易额,那西班牙将会在新大陆被孤立。”

    “得到大明对西班牙的贸易量,我们的财政可以增长,西班牙的财政却会下降,并且一旦大明和西班牙的矛盾无法调和,那最后只能走向战争。”

    “只要大明对西班牙的贸易额有人承接,那大明就可以对西班牙用兵。”

    “我们无法击败作为西班牙大后方的新大陆,但大明可以!”

    黎塞留的话对于路易十三可以说是醍醐灌顶,在他们乃至英国、瑞典看来,新大陆的利益完全就可以抛弃,毕竟他们才殖民了十几年,人口数量太少。

    如果能用新大陆来换取大明贸易的倾向,那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在新大陆获得利益最大的是西班牙,其次是葡萄牙,然后是作为尼德兰的荷兰。

    葡萄牙尚未独立,因此不管是路易十三还是黎塞留,他们都觉得两者是一体的。

    只要荷兰愿意撤出新大陆,那大明对西班牙的扶持力量一定会减弱,并且这股力量将转移到他们身上,为他们赢得在欧洲大陆战争,从而击败西班牙、奥地利哈斯堡王朝。

    “我们可以退出,但具体还需要英格兰、尼德兰、瑞典的认可并退出才行。”

    路易十三不傻,仅他们一家退出,对于整个计划来说根本没用。

    他对英格兰、瑞典退出新大陆有把握,毕竟大家在新大陆都没有多少移民和军队。

    不过对于尼德兰,路易十三就显得很没把握了。

    “我们可以在支持尼德兰独立的基础上,让大明提供足够的物资帮他们进而夺取阿图瓦、佛兰德尔等地。”

    黎塞留想用法国和尼德兰之间的“西属尼德兰”地区来让尼德兰退出新大陆。

    如果这一计划真的能实现,那尼德兰肯定愿意放弃新大陆。

    毕竟本土领土是实的,海外领土是虚的。

    哪怕新大陆能给尼德兰带来黄金白银,但得知大明意图新大陆后,多次被大明海军击败的尼德兰恐怕会衡量利弊。

    他们在新大陆的殖民地可不像西班牙那么稳固,一旦和大明爆发冲突,并且海上失利,那尼德兰的财政会出现巨大的危机,资本市场也会选择撤资,尼德兰的独立战争将会走向失败。

    “这次可以以尼德兰为首来和大明进行五国谈判,只要成功,哈斯堡王朝必定遭受重创。”

    黎塞留斩钉截铁的说着,以至于路易十三闻言后也当即表态:

    “如果是这样,那这件事情就拜托您了。”

    “请放心……”黎塞留回了一礼,随后退出了这繁华的卢浮宫。

    没过多久,黎塞留就亲自带队准备前往尼德兰,同时他也向英格兰王国和瑞典王国写去了书信,并向里本斯停留的大明舰队发去了请求访问的邀请。

    这一系列变故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发酵,率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格兰。

    此时的英格兰进入了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国王是查理一世。

    眼下的查理一世已经在位十三年,然而这十三年时间里,他给英格兰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战争和混乱的宗教冲突。

    在他执政下的英格兰臣民们普遍对他的信仰持不信任态度,但查理一世依旧不管不顾。

    在去年,查理一世和坎伯雷大主教敦促苏格兰主教,让其强制苏格兰教会遵奉新“公祷书”。

    苏格兰教会长老表示反对,并予以抵制,而抵制的结果就是爱丁堡发生骚动,而这场骚乱迅速引起苏格兰的全民抵制。

    在黎塞留书信送达伦敦的前几天,苏格兰人民订立“民族圣约”决心维护自己的宗教教义。

    很显然,如果事态再这么发生下去,那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即将爆发一场战争。

    这样的局面,加上英格兰内部议会的下院和上院都在抱怨查理一世为了法兰西的新教而与西班牙开战是处置失当,并不断反对查理一世对英国教会的态度,因此查理一世意识到了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如果他能增加和大明的贸易量,从而收取更多的税收,那议会将会闭上他们那充满恶臭的嘴。

    如果他能从大明手中获得数量庞大的燧发枪,那他就能威慑苏格兰地区人民,继续推行自己的宗教政策。

    这一切,只需要他放弃在新大陆的殖民地就足够。

    从这点来看,面对黎塞留的邀请,查理一世毫无疑问选择了同意。

    由此,针对大明和西班牙的五国会谈里,已经有两国同意会谈。

    接下来,只需要解决瑞典王国和尼德兰联盟,然后得到大明来访的机会,五国会谈就将成功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