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百一十七章 宗藩一体


    比起被土民砍头,回大明继续当一个被圈养的藩王,那可以说是很好的待遇了。

    皇室两百多年的信誉还在,藩王们也不怕被夺权。

    对于他们来说,即便眼下大明夺权继续把他们圈养起来,那他们也是赚的,毕竟他们各自的内帑都积攒了比就藩前还多的银子。

    朱恭枵不怕朱由检对诸藩下手,他比许多藩王都能理解朱由检,并且从朱由检的性格来说,他也不会对诸藩下手,毕竟他自己就是诸藩之一的齐藩。

    与其担心朱由检要对诸藩下手,倒不如担心他那薄情寡恩的哥哥朱由校,以及近来素以“暴虐”着称的侄子朱慈燃。

    “还是得和诸藩一起回信,等府学学子抵达,然后再交接手中事宜,换官员离开。”

    朱恭枵开口对朱绍焜交代,朱绍焜闻言也松了一口气,连忙去忙这件事情去了。

    大明召回在诸藩的官员,这件事情如小西洋的季风般,从印度厮当吹向了利未亚,更吹向了齐国。

    对于朱由检来说,扶持一群刚入政坛的新人很有必要,但他们只能接手基层,对中层和高层的政治手段过于稚嫩,很容易露出马脚。

    但海外的官员就不同了,他们大多都是被燕山派排挤出去的官员,对燕山派官员首先是比较憎恶的,其次也有多年的理政经验,可以很好对付燕山派。

    大明在海外诸藩的官员数量有近十万,而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个最大的变数。

    “官员全部调走?”

    腊月的西京城几乎和小西洋诸藩接到消息的时间一样,当作为齐国长史的夏允彝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其次就是惊讶。

    眼下齐国文官数量达到七万八千多名,而他手中文书所写的内容是调走除必要以外的一切中基层官员。

    要知道,齐国官员和其它诸藩官员不同,其它诸藩的大明官员都是被调任,被排挤过去的,而齐国的官员是主动来齐国的。

    也就是说,在思想和理想上,他们都是一批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也是齐国贪腐问题并不严重的原因之一。

    现在要把这群人调回大明,那新调过来的官员,和齐国自己的府学学子会不会产生什么分歧?这对齐国似乎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夏允彝是排斥这份令旨的,在他看来,齐王殿下最应该做的是立马就藩,带着齐国走向更光明的未来,而不是在大明与燕山那群虫豸玩政治。

    “爹!我回来了!”

    正当夏允彝坐在家中书房,看着手中令旨皱眉的时候,一个少年人的声音传进了书房。

    夏允彝连忙收起令旨,片刻后一名背负书箱的少年人便走进了书房。

    他长得唇红齿白,虽然只有十一二岁,却让人看到后不由称赞一声“好少年”。

    “今日怎么回家这么早?”

    夏允彝看着自己儿子夏完淳一回来就连忙喝茶的模样,不忍笑着询问。

    对此,十二岁的夏完淳也乐呵呵的转头笑道:

    “爹您昨天才说今天放寒假,今日怎么又忘了?”

    “额……”听到夏完淳的话,夏允彝愣了一下,随后尴尬笑道:“我这记性,居然忘了今日是你官学毕业的日子。”

    “如何?府学志愿填好了吗?”

    “自然是西京府学和东京府学。”夏完淳一边喝着茶,一边拿着热水壶走过来,给夏允彝那已经凉了的茶水添上热水,同时说了自己的志愿问题。

    “反正爹你不是说了,日后还会出现省学和京学吗?那我就呆在最繁华的这两个地方,等着一路读书便是。”

    “对了爹,省学和京学也是五年制吗?”

    夏完淳坐回了旁边的木椅上,好奇看着夏允彝,不过对此夏允彝也只是无奈道:

    “自然不是,若是都是五年制,那你们这一辈子岂不是有三分之一的事件都在读书?”

