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后记(四)白驹过隙


    八月十五,齐国在东海县原址修建新的东海县。

    冬月初一,大明军备院通过齐国科学院的资料,成功研制出第四版的内燃机。

    冬月十五,第四版内燃机被装入四轮汽车运行。

    腊月十九日,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断调整,使用乙醇汽油的四轮汽车在紫禁城内亮相。

    该车重量四百五十斤,每个时辰最快能行驶五十里,加注一次燃油能行驶一百里。

    它采用黄铜打造,配合皮革和棉花,但据皇帝朱和垠的回忆,它的乘坐体验并不好,并且那刺鼻的汽油味让他当天连午饭都没有胃口吃下。

    在短暂体验过后,朱和垠询问了该车的造价,得到的回答是二百两,等于三台拖拉机。

    事实证明,这样的高价是平民无法承受的,而后续的保养费用和使用费用更是令人望而却步。

    九百文一箱汽油的价格是许多人都无法承受的,因此在四轮汽车被制造出炉后,它并没有如自行车、三轮车一样进入人们的视野。

    永昌三年二月初五,齐国科学院发明了铅酸蓄电池,并在科学院制作出手摇式直流发电机,并将电力储存进入了三十个铅酸蓄电池内。

    初六夜晚,科学院用两根炭棒和铜丝点亮了军备院的一间研究室,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夜晚用电能照亮。

    不过,炭棒并没有维持太久便失去了光亮。

    科学院的研究学士翻阅齐文王留下的一些研究文献,最后将钨丝作为日后电灯的灯丝。

    四月,齐国人口突破八千万。

    七月,大明根据齐国手摇发动机的原理,并根据齐文王留下来的资料,成功在军备院附近的山上建造了水力发电机。

    八月,永昌皇帝朱和垠下旨暂停地方的电报建设,希望能建设一条从北京直抵辽东,经朝鲜、瀛洲,随后直抵齐国西京城的海底电报线路。

    九月,唐王朱琳源号召诸藩,继续对躲藏在昆仑高原之上的土人进行讨伐。

    十月,军备院院长梅文鼎回复皇帝,认为以眼下的技术,无法在大明海放置电报线路。

    同时,他认为大明可以铺设一条从北京到朝鲜釜山,随后在“瀛朝海峡”铺设电报,登陆南岛府同时,连接北方的北州府。

    如果是这样的话,大明和齐国的通讯时间能缩短七天,并且不用停工各地电报线路建设。

    梅文鼎上奏后,皇帝朱和垠朱批同意。

    冬月初一,礼部与朝鲜交涉,朝鲜国王李焞十分高兴,同意的同时还示意地方衙门配合天朝官员。

    冬月十五,皇帝朱和垠认为眼下已经有了电报,那地方官员必须事无巨细的上奏到六部备案,因此将大明的“题奏本章”制度做出更改,在“题本”和“奏本”这两种官方奏疏上,新增“文本”。

    文本的内容广泛,基本不限内容。

    这代表大明对于地方情况的了解加强,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地方官员在地方胡作非为暴露的风险。

    冬月二十二日,内阁首辅颜胤绍、次辅孙可望、阁臣李定国致仕。

    二十三日,皇帝擢封颜胤绍为鲁国公、孙可望为梁国公、李定国为秦国公。

    二十五日,经过六部、五军都督府票拟,阁臣陈廷敬选为阁臣,阁臣周培公选为次辅。

    同时,海军都督施琅致仕,副都督郑经入阁,海军都督府佥事林亮擢升海军都督,施琅之子施世骠任副都督。

    二十六日,皇帝加封施琅为晋江侯,郑经擢升为延平侯。

    同日,首辅陈廷敬上疏,希望皇帝增设六部官员数量,以此来应对日后“文本”的增多。

    次日,皇帝朱和垠朱批同意。

    腊月初一,秦国公李定国之子李嗣检任上直都督。

    永昌四年正月十五,皇帝朱和垠着太子朱怡铉、秦国公李定国巡视齐国。

    三月,昆仑诸藩凯旋而归,太子朱怡铉、秦国公李定国抵达西京城。

    对于太子朱怡铉来说,这仅仅一个半月不到的路程,秦国公李定国却走了整整五十一年。

    他们来到所见的齐国,与朱和垠当年来到的齐国已经有了差距。

    齐国的铁路网已经发展起来了,全国二十五府铁路皆通,成片粉刷的白墙灰瓦青砖建筑让人看着喜欢,干净宽阔的道路更让人眼前明亮。

    不过,这些实际上都是齐文王当年留下的建筑了,朱慈烺所做的,也不过是在维持自家父亲当年的政策罢了。

    自从齐文王薨逝后,不管是大明还是齐国,其发展速度都比之生前略有下降。

    但即便如此,齐国仍有许多需要大明学习效仿的地方。

    朱怡铉带人在京兆府的各县走动,李定国则是与朱慈烺在齐王宫内日常喝茶、走动。

    李定国如今已经七十四岁了,朱慈烺也已经六十一岁了,二人日后不知道还能否再见,因此格外珍惜这次机会。

    在此之余,朱怡铉之子,太孙朱伯海也站在旁边听二人谈话,旁边还有一个两三岁的娃娃。

    这个娃娃是世子朱和埨之孙,也就是朱慈烺的曾孙。

    朱由校这一脉年纪都比较大,朱由校大朱由检六岁,朱慈燃大朱慈烺十岁,朱和垠大朱和埨十二岁,朱怡铉大朱怡铭十岁。

    到了朱伯海这一代,他则是大了朱伯沐十一岁。

    如今的朱伯海十三岁,而朱伯沐年仅两岁。

    朱伯海低着头看着旁边的朱伯沐,李定国则是瞥了一眼他,随后对朱慈烺说道:

    “万岁的意思是,把太孙留在齐国读中学,大学返回大明读。”

    他这话说完,便直勾勾的看着朱慈烺。

    朱慈烺见他说完,也将心思从棋盘上挪开,随后点了点头:

    “既然垠哥儿说了,那就按照这样办吧,我明日让埨哥儿去安排一下。”

    说罢,朱慈烺看着苍老许多的李定国,心里不自觉想到了自家父亲,忍不住询问道:

    “父亲的王陵如何了?”

    “很好,我每月都去看。”提起齐王陵,李定国脸上出现了笑容,并提道:

    “托了殿下的福,天寿山几乎每日都有百姓在门口放花,那些花丢了可惜,因此许多都被守陵士卒放到了其余十三陵。”

    “日子久了,天寿山几乎也成了一座花山。”

    “去年八月的时候,守陵士卒在齐王陵山下的一棵树上发现了野蜂蜜,因此采了一罐,味道极好。”

    “万岁吃了一口后,便让官场的人在天寿山放了几处蜂箱,想来今年等我回去也有蜂蜜可吃了。”

    “到时候我让人捎几罐带来给你吃吃,年纪大了吃些蜂蜜也是极好的。”

    “嗯……”听了齐王陵的情况,朱慈烺笑着点了点头。

    等他们两人笑着偏过头去看朱伯海和朱伯沐的时候,却发现朱伯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把朱伯沐抱在了怀里,用手逗弄着玩了起来。

    他拿着一颗糖放在朱伯沐面前,诱惑着开口:

    “叫哥哥,叫哥哥给你糖吃……”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