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4章 桃花酿

    宋嘉瑶说完,崔鹤行便笑了起来。

    长街外雨连天,风吹杏花满地。

    宋嘉瑶微微偏头,便望见楼下匆匆抱花走过的老妪,赤脚跑在青砖街道上的垂髫稚童,形形色色的路人们的身影,在水汽弥漫的仲春时节里交织成一副设色清淡的水墨画。

    唯独眼前这个人,颜色鲜丽又明亮。像禁庭春夜里,灯火阑珊处一枝牡丹,风情秾艳到动人心魄。

    宋嘉瑶晕晕乎乎地想,旁人都说饮好酒要对花对月,对群山万壑大江流,要她来说,才不用那么麻烦,只须对美人便足够。

    只有一点,最好是崔鹤行这样,天底下一等一的美人。

    崔鹤行低眸,呷了口茶,再抬眼时便看见宋嘉瑶的眼神时不时从他身上飘过。

    这种想看他但又怕被发现,只能故作不经意的眼神,崔鹤行实在太熟悉了。

    甚至熟悉到了几乎厌烦的地步。

    可现在,在他面前的人是宋嘉瑶。

    他抿了抿唇,眼底笑意流转,颀长的指节托着天青色的茶盏,衬得茶盏如一朵青莲,在他指尖亭亭而开。

    宋嘉瑶更晕乎了。

    雨势渐停。

    宋嘉瑶如梦初醒,怔怔然起身:“雨停了!我、我该回去了……”

    崔鹤行指尖摩挲了一下温热的茶盏,心下微有些遗憾,但还是颔首,温声道:“我送你。”

    宋嘉瑶“嗯”了一声,抱着书去到楼下付了钱,而后便与崔鹤行一道,出了书肆,径直去了马车上。

    进了马车里,宋嘉瑶又看到摆在矮几上的桃花酿。

    她犹豫来犹豫去,最终还是在崔鹤行将要转身之际叫住了他:“崔慎!”

    “嗯?”

    宋嘉瑶深吸了一口气,想着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鼓足了勇气,双眼盈亮地望着他:“你、我……我最近新得了一坛桃花酿,只是我不善饮酒,你……”

    “我近来正想喝桃花酿,嘉瑶既然不善饮酒,不妨成人之美?”崔鹤行接过她的话。

    啊?

    宋嘉瑶低下去的眉眼又悄悄抬了起来。

    她都做好壮烈赴死的准备了,就等着崔鹤行拒绝她,然后封心锁爱。

    毕竟从观琴告诉她今日崔鹤行要来书肆,又亲眼目睹了崔鹤行如何拒绝蔺小姐之后,她便一直怀疑,崔鹤行是在暗示她什么。

    但现在……?

    她还在愣神,丹茶已经反应过来,将桃花酿塞到了她怀里。

    宋嘉瑶于是又呆愣愣地将桃花酿送了出去。

    观琴原想上前去接,崔鹤行却清清淡淡地看了他一眼,而后抬手,拎住了套着酒坛的麻绳。

    宋嘉瑶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手里的酒坛。

    分明是她亲自从自家院里挖出来的一坛子酒,坛子也还是那个坛子,怎么换到崔鹤行手里,一下就成了她高攀不起的样子?

    目送宋嘉瑶的马车行远后,崔鹤行眼底的笑意便隐没了下去。

    他抬眼看了看天边,浓如墨色的乌云翻涌着,并无半点要晴的意思,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落雨。

    风里带着料峭的寒意,吹到人身上,好像轻易就能透过春衫吹进骨头缝里。

    崔鹤行拎着桃花酿,登上近旁的马车,吩咐道:“回府。”

    观琴在心底啧了一声,怪不得王爷起先要吩咐说他不耐看灯烛火光呢,原来是打算把人蔺尚书晾到晚上啊。

    就是可怜蔺尚书一把老骨头,不知道经不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事实证明,观琴果然没揣摩错自家主子的心思。

    崔鹤行回府之后,便开始处理公务,直到入夜,方才吩咐观琴提了灯随他出门。

    萧山亭在城东萧园,乃是前朝公主游乐饮宴之地。

    园中有山,山上有亭,传闻公主曾在亭中得见山林有鹤,故名见鹤亭。后来前朝灭,新朝立,到如今新帝继位,为避老师崔鹤行的名讳,特此下令,改见鹤亭为萧山亭,又赐萧园于帝师,以彰恩宠。

    已经是宵禁时分,朱雀大街上人声寥落,只有打更人敲梆子的声音拖着悠长的微韵,巡夜的将士们腰带长刀,神情肃穆。

    如此时候,马车行驶的辘辘车轮声在空旷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扎耳。

    长街边,将士们脚步一顿,手已经按在刀柄上,待看清了马车上的徽记后,又纷纷弓腰低头,惶恐退后,直至车马声远去,才尽皆舒了口气,继续巡城。

    出了朱雀大街,一路东行,便是萧园。