    “京学现在还不知道,但省学的学年制已经在去年被殿下定下来了。”

    “省学以三年为主,并且是具体分出学科的学府,主要是对自己在府学学习学科的深入研究。”

    “至于京学,我估计和军备院差不多,已经是就读就能授予官职,专门做研究的地方了。”

    夏允彝说着自己的看法,夏完淳闻言也摸了摸自己拿光滑的下巴,这动作似乎是从夏允彝身上学来的。

    片刻后他灿烂一笑:“只可惜小子不喜欢做老学究,我还是想和父亲一样为官。”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你啊……”夏允彝笑了笑,似乎对夏完淳的想法很是认可,故而片刻后他也摆手说道:

    “过来给你看个东西,只是这事情事关国家,不得轻易告诉旁人。”

    说罢,夏允彝拿出了齐王下发的令旨,而夏完淳凑近拿起放大镜一看,对于令旨上的内容不由惊讶的张开了嘴。

    “这……这得调走多少人?”夏完淳吃惊开口,并惆怅道:

    “而且……我听官学的教习们说,大明那边的许多官员都善于贪腐,喜欢盘剥百姓,政治上党同伐异,见不得旁人和自己的己见不同。”

    “这种人调派到齐国来,我们这边会不会变得不太平?”

    “那倒不至于……”夏允彝无奈一笑,感觉许多齐国学子都把大明妖魔化了,因此不免说道:

    “大明虽然有官员喜欢党同伐异、盘剥百姓,但也有铮铮铁骨的不屈之人。”

    “我询问你府学的问题,就是想问问你,你愿不愿意去顺天或应天这两府府学就学,我觉得你若是去了一趟大明,在大明为官数载,那有利于日后齐国发展。”

    “我?”夏完淳指了指自己,有些犹豫:“我不想离开齐国,这里才是我的家。”

    “你这孩子……”夏允彝被他这话说的无奈:

    “国朝宗藩一体,去到哪里都是家。”

    “我可不信!”夏完淳执拗道:“我若是去了大明为官,那日后若是大明的皇帝陛下像这般号召我,那我岂不是还要回去大明?”

    “不去不去,我就要在齐国。”

    “你这话说的……”夏允彝无奈道:“你即便是齐国臣子,大明皇帝号召你,你也没有不去之理。”

    “那我就装病!”夏完淳自有一套歪理,任夏允彝怎么说,他都不松口,十分抗拒前往大明。

    “这样吧……”见夏完淳这模样,夏允彝和他商量着说道:

    “你不是一直仰慕齐王殿下吗?我给齐王殿下写一封信,让你去齐王府暂居如何?”

    “齐王府?”听到这三个字,夏完淳立马犹豫了起来。

    显然,他心里是很好奇和仰慕自己心里那位齐王殿下的,毕竟他从小就耳濡目染齐王殿下的各种事迹。

    对于他们来说,齐王殿下就是霍去病加李世民,既附和年轻人的意气风发,也附和开创盛世的雄才伟略。

    这样的人,对夏完淳的诱惑很大,而夏允彝为了能让儿子去大明锻炼锻炼,不惜哄骗道:

    “齐王殿下虽然说天启二十三年就就藩,但他此前也曾这样说过,我估计等你府学就读结束,齐王殿下还没有回京。”

    “你现在过去,能在他身边好好学习五年,这样的机会可是很难得的。”

    “嗯……”听到自家父亲这么说,夏完淳确实有些踌躇了起来。

    见状,夏允彝却以退为进,叹了一口气道:

    “罢了,既然你不想去就算了,我记得之前被齐王殿下带在身边的,好像是曹变蛟总兵、曹鼎蛟总兵,李定国总兵和眼下的监国太子殿下。”

    “可惜啊……”

    说着,夏允彝拿起了自己的狼毫笔,继续准备处理奏疏,嘴上还不留情的说道:

    “你若是不想去就不去吧,可以回房休息,告诉李庖厨可以准备晚膳了。”

    “我去!我哪里说我不去了?!”听到夏允彝这话,夏完淳直接急了,他连忙说道:

    “我刚才只是在考虑,若是去了顺天学府,我要学哪一门学科罢了,绝不是不想去。”

    “只是爹你确定,你上疏之后,殿下能把我带在左右吗?”

    “你不信我?”夏允彝露出吃惊的表情,这让夏完淳有些窘迫道:

    “倒不是不信,只是我记得爹你明明也和齐王殿下没见过……”

    “虽说没见过,但我毕竟是齐国长史,殿下不至于拒绝我吧,况且你学习并不差。”夏允彝咳嗽道:

    “既然要去,那就好好准备吧,十天后就出发,估计能赶在府学开学前抵达天津。”

    “和你一起前往的还有众多叔伯,路上你也不用担心无聊,可以和他们请教一些问题。”

    “好!”闻言的夏完淳背上书箱,乐呵呵的走出了夏允彝的书房。

    瞧着他的背影,夏允彝却不自信的摸了摸胡须:

    “殿下,应该会给我这个面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